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魔法石》观后感700字

《神秘的魔法石》观后感

700字 六年级 观后感

被喻为“第八大艺术”的电影,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娱乐之一。看电影不但可缓解了如石头般压在身上的压力,还可让原本郁闷的心情舒畅起来,更可以从其中获得不少的感触和启发,真是一件开心的事。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JK罗琳”的经典之作是“哈利波特第一集——神秘的魔法石”。故事是描写魔法世界中一个父母死亡留下的一个法力高强的小孩-哈利波 特。为了不让佛地魔伤害他,魔法学校的校长把还在强褓中的哈利波特送去麻瓜世界的阿姨家,但阿姨和姨丈把它当成怪胎而虐待他,使他有一个不愉快的童年。就在十一岁生日那天,他收到一封奇怪的入学通知单,没想到竟然是训练巫师的魔法学校寄来的。当天学校也派海格来接他并且带他去买了学校要用的工具,像羽毛笔、魔杖、制服……等等。在去霍格华兹学校途中,他遇见荣恩一家人,从此也和荣恩成为莫逆的生死之交。

哈利、荣恩、妙丽都被分到葛来分多学院。有一次,在上飞行课时,马粪把奈威的记忆球给拿走,哈利立刻跳上扫帚把球抢回来,因此得到参加魁地球赛的机会,也得到光轮两千(魔法扫帚的名称)。在第一场比赛中他就大显身手,让在场的观众对他刮目相看,把它当巨星一般的崇拜呢!

在学校里发生许多喜怒哀乐的事情。在期末考结束时,哈利他们就发现有人要偷魔法石,在三个人的努力之下,真的阻止了这件事。也让他们得到真挚地友谊。最终拿到魔法石。因为这次事件,校长决定将魔法石销毁来避免坏人的利用。也使葛来芬多学院得到第一名的奖杯,这真是一光荣无比的荣耀。

这 部电影巧妙的构思和许多电影特效的科技,都叫人耳目一新,宛如身临其境,梦幻式的魔法世界,使得许多影迷都为之疯狂!因为得到大家的欢迎,罗琳也因这部作品大卖,改善了贫困潦倒的生活,一夜之间成了富翁;而哈利波特这本书也成了无人知、无人不晓的经典之作。至今想起来还是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福尔摩斯》记

1000字 四年级 应用文

我从小就听说过福尔摩斯,动画片里也有提起,但只知道他是一个很牛的侦探,他的作者是柯南道尔,其它的却一无所知。于是我就“勒索”老姐,帮我买一套《福尔摩斯》。老姐说,青年版的《福尔摩斯》太无聊了,所以给我买了成人版的。

在去年的一天,姐姐又捧着一个包裹走过来,这个剧情太熟悉了,当初《藏地密码》《盗墓笔记》就是这么被运来的,只不过那是一个成年人扛着都很吃力的大箱子,这次却明显小得多,但看着老姐的样子,心想,真是苦了老姐了,以她的体力,这个看似不大的方方正正的包裹,已经是她的极限了,我得好好犒劳她才行。(后来发现,其实我低估她了,现在,她把比书重的多的“蛋蛋”从嘉宝一期抱到嘉宝三期也就这样)。

“一座无人居住得空宅,孤零零的矗立在潮湿的花园中一条黄土小径的尽头,一名死者躺在火光摇曳的红色蜡烛下,墙上漆草的留下两个暗红色的血字——复仇……”一个《血字的研究》勾起了我的兴趣,但接下来的《四签名》有点复杂四年级的我无法理解其中的奥义,所以把书放回了书架,直到今年才拿出来。

首先,福尔摩斯是侦探小说史上第一个血肉饱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和普通人相比,他有着更敏锐的嗅觉和惊人的记忆力,善于从一般人忽视的细节中发现线索,但同时他也具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性格弱点,喜欢卖弄,语言尖刻,案情顺利时沾沾自喜,遇到挫折时焦躁沮丧,甚至还有依赖麻醉品的不良嗜好。他时常出没于英格兰的城镇乡村,与各色人等往来交谈,寻找犯罪的蛛丝马迹,而没有案子的时候,又喜欢深居简出,把自己关在贝克街的寓所里,拉小提琴打发光阴。他和华生医生之间的友谊看似平淡如水,却往往在患难中流露真情。就是自柯南道尔开始,侦探小说写作者在构思案情的同时,也把塑造侦探的个性提高到同样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留下一个又一个鲜明、生动的“神探”形象。

福尔摩斯惯用的手法,是通过对脚印、手迹、灰尘、泥巴等等细微末节的仔细观察,运用化学、药物学、解剖学、地质学等专业知识,经过缜密的推理和大胆的假设再现犯罪过程,最终揭露凶手。当他一眼看出某人的身份,或道出某人最近经历过哪些事情时,他阐述的理由总会令人心悦诚服。要知道,在19世纪下半期柯南道尔开始创作的年代,科学化的犯罪学并不存在,甚至没有一部系统的犯罪学专著可以借鉴,福尔摩斯采用的探案手法,几乎全凭柯南道尔的想象和经验归纳出来,其中有些甚至比当时官方的刑侦手段还要先进。比如,在他的第二部小说《四签名》中,曾提到使用熟石膏可以有效地保留足迹,竟与一年后出版的有史以来第一部犯罪学教科书《汉斯·克劳斯罪案调查》的结论不谋而合。对于侦探小说这种类型化的文学形式来说,柯南道尔无异为后人打开了一道取之不竭的宝库之门。

这就是我的福尔摩斯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观后感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