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900字 高三 写人

我的母亲,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主妇。和别的农村妇女一样,微胖的身材,半白的头发,爬满皱纹的额头,出糙的皮肤,唯一能把他从众多的妇女中区分出来的就是她总能把全家的衣物洗得干干净净,家里也收拾得干净齐整。

每当听到别人说他母亲很伟大,我的心里就不由得生出一份嫉妒。嫉妒他有个好母亲,而我没那么好的命,我的母亲很普通,普通到那双手,那张岁月蛀蚀过的脸,普通是我所有的关于她的记忆。母亲没有婀娜的身段,没有高等的学历,没有感人的英雄事迹,有的只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责任和爱心。

母亲的手是我整洁的衣服。小时侯家境不太好,置够购不起太多好衣服,但她总说笑脏不笑烂,所以在儿时的玩伴中我的衣服总是最干净的。母亲不阻止我到处疯玩,我们下河摸鱼,上山掏鸟窝,找野果,尤其是杨梅熟透的季节,一天下来,衣服总是色彩斑斓。母亲气势汹汹地教训我一顿,就给我换洗衣服,挂在火炉边烘干,第二天我又可以穿着干净的衣服去玩,衣服上还残留着淡淡的杨梅的酸甜味。

母亲的手是我的美食。儿时总喜欢上别人家蹭饭,老觉得自己家的饭不如别人家的好吃。现在不经常回家,偶尔回一次家,只要说想吃什么,母亲总会尽可能地满足我。即使我什么都不说,母亲也会变着花样地做包谷饭,煮混沌,蒸荞疙瘩。对于我的健康,母亲有她独特的评价方法:她喜欢数我吃了几碗饭,吃得多,她会高兴地说我身体好,因此,我每次都尽可能的多吃,大口大口地咀嚼着母亲的关怀。

每次出门,母亲会拖着她那微胖的身体陪我走好远的路,什么也不说。不经意间回头,总会看到她本来就复杂的面容上写着更复杂的表情。待我走出好远好远,依然可以看到那个正在眺望的微胖的身影。

和所有的母亲一样,母亲也爱唠叨,不管是关于我的,我们家的还是别人家的。只要得闲,冬天的火炉边,夏天的树阴下,播种的田埂上,丰收的麦垅里,她都会翻晒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鸡毛蒜皮,或者絮叨邻里隔壁家的油盐酱醋茶。最喜欢的还是在别人面前夸耀我,从牙牙学语的糗事到学习上的成绩,她都能不厌其烦地倒豆子般地数出来,而且每次都是徜徉在幸福的海洋之中,如痴如醉。

母亲节,突然很想为我的普通的母亲做点什么,是说一声“妈妈,母亲节快乐!”还是送上一支康乃馨或一块巧克力?不,这些她都不受用,她只是个普通的农村人,思想还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她不喜欢这些不实在的东西。思来想去,我决定打电话告诉她我要回家,想吃她做的菜,想看她站在门口笑着迎接我,想听她讲邻里的新闻。

母亲

1200字以上 高二 写人

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因此也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母亲跟父亲的结合就只经历了相亲、结婚两个阶段,听母亲说相亲的时候根本就没敢抬头,直到结婚当天母亲才知道原来父亲是那样一个人,跟母亲的想象大相径庭啊,并不是父亲长相不好,只是父亲的话很少,母亲却截然相反,母亲说话的嗓音很高,一天到晚唠唠叨叨。听母亲说婚后的生活很艰难,奶奶很刻薄,不允许母亲同桌吃饭,母亲的饭菜是另外准备的-----地瓜面馒头。奶奶还时常挑唆爷爷对母亲施以棒棍,母亲也会时常因此而被莫名的赶出家门。父亲跟母亲的感情不错,只是父亲是个有名的孝子,不敢违抗父母的心意,听母亲说父亲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网鱼,奶奶经常做鱼邀请街坊邻居,母亲是没有份的,因此父亲总会把网好的鱼偷偷的埋在河岸上的沙土里,再让母亲在深夜的时候带回家;父亲每到领了薪水总会偷偷将一点碎钱埋在碳堆里,供给母亲日常开销。再后来有了我们姊妹以后母亲的日子就更艰难了,奶奶嫌弃母亲不会生儿子,把母亲和我们姊妹分了出来,那时候还是挣工分的年代,我们姊妹总是坐着母亲的篮子里被母亲挑着看世界,每到秋收的季节,母亲会从奶奶那里得到一年的口粮------两斤玉米面,二十斤地瓜面,因此母亲的饭碗里盛着的也总是别人家里的锅底饭。后来我们姊妹长大了,也有了弟弟,奶奶才又把父亲分了出来,分到母亲和我们姊妹的家里。这些年来尽管母亲对奶奶该尽的孝道一样都没拉下,但是因为奶奶给母亲造成的伤害太深了,母亲一直不能从心理上原谅奶奶。其实奶奶在我的脑海里一直以来就像童话故事里面的老女巫一样让人憎恨,直到前几天看过韩国电视剧《媳妇的全盛时代》之后才渐渐理解了奶奶那一代人,正像李福水的奶奶对他姑姑李明姬说的那样:“全是做媳妇的时候学错了,因为丛婆婆那里没有学到如何接受一个人和爱一个人,学到的只有受到的压迫和苦难。所以等到自己成了婆婆以后想做的只有报复。”估计奶奶也是那样吧,所以母亲才受到了那样的“礼遇”。

因为母亲接受的教育非常有限,听母亲说年轻的时候就进过一次夜校,但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毕生唯一的一次学堂教育什么也没学到,因为同学们都去“斗地主”了。然而母亲对知识的渴求远远比我们这代人还要虔诚,母亲会从电视上学习认字,写字,直到后来看我们姊妹小学和中学语文读物。我想母亲对我的影响也是这样吧!因为我学会的第一个字“桥”字就是从电视上学来的,电视对母亲那一代人是看世界的窗口,到我们这一代就变成了可以拥有一副眼镜的捷径。母亲主张“自主学习”,对我们姊妹从不使用强硬手段,但每到交学费的时候,母亲就会变得非常强硬,卖掉瓮里的麦子,地里未成熟的玉米……

我总觉得母亲对我是很偏向的,除了弟弟以外三个姊妹中只有我自己一个女孩子圆满地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求学历程。每次妹妹埋怨起来,母亲总是说:不是你二姐考上大学了吗?谁让你不努力来着?这两年一直在外地工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从起先的逢节必回,到现在一年一次、两次,我也不大喜欢打电话,我总把那当成一剂“创可贴”。偶尔还是会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哦?晶晶啊?本来是打电话给你大姐的,怎么打你那去了?最近还好吧?孩子会叫爸爸妈妈了吧?那好,挂了!”这次回家母亲哭着说:“你们一个个都长大了,也不知道回来看看,白天你爸一上班剩下我一个人在家连个说话的也没有。”这才发现母亲已经开始老了,一直以来母亲在我心里是棵遮风避雨的大树,饿了,冷了,困了,累了,随时供我栖息。现在母亲已经不能背着我在雪地里赶路了,也不能为了卖掉几捆香椿挑着担翻越几个山头了。作为人子却又不知道该从何做起,从哪做起,想要回家看看的时候总会被繁忙的工作绊住脚,自己犯下的过失总以父母可以理解为借口而欣慰,然而父母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我们,或许这就是做父母跟做子女的差别所在吧!有一个母亲节到了,想到自己对子女的那份爱,也许该为年迈的母亲做点什么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写人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