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一片梧桐叶800字

手握一片梧桐叶

800字 初三 记叙文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一叶一童话。望着“枯蝶”剪影的花斑纹理,我似乎看到了一片梧桐叶,瞬之间,化作蝴蝶……寻匿,蝴蝶飞过“沧海”的痕迹。

——题记

傍晚。我独自走在这并不繁华且不萧条的单车行道上。已经不敢在人行道上落脚,怕踩痛那些往年的足迹,那些令人心疼的回忆……

柏油马路的两旁,我在这边,公车站牌在那边。复古的欧式金属路灯吝啬地透射着锈迹斑驳的铜黄色灯光,整条单行道,连同我的影子,都被染上了旧照片一样的泛黄色彩。树影婆娑,秋风飒习,失去水分的树叶互相摩擦着,“沙沙”作响之际,地上的,叶影与叶影之间似乎也变得稀疏了。我踮起脚尖,翼翼踩着叶影之间的明亮,飞蛾扑火般的想像:我可以弥补它们之间的罅隙……

斑马线的这端,只有我在孤单着伫立,凝望着对面红绿灯上那个一动不动、孤单未央的红色小人,莫名的感伤。易换流年,多少次重复着这个动作,又有多少和我一样孤单的人眼睛里流露着孤单的眼神?春去秋来,物已是人已非,不变的——是永远矗立在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法桐。

记不清第一次手握梧桐叶是在什么时候,只记得几个顽皮的“小豆豆”奔跑穿梭在仲夏的暮光之间, 弯腰捡起一片新落的梧桐叶,绿意盎然的它被我们的小手指牵着,和我们一起奔跑,和我们的小小灵魂一起流动……透过叶片上的小小虫眼去看伙伴们的笑脸,傻笑着惊喜叫道:“哈!我看到你们了,你们都变小了……”一片不完整的梧桐叶,却近乎于完美的承载了我们回不去的童年的满足和天真……

小学毕业的那个夏日,我和她站在梧桐树下分别,面对面,手拉着手,抬头仰望天空——不想让眼眶里的泪水流下来,却意外地看到那罅隙分明的梧桐叶,随风微动,像是物语着我们未来,不可猜测的预言……后来,她在电话中告诉我,那年的秋天,梧桐叶落得格外多……我听出了她喉咙里的喑哑……

又是一年秋风起。梧桐叶的空中舞会已再次拉开了帷幕。或许,整条马路,我是唯一的观众;或许,整个世界只有我能听到那支流露悲伤的华尔兹。手握一片梧桐叶,我看到了纹理间的文字,那蚂蚁排衙——记录的是一段青涩的故事。

梧桐叶,虽没有翅膀,却可以翩跹优美舞姿;

梧桐叶,虽没有胳臂,却可以拥抱大地母亲;

梧桐叶,虽没有口齿,却可以诉说你我之思。

梧桐叶,我愿将你紧握,一直……

第二课堂快乐行——参观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800字 三年级 叙事

湘湖我去过好多次了,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我却从来没去过,听说那里陈列的独木舟是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距今已经有8000年了。今年春节我终于一饱眼福了,而且到了那里才知道博物馆还是第二课堂基地呢!

远远望去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就像一艘大轮船一直停泊在湘湖边,感觉非常特别,博物馆的院子里挂满了红色的灯笼,显得非常喜庆。来到馆内发现整个展览区域是由“八千年回首”主题陈列馆和遗址保护厅组成。我们首先去的是遗址保护厅,它的入口位于一楼,而遗址厅则在湘湖的水下,在去遗址厅的路上,两面墙壁上是一些有关湘湖的文史资料。而被誉为“世界第一舟”的跨湖桥独木舟,像挖空的树干一样安卧在湘湖水底的遗址厅内,据说经过碳十四测定,距今有8000——7000年,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独木舟。遗址厅内还有三个考察队员的雕像,做得惟妙惟肖,猛一看还以为是真人,后来才发现是假的,很是好玩。

接着我们又到了二楼的陈列厅,陈列厅里分成四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跨湖桥文化的诞生,第二部分——跨湖桥人的活动,第三部分——农业起源的探索,第四部分——聚焦跨湖桥遗址。从这里我知道了远古时期湘湖地域曾是东海海湾的一部分,约8000年前,海退成为陆地,人类就在这个自然的“湖泊”边繁衍生息。跨湖桥文化是山地文化向平原文化发展的早期一支,他们从事着农业、采集、渔猎,制作骨器、木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制作各种各样的精致陶器作为生活器皿,木作技术也已经十分发达。跨湖桥文化中,野猪驯化成家猪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展厅中有一个茅草房下睡着一头猪,代表了“家”字,说明那时已经开始驯化野猪了。展厅里还展出了一些猪、牛、羊的头骨和鹿角,还有小孩子的头骨,陶罐、陶片、彩陶也非常多,另外还有一枚大大的缝衣针。

展厅中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同样吸引着我:在电子感应书前,只要在屏幕上方用手做翻书的动作,书就会自动翻页;还可以在“电子留言台”前留下自己的感受,非常神奇!

这次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之行,让我感受到了萧山8000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奇迹,作为一个萧山人我觉得无比自豪。

劲松小学三年级:夏颢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