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回老家的日子1200字以上

怀念回老家的日子

1200字以上 初三 记叙文

“佳,快看。我们的车上船啦!”妈妈推醒了我,我懒懒地感受着微风拂面,慢慢地睁开眼望向天空,太阳已在贪婪地拾着洒在河面上的金子了。水上的小洲和高山从我身边流过,芦苇曼妙地摇曳着滑过,形成一条条白色的曲线。偶尔有一个妇女会拎着一个篮子里面装了很多黑色的“牛角”贩卖着……河上有船,船上有车,车里有我,我的心却已经早就在那老家和老家的新房里了——回老家纵然是6年前的事情了,但那里的一切真令人怀念啊!

在大坝上一路晃晃悠悠、心惊胆战地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后终于打开了车门。不像城市里那样一脚踏在水泥地上,而是小心地踩在了软绵绵的草坡上。我俯视着那些已经废弃的、但是最有乡土味调度的老房子们。和我小时候的记忆一模一样——袅袅炊烟氤氲着长长的村落,时不时看到有成群的猪、鸭子团结地在草坡上扭着屁股溜达着。我过身去望向了大坝对面的洞庭湖,那里早就被立上了一块“界碑”。水中光波粼粼,泛着水独特的香味。——回老家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怀念。

刚一下车,几十个亲戚蜂拥而至,领头的几个奶奶用那黝黑、龟裂的手摩挲着我们的手,亲切地问候着我们:“嘿,回来了撒!”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迈向耕地,亲手触摸含苞欲放的白棉;我们跨进农家后院,砍断如竹节一般笔直的紫色甘蔗;我们坐在房上,观看久违壮观的日出;我们划到洞庭湖对岸,去观看“嬛嬛一袅楚宫腰”的芦苇丛……

我们住在了奶奶家院子后面盖起的新房子里,我的堂妹主动来找我玩耍,让我欢喜了很久。我问她:“诶?哥哥姐姐呢?”“出去工作了。”说到这句话,我们的目光都黯然了一下,令我念念不忘的朋友只剩她了呵。她看气氛不对就马上带我回到了奶奶家的老房子。老房子顶上的那个大木船还在,我至今都没研究清楚它是怎么上去的。一进屋,令我熟悉的就是那个用繁杂花纹雕刻的木床,还有那墙上遗留下来的我小时候的照片,已经变淡,都积上了厚厚的灰尘。我突然想把我的照片抠下来留好,哪天老房子被水冲垮了怎么办?可手在半空僵住了,记忆中我怀念的地方就是这个老房子和那条已经被打死的狗了。我会长大,会淡忘。老房子、照片和狗,他们永远是在一起的,使我永远怀念。

“发呆啊?”堂妹发话了,“带你去看好东西!”她拉着我的是来到了后院的池塘,水池上浮满了枫叶一样的叶子,团团聚在一起,我盯得出神,这是啥植物?她牵着我的手走向了延伸入水池的石板上,她拉过一团“枫叶”掀了起来,这团“枫叶”像水母一样,地下连着很多东西,有几个根茎,还有几个有趣的小玩意儿,打开它们,里面的东西是像海绵一样的“鱼鳔”。她耐心的告诉我:“那也是花啦。”不过最吸引人的就是叶子底下的那几个长得似“牛角”一样的东西。那“牛角”,翠绿翠绿的外壳有棱有角,还带着一片片黑色的东西。两头尖尖的,中间也突出了一个小圆头,尖锐的外壳带着几分可爱。堂妹高兴地喊:“这是菱角撒!”我攥紧了那菱角的茎使劲一扭,差点跌落水中。我终于把那个硬硬的菱角揪了下来,之后却不知所措了。她手把手教我:“你看撒,”她把菱角的两个角撅开,接着用两个指甲嵌进壳里,白白嫩嫩的果肉便展现了出来,正如玉蚌中的珍珠一样。我迫不及待地把果肉拿了起来,放进嘴里,“咔嚓”一声,清爽带有丝甜的汁液溢满口腔,味道甜而不腻。我闭上眼睛,赞叹着果肉的味道,真是让人“三月不知肉味”。这脏乱了果壳下居然有这样白嫩美丽的果肉。这味道至今令我怀念。

那晚,我们并肩坐在大坝上点着篝火烤着自己捞来的小虾。满天繁星如银瀑般倾倒于洞庭湖面上,溅开无数水花。天空更似一望无垠的水印碎片,滚开一天璀璨。凉风徐徐而至,只觉心怀畅然。我们问她:“你们要是回来的路上饿了怎么办?”她笑着说:“这还不好办?一路摘一路吃呗。听说城市里东西就不能乱吃了。”是啊,这样的生活不令我们怀念么?

这些淡然自在的人生滋味,值得我永生怀念。在生命中发酵,越饮越甘醇,岁月显得静好,云淡风轻,花开鸟鸣。

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初三:廖盈佳

怀念在扬州的日子

1200字以上 初三 叙事

赵闻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

怀念儿时的扬州,怀念儿时的日子

在这三点一线的忙碌生活中,我竟如此怀念儿时的杨州。小时候,我并不住在四季分明的北方都市,而是闲居在祖国南端,四季如春的江南小镇——杨州。

杨州的安逸之美使人流连。彼时在杨州的日子并没有如今的繁忙充实,却有一种杨州独有风格,精致而小巧,柔美又秀气。那时的日子充满着无限的快乐,彼时的我常常跟随着小伙伴,在那婉约的湖水中潜游摸贝,在那柔软的水藻间捡足有半个拳头大的田螺。在那暖风中洗苋菜,吮甘蔗,在油菜花田里扑蝶捕蝇。玩儿累了,便回家静静的欣赏那时还年轻美丽的母亲扎着一头柔顺乌黑的长发,用一双白皙润滑的手做菜。有时真觉得那是一种艺术的享受。用文火把刚从井里挑上的水烧的漾起波纹,吐出白泡,油菜便可下锅了,那自己小菜园里绿油油,嫩生生,青翠的似乎滴出水的油菜一下锅就开始跳起了舞:那绿色纱裙在水中旋转,越转越快,颜色由浅变深,最后再打一个漂亮的鸡蛋花,给纱裙镶上一层美丽花边,便大功告成。一股扑鼻而来的清新而悠远的香气和明丽青翠的色彩,不禁引得人想先吃为快。而我,早就笑嘻嘻地坐到了餐桌前,摆好碗筷等着开饭了。

现在想想真是怀念那时的安逸和清闲,更怀念那时不加人工雕琢的自然的美。

扬州的植物令人难忘。扬州有阴绵不断雨和四季如春的温度。在这里,也就只有柔韧的杨柳能配得上这绝顶的景色。柔韧的柳枝在微风中飘动着,就像扬州女子们飘散的长发。那时扬州学生是不用剪头的,一阵风吹过,黑亮的头发此起彼伏,一股馨香的皂角香扑面而来,与飘动的柳枝相照映。瞧,多美的一幅画!照常理说,在土地肥沃,水源丰足,四季温暧的杨州,应百花开放,姹紫嫣红的,可这里的花仍然安分守已,该什么时候开一什么时候开,决不早开一天,也决不早凋谢一天,守时的很,就像温文尔雅的杨州人一般守信守时。

母亲在菜园的角落种了几丛花,早晨洒点水,片刻后便可看到牵牛花这个害羞的杨州小姑娘羞答答的绽开了纯美的笑颜,而月季只有在晚春最盛,黄的、紫的、粉的、白色,把菜园妆点的像一个美丽又充满惊喜的迷宫。而我摘朵花别在头上,装的像模像样的学起了母亲喜爱的黄梅戏。那时的日子像花开一样充满了惊喜和快乐,现在想想真是怀念啊!

杨州的夜空令人惆怅,那时的夜,何常不是妩媚。在温暖的杨州,少见的凉爽,只有在夜里出现了。在凉风习习的树荫下,躺着凝望夜空的我,心中突然觉得多一种叫惆怅的伤感,月色如霜,星光却莫名的灿烂,那时真的有星星可数,虽没书上说的那么多,但在我记忆里也是多的数不完的,幼嫩的心中却冒出了一个极煞风景的问题:这样的日子还能过多久?

果然,该来还的来。母亲因工作调动而来到了干冷的北方都市工作。而我家也跟着来了,在这曾经无比向往的高楼林立的繁华街道中,我反而迷失了心路,冒出了一咱莫名的疏离感和恐惧感。母亲的一头黑发在灯红酒绿中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无奈,母亲把一头黑发烫成了黄棕色的“方便面”,枯干而叫嚣的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第一次觉得母亲的头发那么刺目。城市的油菜显得那么精神,精神到一种病态的碧绿,自来水煮沸后的开水也失去了井水那美丽的涟漪和馨甜的甘爽,母亲费尽心血煮出的美食也唤不起我的胃口,只是像一台机器一样机械的吞食,早以失去了当时的惬意和舒爽。终日灰暗的天,阴沉的让人窒息,天空中一颗星也没有,我只好数月亮来打发时间:“一个月亮,一个月亮,还是一个月亮。”

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两句话:我真的怀念儿时的扬州,儿时的记忆。怀念,怀里揣着的思念;思念,思念却回不到从前。我辞别了扬州,却留下了一念挂牵。

初三:莫殇离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