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的意义600字

军魂的意义

600字 六年级 散文

暮秋。炙阳。

我们的心灵就停泊在这一片草地上 ;不再彷徨;流光溢彩的风景也不能使我们的眼光分散;纵然骇人的太阳有多辣;我们依旧;指着军魂的朝向;呼喊;我们知道;这里,有我们奔向另一个起点的希望。

这是一场军训。这真是一场军训,不要不知所云,当我看见军人高大的身影,我就明白了。我知晓军人的铮铮铁骨将带领我们向前,而军人在穿上军装的那一刻,也便决定了生命的意义,肩负责任。军魂只属于军人,一种军人特有的精神,这是我首先的想法。

静止了。教官想要表达给我们,“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在这军训过后,应有一个拭净心灵的自己罢。我站在列队中,聆听教官洪亮的声音,骨子里透出来的军魂,澎湃如潮,又有什么能动摇着钢铁般的声音呢?我也想拥有这样的军魂,这样的气魄,于是低了低头,无奈。九月在暮秋,本是秋高气爽,却在南方的草地上,愈发的热起来,军人的热血沸腾了,向着肃然的军魂,又有谁述汗水湿透了纤维呢?我们的眼里,不是燃烧着莫名的火焰么?我们正直的望着前方,于是,伴着军魂的呐喊,我们站住了,喊出气壮山河的军人的声音。

连我们自己也愣了,留下了笑靥。

我惊了,我这才明白,心灵潜滋暗长的是什么。如果军魂只属于穿上军装的军人,那么我想,这个世界也将软弱无能,蜷缩在天涯的角落了。

几天夕阳下,我看到了我们拥有的坚强。军魂也只属于拥有坚强的人儿,军魂的意义。

我们的心灵至今还停泊在那一片草地上;军魂的坚强;便在这里面升华;谁还在彷徨;谁还在无奈;纵然迎着明天的太阳;我们依旧;指着军魂的方向;呼喊;我们将;和着歌声;这段难忘;一起飞奔至远方。

暮秋。炙阳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1000字 六年级 日记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空格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空格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其中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最为流传,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来历也有人说是当时老百姓们为推翻元朝的暴虐统治把”杀靴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放进月饼里互相传递!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们推翻了.也许我们现在吃月饼是为了庆祝胜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说中秋节是丰收的季节,是农民们体验享受丰收的喜悦与高兴吧!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中秋节是快乐的,是团圆的象征,是充满喜悦的象征,让我们共同欢过这个有”意义”的”中秋节!”吧!

二中六年级: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散文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