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古建筑900字

家乡的古建筑

900字 初二 写景

我的家乡真武场,原来是坐落在綦江河边一个不起眼的小乡场。最近几年却声名远播,成为重庆市第二批历史文化名街区,江津区第五个古镇。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和真武场现存的几幢古建筑有关。这儿保存有重庆市最集中的客家移民会馆群,那就是福建客家会馆天上宫、广东客家会馆南华宫、江西客家会馆万寿宫和望乡台。听老辈人说,客家移民会馆就是外省人到这儿来修的房子。百年前,真武场是綦河边上的水码头,货船云集,人口兴隆,是块风水宝地。很多外省人迁来这儿生活,他们为了方便同省的家乡人居住,就修建了这些客家会馆。它们都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纯朴、庄重。我看到这些会馆大门两边石门框上苍劲古朴的对联,粗大的柱子,残缺破损但原貌尚存的墙壁,雕花的窗格,弧形高大的围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的热闹、繁华。

在真武场东面的小山上,客家人修了一幢建筑,名叫“望乡台”。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让人想起唐朝大诗人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家乡,是我们生根发芽的地方,是我们感情寄托的地方,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地方。客家人的思乡之情,激起了我对家乡更加的热爱。

本来另外还有好几处客家会馆建筑,但在三十年前因为建设新房子被拆掉了,真可惜!比如我们真武小学以前就是“三元庙”的旧址,这儿曾经是真武场最大的古庙宇,许多四十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当年建筑的样子。据说是三个外来的和尚筹钱修建的。“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我们这儿的三个和尚团结友爱,不但修好了雄伟的建筑,还在后面挖了一口深井。井水清凉可口,至今还造福着我们真武小学的几百师生。在抗战时期这儿曾经是一所中学,当年的一位外地学生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在几年前他回到真武场回忆青年时期的足迹,这个节目还在中央12台播出。

除了客家会馆,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马家洋房”。在沿河的街道上,有一栋以灰、白、黑为主的三层楼房,方方正正,每一层的走廊上都是连排的高大拱形建筑,典型的欧洲风格。周围辅以雕楼、大片的平房及高大的围墙,整个庄园气势宏伟,占去真武老街的四分之一。这就是“马家洋房”,建于1920年。它是江津市唯一现存的欧式建筑,是真武场的地标式建筑。围墙下的条石磨损厉害,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围墙上的弹孔依稀可见,仿佛印证着当年的传奇……

啊!家乡的古建筑,你让我了解了家乡的历史,你为家乡嬴得了荣誉。我为你们自豪!

热闹非凡的夜市

550字 初二 叙事

发威了一天的太阳拖着疲劳的身子渐渐落山了,夜幕降临,风儿终于有些凉意了,早早地守望在空中的月亮洒下万缕柔和的光,将家乡的夜晚装点得格外美丽。

我们全家人一起去夜市逛,来到夜市的一端,一眼望去,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摊连着摊,蓬连着蓬。小贩的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扩音器声,组成了一曲曲交响乐在夜市里回荡。

我们走进夜市中心,这里热闹极了,井然有序,热火朝天。有:砂锅、冒菜、果汁、冰沙、煎饼、饺子、水果……应有尽有,样样俱全。你看,一个卖羊肉串的小伙子一边烤这羊肉串一边喊:“卖羊肉串,卖羊肉串,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买一送一,大家快来买呀,味道好得很!”再看,中间一位卖孜然炒的叔叔,动作娴熟自如,他挥动着锅,上下翻炒,一会抛,一会接,看的顾客眼花缭乱,一个个目瞪口呆,技术可好了。摊前排着长长的队伍,看样子非常好吃。在孜然炒店的旁边,有一位刀削面师傅在卖刀削面。只见刀削面师傅左手拿着一坨方方硬硬的面块,右手挥动着明晃晃地刀,熟练的切着面坨,又白又薄,大小均匀的面片像听话的小孩一样掉进了沸水里。不一会儿,面好了,他把面用勺子盛入碗里,配上点调料,端到顾客面前。顾客吃完后,擦了擦油亮的嘴,说:“好极了,我以后天天来吃。”

这时,妈妈给我50元,让我自己买吃的,我在里面精挑细选,最后,我决定吃孜然炒。我排了好长的队,终于到我了。人家把孜然炒夹馍给我,我付了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夜深了,人们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夜市,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写景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