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昆虫记》有感700字

读《昆虫记》有感

700字 读后感

日夜虫鸣在耳边,可这世上,除了法布尔外又有多少有心人能真正听懂那微小生命的鸣叫?

虫子在许多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是可恶可憎的。人类依照虫子对其是否“阿谀奉承”对昆虫进行了划分——益出与害虫。但法布尔不是。在他眼中,每只昆虫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自有其自的生存之道,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对其毫不干涉,任其自由发展,然后像一位史官对待历史那样忠实地记不它的枝枝末末。正是因为这点,才有了今天那老少皆知的《昆虫记》。

将《昆虫记》作为一本为昆虫量身和的传记来看,它丝毫没有比《名人传》逊色。它将隧蜂忙碌,愚昧而又可悲的一生描写地真实生动,又将砂泥蜂为麻痹灰毛虫而做的“外科手术描写地细致入微。《昆虫记》也可作为一本关于昆虫严谨科学而又面面俱到的百科全书。它对砂泥蜂如何用那神奇的触角探寻几寸外的灰毛虫巢穴进行了探讨,也对红蚂蚁与蜜蜂如何归“家”而进毯子研究。霍金是探究宇宙未解之谜,而法布尔是探寻昆虫中的未解之迷。

《昆虫记》在解秘昆虫上卓有成效,但事实上它真正过人的地方是由昆虫这件明净澄亮的镜子而看到了人类本身。法布尔自己曾说过:“你们探索的是死,而我探究的是生。”砂泥蜂的疏忽大意使它刚到手的食物又被蚂蚁抢去,仿佛是当下未把握着机会而被他人抢去的求生者;隧峰因愚昧而被小飞蝇毁掉了家庭犹如社会上优胜劣汰的竞争者;“四年暗无天日的努力,换来一个月在阳光下的欢乐”的蝉好像社会底层努力上进,一鸣惊人的打拼者……这一切,仿佛是人间的镜像。

朱羸椿曾说过:“当我趴在地上看虫的时候,在我的头顶上,是否还有一个更高级的生命,就像我看虫一样,在悲悯地看着我。”高等生命在看人,仿佛人在看虫。在周可以梦蝶,法布尔也一定想到了这眯,人间亦虫间。人间仿佛虫间一样,善恶共存,强弱共生,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读虫,读人

700字 六年级

百态虫间,亦有善恶美丑。

打小对虫颇有抵触之感的我,理所当然地视虫为“低人一等“之辈。究竟是何种力量驱使着法布尔穷其一生地探询昆虫的奥秘呢?或许,答案就在书中。

蚱蜢,是可谓是“虫中佳人”。“全身淡绿色,身体两侧有两条淡白色的饰带。它体形优美,身轻体健,一对罗纱大翅膀,是蝗虫科昆虫中最优雅美丽的”,初读蚱蜢的我,对它还颇为欣赏。然而,这位曼妙佳人,竟对蝉、细毛鳃角金龟大开杀戒,甚至不惜同类相残,令人不禁打了个寒噤。这与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又有何区别?新闻上令人心惊胆之事频频出现。为了生存,人们不择手段;为了利益,人们淡忘情感。

虫间丑恶,固然令人心寒,虫间美善,亦能暖化人心!

夏至时分,地面最干最热的地方,便是蝉的出洞口。蝉的幼虫将在这里,结束四年苦旅。娇嫩幼弱的蝉,在“暗无天日”的土地中辛勤地挖掘,他或许疲过、累过,但他从未放弃过!他迎难而上,终于从幼虫蜕变成蝉!四年的黑暗苦工,仅仅一日日光享乐,或许有人会问:“这样的虫生是否过于奔波劳累?”其实不然,坚持不懈,亦是快乐。反思自己,是否为一个目标真正执着追求,坚持不懈过?没有。反观人世,又有多少人能为梦想拼博?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不禁对蝉肃然起敬。

象态橡栗象母亲安置卵,可别有一番讲究。她常常伏在一颗橡栗数个小时,费了极大工夫才将橡栗钻开,却又不屑一顾地走开了。原来她是为了将新生儿放在最为多汗而柔软的地方,这位内心挑剔的母亲,她的关怀照顾远胜于此。小幼虫从最初的吃软糕会改为吃硬面包的路是母亲精心布置的!这样伟大的母爱难道不值得我们歌颂吗?

对虫子的看法从此改观。法布尔的《昆虫记》不正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样吗?“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虚入木三分。”

读《昆虫记》,读虫子余窥见人世的影子,识虫子之隙发掘心灵的足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读后感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