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燕子”1000字

她——“燕子”

1000字 初一 记叙文

我一生有许多的朋友,他们活泼开朗,像彩虹一样充满朝气!我爱跟他们一同嬉戏,一同成长!但是他们大多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变成了一朵朵白云,在微风中不知飘向了何方… 然而,她,却像一位魔法师在我的记忆里撒下了神奇的魔术粉怎么也挥之不去。她那淳朴的形象时常似一条鱼儿在我脑海里跳跃。

她,就像她的名字___胡芳燕____似一只在雨雾中寻找落脚点的小燕子,低飞着,呻吟着…``只要有一缕阳光给她,她就欢唱。她,善良`淳朴。也有点腼腆。清楚地记得初次与她相识是在学校的走廊上。那时,她刚来我们学校。她扎着长长的辫子,瘦瘦的身子背着大大的方形书包,穿着大红旧棉袄,眼神游移不定,拘束不自然地徘徊着…``虽时隔已久我至今能可以感觉到她当初的陌生感。忽然,她发现了我正注视着她,当两双水灵的眼睛对视时,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我们好似一见如故。不一会儿她也不时的偷偷瞟瞟我,蠕动着那张樱挑小嘴欲说又止。这让我对她万分好奇。也正是这种好奇促使我忍不住上前和她打招呼:"你好!我叫陈琴秀,你是新来的吧!"面对突如其来的问候,她有点不知所措,但还是很爽快的回答:"恩!"就这样我俩由陌生到相识又到知心好友。通过与他的闲聊我才得知:她,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无父无母。从小与一位善心的老奶奶相依为命,也就是她现在的奶奶。没有父母的疼爱使她倍受他人的耻笑:"野种`""小杂种没人养的!"无所不有!每天她就在被人嘲笑的海浪中挣扎。她毫无表情地对我说:"在学校同学们总拿我开玩笑,而我回到家里又不敢告诉奶奶,我怕她会很难过…``"我入神的听着,忽然觉得有一股强烈的寒流从她的心灵深处缓缓淌进了我的心窝,忽然间心中不由一阵颤抖

.我呆呆地盯着她干黄的面孔,打量着她纤细的身子,猜想或许她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母爱,什么叫做父亲的教诲,她只懂,她有个好奶奶。奶奶便是她的全部,是她的蓝天,是她温暖的棉袄,紧紧裹着她!为她遮挡着凛冽的寒风。

当你了解了她的身世时一定和我一样认为她一定恨透了亲生父母,那么我们就大错大的错了。在她发表的一篇为[梦]的文章中就清楚解答了这个问题。她说:"在梦中让我更加理解了父母,在梦中,我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快乐的在一起!……"我已记不清楚文章的其他内容,但我依稀记得当初读着文章里每一个质朴的句子我不由鼻子一阵酸楚,眼泪"扑"地一声掉了下来。我们不会明白她有多渴望在父母爱的海洋中遨游,因为我们不懂什么叫爱………~

听,又起风了,谁又在呼唤着谁?

现在,我已不知道她跟着奶奶去了哪里?而我也离开了那所学校,如今她的模样我已记不清了,唯一清楚的只有她身上散发的一阵阵质朴的芳香…

她,或许就是一只燕子,愿她在蓝天中自信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她——我的故乡三汇镇

1200字以上 初一 写景

那是一个奇特而繁荣的古镇,说她奇特,是因为她依山傍水,虎踞在三江交汇处的一个硕大的磐石之上(当地人称“石磐”),远远望去,宛如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停泊在万顷碧波之中。说她繁荣,是因为她曾经是渠江流域商贾云集、流通的集散之地,最兴盛时远自苏杭乃至温州均有客商往来,。方志载:“三汇建场于明代,地为宕、巴、渠三水总汇,商务最盛,号称小重庆”。三汇镇是达州市着名古镇,新中国建立前后的中国分省地图版上其明确位置。曾有某报记者造访此地,因感其水光山色、百舸竞流,还送了她一个美丽的雅号叫“船乡”。“三江门码头”的规模使这个川东镇成为四川省的三大名镇之一。

古镇不仅山水秀丽,而且民尚勤劳。你看,巴河和州河蜿蜒数百里,挟带大巴山的清露和甘甜,碧波如染,从从容容地来到三汇,然后汇涌成渠江,再流嘉陵江。当铁路公路尚未在此贯通时,水上运输几乎成了她与外界沟通的唯一的生命线。

古镇更还有一些颇为街名地名,如会园、号房、麻园、李家祠堂、杨家花园、“天理良心”等等。自然,会园作各路商贾聚首、议事、娱乐消闲的馆所,号房成了三江行商坐旅息脚下榻、囤积居奇的宝地自有其俗成的说法,而“天理良心”之为地名则颇有一番耐人寻味的来历:早年,一农夫清晨赶路,于一山垭口拾得钱包一个,这农夫心想失主定很着急,便会于垭口等候失主返回,一等好几天过去,终见失主找回,遂完璧奉还,为谢农夫失主付与重金,农夫却万辞不受,失主感慨系之,乃于山垭口立石碑刻“天理良心”四字,以此褒谢。天长日久,此垭口便有了这意味深长的美名……古镇人心淳厚,山色亦如画图。当最后一抹夕辉从江面上消逝,岸边白塔下一缕淡淡的轻烟里,贴着水静静地飞来一行白鹭,三五条打鱼船在一片“笃、笃、笃”的敲击声中便开始了夜的营生……

古镇是繁荣的,仅她的码头就叫人眼花缭乱:花码头、水码头、铁码头、炭码头、菜码头、窑码头……每当夕阳西下,巴河与州河顿时响起了嘈杂的人声,临街临巷的茶楼、酒馆便显得格外红火。巴人秦人乃至下江人的方言土语在夜空中交织回荡,一位盲嫂手持一根“乓乓哧”(一种竹制的民间乐器,名道琴),一边敲击出节奏,一边用低沉沙哑的声音唱一段久远的故事。“清香茶社”的书场则更是热闹非凡,只见那说书人憋足了劲正在满堂的烟气茶香中学着潘金莲的媚腔:“喂呀!我的夫——”,船夫们只顾憨笑着,嘴里嚼着花生米、豆腐干,喝着苕干酒、“高梁白”,眼睛似睁非睁,耳朵似听非听,三杯下肚,便在心里思想起昨天的行程,盘算着明日的归期……船队的络绎不绝,使古镇的老板们眉开眼笑,也使码头的无业妇女多了一线生机,提针线篮子和小竹凳,轻轻地飘到岸边。为那些江上往来人补衣缝被,挣得些许小钱养家糊口,夕阳下的河渡口打情卖俏之声自然有之,更有熟识或相好者,能准确算出某某船的归期,把浆洗好和缝补好的衣服早早地带到江边,船夫们一时手头无现钱酬付的,便送上几个南瓜、冬瓜或者小麦、干鱼之类,不论其多其少,总是笑脸迎送,往来如故。这实在是一种和平的交易,也更是一种亲情的互补,那一针一线,曾牵动着多少川江汉子的无限乡愁与乡思,曾滋润了多少风雨胸膛的无边寂寥和焦躁……

水码头的民俗亦十分精彩,扎“高亭子”、烧“烟火架”、抢“醉鸭儿”、耍“板凳龙”,在川东一带一向久负盛名!而正月十五晚上“打铁水”、“烧火龙”则更为壮观,每逢此时,万人空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火树银花,飞珠溅玉,金龙翻舞,鼓乐齐鸣,整个古镇如醉如狂,大街小巷更被挤得水泄不通,维持秩序的人口中含着哨子,把腮帮鼓得圆圆的,但任你把哨子吹烂,也无法使兴高彩烈的人平息下来,尤其是到了“五月五”划龙船,宽阔的江面便成了各弄潮好手大出风头的好所在,岸上五颜六色的彩船上忽地飞出一只预先用酒灌醉的鸭子,扑楞着翅膀一头扎入水中,江面上顿时鼓声大作,十几条龙船如脱弦之箭,众好汉争先恐后射入水中,一会儿功夫,便有快手先自报捷,喜洋洋地高举起战利品,赢得一阵山呼海啸的喝彩!

如今,随着襄渝铁路、达成铁路纵贯三汇,古镇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以其四通八达的水路闻名川东北的水码头,水运日渐衰微,往日的辉煌离人们渐渐的远去了

达州外国语学校初一:段文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