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700字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700字 高三 叙事

当文化的芬芳即将被物欲的横流湮没,他背上行囊,在文化的苦旅中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当大漠的风沙渐渐抚平了曾经的伤痛,他站在莫高窟前渭然长叹;当人们还沉浸在千禧年的欢娱中,他跋涉千里,去寻找失落的古老文明。

在“世人皆醉”之时,他选择沉默,选择在沉默中积蓄能量;而当我们恍然大悟,手足无措的时候,他又沉着地为人们的精神世界输送氧料。

他就是余秋雨――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最需要的人。

也许你并不熟悉他,但他的着作足以使人震撼。

(一)文化苦旅

只有具备了最虔诚的心灵和最坚强的毅力才能完成如此漫长的文化苦旅,余秋雨便是这样一个人。十余年间,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他关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也如星星之火燃起了人们拯救文化的热忱。在阳关的风雪中,他不禁吟咏道那句“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感慨大唐盛世的短暂;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间,他抚摸着那段沧桑的历史,呼吁人们保护废墟,铭记教训……他用了十年,重温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补充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白。

(二)千年一叹

余秋雨曾说:“实地考察是研究文化的最好方法。”在新千年即将来临之际,他踏上了寻找古老文明的旅途。曾经壮丽的雅典卫城,曾经神秘而雄伟的金字塔,曾经令人神往的一千零一夜,如今已破败不堪,今非昔比。面对如此巨大的落差,余秋雨叹道:“文化以沟通为业,如果一味地自我封闭,保持神秘,最终只能走向没落。”他的“千年一叹”在历史和现实间搭起一座桥梁,让我们更彻底地解读古文明失落的原因。

(三)行者无疆

近代的欧洲为何迅速崛起?带着这样的思索,余秋雨行遍了欧洲。当他看到中世纪的建筑依然保存完好时,他呼吁国人加强对古迹的保护;当看到诺贝尔奖得主如云的柏林大学并不以此炫耀,他尖锐地批评了国内高校的虚荣心理……他最诚心地汲取欧洲文明的营养,又最毫无保留地针砭时弊。

余秋雨,总是用他深刻的思索提醒着人们,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相看两不厌

600字 初二 散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鸟高飞,云消去,青山无语,含情相望。一幅由远及近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脑海中,让我震撼,让我痴迷。 

独坐,是一种孤独,掺杂着怀才不遇与寂寞凄凉。但更多的是属于李白所特有的清高与自傲。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诗人如此喟叹。他久久凝望着那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注视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业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谁说山水无情?一切的一切,都已在不言之中。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他那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虽然始终因怀才不遇而抑郁不平,但却从未自暴自弃。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既然官场不得意,那么便将这恒久的敬亭山引为知己吧。诗人与敬亭山,情感的投契,无言的对望,心灵的交流,早已在心中将敬亭山当做知己。能每日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也许也是一种别致的享受吧。 

公元761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 

“相看两不厌”,只有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才能体会这份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叙事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