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渐远情更浓1200字以上

乡愁渐远情更浓

1200字以上 高三 记叙文

我是农民的女儿,身上传承着农民的基因,我的祖祖辈辈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虽然,我居住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工作在机器轰鸣的工厂,漫步在霓虹闪烁的大街上,可我忘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忘不了那里的父老乡亲,忘不了源远流长的涪江水,忘不了轻柔绵软的四川方言。所以,每次休假回家,当车行走在宽敞笔直的乡村公路上时,总有一种温馨浓郁的亲情扑面而来。

老家住在遥远偏僻的乡下,到小镇需要行至三十分钟的路程。每逢赶集的时候,我总会借口到街上逛一逛,希望能“偶遇”昔日的同学,或者曾经亲密无间的闺蜜和发小,和她们聊一聊激情似火的青葱岁月,聊一聊平淡如水的婚后生活。

小镇不大,不到十五分钟就走完了。一圈儿溜达下来,却很少发现似曾相识的面孔。我带着些许失落和惆怅的心情走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好像是个置身事外的游客。看着与我擦身而过的大爷大娘们,他们的头发花白而凌乱,就像天上的星星在晨曦中闪烁,发出昏黄暗淡的光芒。那背上沉甸甸的背篓儿,不知里面装有什么样的希望?

一般情况下,老人都是一手牵着吵吵嚷嚷要零食的孙子,一手捏着鼓鼓囊囊的手提袋。手提袋鼓鼓的,里面装的就是自家产的土鸡蛋吧?老人怕挤坏了鸡蛋,像宝贝似的用手护着,就是为卖几个钱贴补家用。看到农村迟暮老人和留守儿童远去的身影,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父母,想到我羞于说起的童年,一种别样的情绪涌上心头。

我喜欢浓浓的乡音,更喜欢淳淳的乡情。特别是在农闲的时候,有关张家长李家短的“时事新闻”可能就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妯娌姐妹间津津有味地流传;一些或许不是新闻的新闻,就来自于集市上大爷们的烟斗之间;某村某社某家不久前刚办的红白喜事儿,或许就是集市上乡亲们偶遇时不错的谈资。乡村小镇,风景依然,集市上人来人往,摩托车穿梭往来,显得特别的热闹。

我从那熟悉的老街街道步行到新建的街道上,看着新街上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眼前又浮现出儿时迷恋的那个闹市口。

小时候,我常听大人们每隔几天就吆喝着结伴去“赶集”。我对这“赶集”的理解或许有些肤浅。“赶集”,也就是政府为了促进乡镇的经济发展,促进农副产品的销售和流通,也便于农民自产自销的销售方式。于是,将镇上的集定为每月的单号,这样就和邻镇的集错开。当地人把赶集称作赶场或逢场,就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把各自的农副产品拿出来卖掉,换取或添置各自所需的商品。

记得小时候,我常冒着挨打挨骂的风险,哭着闹着要跟妈妈去赶集(老妈到现在还笑话我,说我小时特别贪吃,常为赶集而当妈妈的小跟屁虫!)只因为集市上有卖包着的彩色锡箔纸的糖,有卖弹性极好的橡皮筋,还有漂亮的蝴蝶结……对农村的女孩子来说,它们都是充满诱惑力的宝贝。

每次到了集上,妈妈总是到综合市场卖粮食的地方,找一个突出显眼的位置,放下背上的玉米或者干花生,等待买家前来讨价还价。那时,街上的热闹喧哗对我来说无关紧要,妈妈的那些东西卖出与否我不关心,我的目光早已飞到摆在街两边的小摊儿上的饰物上了。

那时的老街很窄,路面坑坑包包,两旁全是镇上的商户。每逢赶场的这一天,人们早早就把商品整齐地排列在货柜里,店主们要么懒洋洋地在店里走来走去,时不时地用鸡毛掸子掸着货物表面堆积的灰尘;要么就站在门口和街对面的商户唠着闲嗑,要么就呆坐在铺子里目送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那时的农民,还没有摆脱土地的羁绊,只有在家里有急需时,才会匆匆忙忙赶去集市,闲时多半儿会待在田里,浇水施肥,精耕细作,指望天随人愿,风调雨顺,给人一个五谷丰登的好年景。所以,那时赶集的时候,人们大多来去匆匆,整个镇上好像就没有闲人。当然了,也没有谁有那么好的闲情逸致,在那里游手好闲的溜达。那时,村上的青壮劳力都留在家里,赶集时基本都是年轻的身影,不像现在,只留下风烛残年的老人,牵着一个未谙世事的娃娃来置办生活用品,这是怎样一个令人心酸、令人心碎的背影啊

如今,农村的日子过好了,村村铺起了水泥路。赶集的时候,人来人往,街上车水马龙。最大的变化,就是卖东西的人少了,买东西的人多了。小小的一条街道,超市就开了四五家。有时候,买卖还非常的火爆,真可谓日进斗金供不应求。其主要原因在于,外出务工的人多了,为家里挣钱的人多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无力肩挑背扛出去卖农副产品;外出打工的人多了,返乡后就摇身一变,成为出手阔绰“有钱人”。随之而来的,是小镇上茶馆无形中增多,茶文化也逐渐兴盛起来。

其实,随着茶文化的兴起,赌文化也在慢慢抬头。朋友如果不信,我这里有打油小诗为证:“小打小闹不算赌,忘记挣钱多辛苦。起早贪黑过去式,赢了大钱我做主。”“没把打牌当赌博,反说搓麻是娱乐。小打小闹不过瘾,输钱瞒帐蒙老婆。”

那天,我又在热闹繁华的小镇上闲逛多时,感慨着乡村小镇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回家的途中,周围又新建了一栋栋农家别墅。2008年地震时,很多村民的房屋倒塌,在政府的扶持下,村民们灾后重建,一栋栋三层跃层式结构的楼房巍然耸立,有的楼房依山而立。有的村民为了便于出行,则把新房建在公路附近。抬头望去那碧瓦朱甍倒也显出几分美轮美奂之感。透过宽敞明亮的玻璃窗,我听见里面隐约传来一阵阵幸福快乐的说笑之声。

小时候,我听大人们说四川是山沟沟穷窝窝,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口出多如少,小伙子娶不上媳妇,姑娘远嫁外省。今天的四川,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伙子外出打工也会带个俊俏媳妇回家过年,妙龄姑娘也不会远嫁外省,而是招个上门女婿服侍双亲,或者把男方父母接来颐养天年。“农村”,不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很多人过上了富裕安康的好日子,这都感谢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给天府之国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也是农民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辛勤汗水换来的,我们必须加倍珍惜,理想中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是的,幸福的生活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知。或许,在别人的眼里,我在城里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家人长相厮守在一起,早已成了地地道道的城里人。然而,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从来就没有溶入这座城市,依然是个地地道道的打工妹,有着难以割舍的土地情结。我只想在我的有生之年,用我不太灵光的词汇和文字,记录和镌刻下家乡每天的变化,还有我对青山绿水的向往和深情。

乡愁,你是我心中最柔软的花朵

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故乡,是我心中镌刻痕迹最深的山水画,那么乡愁就是画中最柔软的花朵。

时光,穿过百年的岁月长河,流过乡村每一块土地。土地上开满了白色、黄色、红色等各色妖娆艳丽的花朵,而我的乡愁,它是最平凡的那一朵,是心中最柔软的那一朵。

故乡,藏不住母亲劳碌的身影。母亲于我,这一生一世,都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朵。母亲是美丽的。还记得她年轻时的模样:盘起长长乌黑的秀发,那温柔似水的眼眸里,似乎让孩儿读懂了做为乡村的女人,那独有的染着明山秀水特质的善良情怀。

母亲是河岸边一朵开得最柔美的野花。明眸善睐,唇红齿白。阿爸是山里绕过野花的一条小河,河水缓缓流淌,那柔软清澈的声音,仿佛是对阿妈的呢喃细语。水润着花,花亲吻着河的露珠。花,就在河水经过时,在春天的细雨中,传播着爱的花粉。于是,一年年,野花旁依次盛开着许多的花儿。

母亲是花,开放在肥沃的土地上。母亲啊,在每个季节,都把自己奉献给这片她热爱的土地。春耕、夏灌、秋收、冬藏。每一步,都离不开母亲的巧手。母亲用她毕生的精力,生养儿女,为了我们,她不惜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整个家族。

那一双双纳底的凉鞋、那一件件打着补丁的衣服、那一席席柔软的被子、那一碗碗放着酸菜可口的米粥、那一把把砍伤母亲宽大起茧双手的镰刀、那一担担挑着一百多斤河水的木桶、那用牛粪筑起的二层简陋房屋、那一把把用剪刀弯成美丽图画的窗花、那用一针针绣着花色图案的江南锦绣...

乡愁的名片里,记录着一个个兄弟姐妹的名字;记录着我们干活嬉戏玩耍的每个画面;记录着刚升起的太阳,母亲早已开始忙碌的身影;记录着母亲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母亲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教育我们;记录着我半夜起来,背着小弟,穿过飘着花香青草味的小石桥,往向十几里外的教室小心翼翼快步前行的日子;记录着我拿着书,一边放牛,一边着迷看书乐儿忘返的偷闲岁月;记录三妹在小河里游泳,像一条河里的小鱼,从这个河洞穿到那个河洞的矫健身姿;记录着阿爸坐在河岸上静静钓鱼,每次都满载而归的快乐心情;记录着家家户户的袅袅炊烟,在天色暗沉之前,催促着加快回家的脚步;记录着春天,那绵绵细雨,润物细无声,那些嫩绿的菜苗整齐地插在已翻松的泥土上;记录着夏天,人们为半个人高的麦穗除杂草,去害虫的忙碌身影;记录着秋天,一大片遥望无际的稻田,长得老高,古老简单的收割机,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迅速地分离麦穗与枝梗,农民笑在脸上,甜在心里的兴奋之情;记录着冬天,一家人欢欢喜喜在大年三十的夜晚,包着只有那一天才能够吃得上的饺子。一家人,有说有笑。门槛上的春联,寓意下一年的丰收和平安;屋外的鞭炮,霹雳巴拉响个不停,映红了人们脸,映红了人们的心情。

乡愁,总是牵绊着故乡的一点一滴、一花一草、一人一木。年青时离开故乡,在城市打拼学习,就是想学成后,带着技术、知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可是啊,想不到,那一去,竟是一生;那一去,竟然把青春献给了这座如今我即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城市的发展太快了,现在已头发花白的我,竟也分不出所有城市复杂的路线。

乡愁啊,为什么你时常折磨着我?双亲的离世,让我痛彻心扉。每年清明,我都回到那没了小河小草小花的故乡,跪在您二老的坟前,痛哭一场。喊一声“啊母”,叫一声“阿爸”,泪儿连连,仿佛看见阿爸在孤独地抽着水烟;看见阿妈用红绳为我扎着马尾。

乡愁啊,为什么你时常寄托着我的希望?当我为了子女的前程烦心担忧时,我就仿佛看见阿妈用卖了一头猪得来的一大篮鸡蛋,真心送给我的老师,希望老师能多多照顾我。阿妈啊,您真好,你的良苦用心,我何尝不是用它来教育我的子女?当我的子女不幸患病,对我大吼大叫、大打出手时,内心的委屈,要像谁诉说啊!只有想起,我那可怜的老阿妈,我已经逝去的老阿妈,我那亲亲的老阿妈。只有想起您,我才觉得您是我唯一的最亲的人,对我最好的人,这个世上唯一真心为我付出一生的亲阿妈。

乡愁啊,你永远是我忘不掉的美丽风景;你永远是我对亲人最温柔的牵挂;你永远是我心中最柔软的那朵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记叙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