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秋节900字

又到中秋节

900字 初一 记叙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从小就听着奶奶讲着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一气射下九个太阳,人们因此得以安居乐业。不料,被射落的九个太阳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恼怒地将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入凡间。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长生不老药送给他。后来心术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众外出狩猎之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当机立断将药一口吞下。随后,嫦娥就轻飘飘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而今天正是中秋节,抬头看天,今年八月,月亮的那张像孩子一样善变的脸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由小芽儿慢慢变胖,象一张刚刚拉开的弓,再变再变,慢慢更像一面镜子了。

往年的中秋节都是因没有时间,吃的月饼全是从超市中买来的;而今年国家把中秋节定为法定节假日,为此,我们家专门买来了做月饼要用的原料,准备要自己来做月饼。

晚上6点左右我们便开始做月饼了,首先奶奶按比例将白糖浆、碱水、生油、面粉一点点的融合在一起。接着,爸爸把和好的面揪成大小相同的小面团,并擀成一个个面饼待用。而我也没闲着,我把豆沙捏成小圆饼,包入鸭蛋黄,裹紧成馅团。而妈妈则将馅团包入擀好的面饼内,揉成面球。随后我又拿出准备好的一个木制月饼模具,放入少许干面粉,将包好馅的面团放入模具中,压紧、压平。然后再将其从模具中扣出。望着已经初步成型的月饼,我的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接着,妈妈又把月饼放入烤盘内,用毛刷刷上一层调好的蛋汁再放入烤箱中烤制。

过了20分钟后,月饼终于做好了,妈妈小心翼翼地将月饼从烤箱中取出。看着金黄发亮的月饼散发着沁入的香味,我们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我抢先抓起一块还冒着热气的月饼,一口咬了下去,“啊!好烫!嗯?不过,真的好好吃耶!”我不禁赞叹道。“呵呵、呵呵”大家被我逗得哈哈大笑……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露台上,吃着自己做的月饼,微风拂面,抬头赏月,谈笑风生,好一幅融洽美满的全家福啊!

又到月圆时

550字 初一 记叙文

悠悠古巷,芬芳桂香,月明白地,浓郁秋思。月,勾起多少人的遐想与感叹。思乡、思友、思亲、思故,仰月而思,颇有月圆之韵。月总是寄托太多太多的愁思,连月下之桂也惆怅。问古今,问天地,月为何是思念的归宿?

潇洒飘逸的李太白,“邀明月让回忆皎洁”,为何是月?飒爽的风、无声的雨、奔腾浩荡之水和洁白无暇的花——特别是饱含秋色的桂花,为什么不是他邀请拂过记忆的对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么星星呢,星星不是也很活跃、很可爱,给人以喜悦的感受,而且又不失光明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又是月,是月勾引思乡之情,浓郁、细腻,让人追味。苏轼也吟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欲与月共舞,饮进思愁。月的意境深沉、孤独,月不愁人人自愁,月总是诗人多愁善感的对象?

是的。对月的情怀,是对家、对幸福、对团圆的倾诉。在思念亲友、家乡时,月总是最圆、最明、最亲切的。情感寄托的月闪耀得最灿烂。“月,是圆的,就像我的思念。”这是艾青观月的感慨,更是对团圆的盼望,是圆月给予心灵安慰的赞叹。徐徐清风,伴着月的清辉,月变得冷清,人已有凉意。月下人相望,月能否把思念洒向家乡?一种盼望、一种理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把月同人相比,阴是哀愁,晴是喜乐,圆为欢欣,缺是伤感。连月都有自己的情绪,或愁,或喜,或欢,或悲,人何不为?

月,圆了。团聚了的人家仰望着它,一股温暖、甜美的感受涌上心头;孤单的游子,身边的风凉飕飕,月仿佛是心中的苦楚,思念在召唤着他,仰头眺望,朦胧的月,家乡在何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