静听回声_1000字1200字

静听回声_1000字

1200字 高一 叙事

轻轻推开老屋腐朽不堪的木门,发出阵阵吱呀声,涤荡在空中,静静回响。

大概每次回乡下的老家都回到老屋转上一次,又像是缅怀已逝的不在的童年,又或是寻找心中莫名的情愫。

当村子里的老屋一个一个拆掉,证明着人们日渐富裕的同时,又预示着曾经的时代翻开了新的一页,到头来只剩下奶奶的老屋孤独的矗立在的村后田地旁边的一块平地上,俯视着那些新居。

回奶奶家和爷爷奶奶简单的寒暄几句后,便是急急忙忙的向奶奶索要下老屋的钥匙,奔向老屋。

刚进入老屋,迎面的便是几幢不高的土窑,脚下则是青苔遍布,由于邻居建的的房子挡住了阳光,老屋里每天阴阴的,因为这里不再住人,所以奶奶也就没深推开算是客厅的屋子的门,仍是一阵吱呀声,不大的声音倒是听起来格外响亮,屋里放着那个年代才会有的仅存的几件家具,不过倒是干干净净,尤其是墙正中央的毛主席画像被擦得锃亮。一个矮矮的木柜是我小时翻过无数次的,因为那里总能找到姥爷为我准备的冰糖,只是如今斯人已逝,翻开后也就是空荡荡了。进入卧室的拱门时必须低下头才能进入,进来后便是一张约莫着占卧室面积一半的炕,这也是小时候和伙伴们玩耍的''主战场''。站在卧室里,床边的窗户透过这个屋子仅能接收到的些许阳光,把屋子照的稍亮些,我才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这个屋子,看清自己的曾经。

穿过屋子后的一扇小门,伴着些许吱呀声,进入了一块空地,不大的地旁种着一棵桐树,小时的我便是借着它,望着这个不大的村子,有时还和同样站在家里二楼的伙伴们大声交流。这块空地几乎承载了我的整个童年,如今看来也更有感觉,如今来这里已是秋天,枯黄的桶数叶铺满了这块不大不小的地方。我拿着奶奶自制的大笤帚,扫着叶子,地表渐渐裸露出来,曾经玩的小土堆也慢慢显现出来我扫开这些尘封,也扫开了心底属于童年的那块地方,记忆飞速在我的大脑里呈现。秋风吹拂,叶子沙沙响动,发出一种美妙的声音,我站在哪里静静地听着。

好些时候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心里只是想着这里的宁静和独家的记忆,现在想来,我只是渐渐地平静内心罢了,那种宁静和记忆都只是都只是让心更静的手段。当城市的喧嚣,心中莫名的烦恼和学业日益而来的压力一起向我涌来时,这个老屋便会用它独有的方式让我不再浮躁,静下心来,一切都好。

关上老屋腐朽不堪的木门,再次发出阵阵吱呀声,涤荡在空中,我站在门口,静听回声。

高一:高梓淳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评:老屋的旧与时代的新形成鲜明的对比,回声既是作者去老屋时推开门的吱嘎声,更是作者对于童年的回望,作者将自己对于童年的回忆和情愫倾注于年代久远的老屋上。作者对于老屋的细节描写,由外到内,今昔对比,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在结尾探究爱去老屋的缘由时说到:“这个老屋便会用它独有的方式让我不再浮躁,静下心来”,说明了老屋所代表的那个年代的沉静是现代浮躁社会正需要的。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写“回声”这一有象征意义的物象时,过于简单,没有更好地突出静听回声的深层内涵。

点评老师:蔡慧

有人在等你_15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一 叙事

我是我。缩在我脚边睡着的这只猫,叫匪我。为什么叫匪我?不知道。

我的一段记忆,被称作童年。这个名称,真俗。

那时。

我的睡姿总是像匪我,静静地蜷一小团,双手抵胸前。以最沉默的语言,最防备的姿态去抗拒这个世界。

我的生活,被称为自闭,这个名称,真怪。

那人。

他总爱站在落地窗前那抽烟,指间的烟火明明灭灭,脸隐在黑暗中,隐约可见些轮廓。他站在落地窗前看华灯初上、看万家灯火,我站在黑暗中抱着睡去已久的匪我,看那巨大落地窗前以华灯初上、万家灯火为背景的他。

这个人,我应唤他爸爸。

那时。

在时光还很远的时候,在匪我还不叫匪我的时候,他总爱跟一个女人吵架,女人砸碎了那只白瓷花瓶,碎片飞溅到我的脚下,吓坏了还不叫匪我的匪我。看着女人摔门而出,带着她的行李,吓坏了的匪我没有哭,可是站在客厅中央的那个人,我看到他的眼眶红红的,像我在街上看到的那些被关在笼子里的小白兔的眼睛一样。我抱着匪我轻轻走到落地窗前,看到那个女人拉着行李箱不肯回头的融入人海之中的毅然而落寞的背影。

那女人,我应唤她妈妈。

那以后,我的生活没有一丝改变,我依旧爱匪我,依旧喜欢探究他站在窗前落寞的背影。我开始喜欢坐在落地窗前看这座城市,看它喧嚣了一整天以后如尘埃落定般的样子,看车流如水泄过。我看着车流,不知道它们将要去向那里,也不知道它们将在哪里分流,可是,我会一直在这里。

匪我窝在我的怀里睡觉,它不喜欢这座城市,更不想参与这座城市的喧嚣,于是,我愿意它在我怀里,用臂弯帮它挡住外来的尘事,守住它的净土。

那个我唤作爸爸的人,我看见他眼睛里有天空,澈明的天空,纯净的蓝色。当他闲时,爱坐在我的身旁,絮叨着些什么,我盯着车流或人群,任他诉说或告知些什么。可是匪我嫌它的絮叨扰了清梦,倒不大喜欢他。

后来,很漫长的一段时间,我都在想,他站在窗前时看到了什么,又想看到些什么?直到我自己日复一日的坐在窗前,才明白,他看到了这座灰蒙的城市,这座城市告诉了他悲怆和无限的寂寥;他想看到的是从这人流和车流中走失的人在某一天会回来。

我看着灰蒙蒙的城市,想起了他的眼睛,那里面的天空跟我头顶上的天空,是不一样的,但他眼里的微漠的悲伤却跟我头顶上的天空一样。我多害怕,在有一天,乌云再也承受不住时,便有雨滴砸落下来,砸疼匪我,砸疼他在等的那个人。

那天,他照旧坐在我身边,照旧絮叨他的从前和现在。不同的是,这一次我没有关闭我的听觉,我听到了他的声音。当他讲完时,我看着他,看着他的眼睛,他也看着我,眼里的惊愕全部落入我的眼睛里。

我听见他问:”你听得见我说话,对吗?“

我不置可否,关闭了听觉,将视觉重新移回到这座城市所谓的喧嚣之中去。我开始从一座城市的旁观者沦落入参与者中,我在等一个人,一个于他很重要的人,所以,我在帮他等一个人,我不希望在某一天乌云承受不住这份重量,重重落下雨滴来;更加不希望,在雨滴落下来之前,她还没有回来,那样,她会被雨滴砸疼,会被淋湿,会感冒,到最后,加剧他眼里的心疼与哀伤。

很久很久过去了,久到他已经可以把忧伤藏起来,等的那个人始终没有从人海之中走出来。

最后,在那天晚上,在听到他沉重的叹息后,我找到一直存于他手机中却已经极少拨通的号码。

最后的最后,我坐在窗前在手机里写下了一句话:要下雨了,有人在等你。

最后的结局,在敲门声响起那一刻,我看到阳光刺穿乌云,透过玻璃窗洒在睡觉的匪我的身上。

高一:阿夏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叙事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