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绊的宿命800字

牵绊的宿命

800字 高一 议论文

有人说:“人是宿命的奴隶,无法改变人生的旅途,而梦想则是无法触及的地平线,怎么追也追不到。”

我是个喜欢宿命这东西的孩子,在很长一段时光里,我痴迷于其中,用各种方式探索关于生命,关于自我,关于永恒的东西,一堆堆用于测试的器具放满了房间的角隅,一个不小心,就被它们与生俱来的魔力把我从正常引致痴迷。打开卡罗,我用它来预测我的未来,“生命之轮”代表着新的希望,我信了。于是它成了我生活的路标,我相信卡罗就像相信地球在我有生之年是不会灭亡一样。

摊开手掌,我看到错落不堪的线条相互交织着。算命先生说我将来会成大器,我信了,爸爸也信了。可是左手却让我恐惧命运的多舛,一条长长的线条缠绕在其中,我不害怕生命的短暂,而担心逃不过宿命的牵绊。

我了解太多关于生命的东西,走过了懵懂的恶花季,疼痛的雨季,而现在的我正站在无奈的十八岁的天空里找寻那块属于我的领空,或许注定我要空手而归,或许还需要等。我带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一个熟悉却陌生的世界上,说它熟悉是因为伴随我的书本依然是那个模样,陌生的只是身边的人和物。我以为这次的重来能换到重生,可是,我错了,宿命让我放弃那么些可贵的东西带我来找寻这份遗失的真实,却让我迷失在知识的海洋里,读着熟悉的字眼,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迷茫,这一次的选择,注定了我无法得以重生。

看着时间的流逝,我不再相信我挚爱的卡罗,也许它早已落满尘土,又或许它正在吸取天地之灵气在等我的再次开启,因为卡罗一生只有一个主人。我放弃了它,放弃了“生命之轮”,放弃了路标,放弃我认为重要的事实,一次次被迫返回原地,看着被宿命无情玩弄的自己,我触摸不到任何关于生的希望,关于生的探究。我开始悔恨了,我用一种叫宿命的东西来衡量我的生命,我失去了太多,太多。

其实到最后,我才知道是我错了,宿命的轮回,只是一种心得寄托,并不是所谓的注定,其间太多元素让我无法捉摸,只是一次刻意的在乎。看着脚下这条路又有谁会说这不是当初梦想中的地平线呢?生命中有太多机遇是宿命无法牵绊的。而我,因为太痴迷于宿命,错过了太多美丽的风景,错过了太多关于重生的机会。最终成为了宿命的奴隶,宿命成了我永恒的牵绊。

读《OH!MINE》有感

1200字以上 高二 读后感

这个词的发音,是动画电影中海鸥的叫声,象征着一种自由蓬勃的感觉,正如我们这些满是活力的少年人。

严格的意义上并非是一本书,而是一套画册,一套老李和他学生们的画册,但读之有感,心有所悟,非吐不快。

关于老李,正如画册中写道“不知老李的称呼源自哪届学生?不知他哪年投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在他投身教育之前就是个艺术家了,同时老李又只是跟老张老王一样的老李,他同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并不像一些自命不凡的艺术家一样将自己隔绝于尘世之外,他的生活里有琴棋书画诗酒花,也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然有时嘴上抱怨着画室的窄小和不便,但实际上他却甘心安于小楼一偶,几缕清音在耳,或是一壶香茶,或弄几笔恣意潇洒,在这样一个本不大的空间里,他尚可留白一处,待一二知已来叙,好不自在。

是的,老李是一位艺术家,然后才是一位老师,可对我来说,他也像一本书,一本品不透的书,书中亦散出一缕茶香。正如画册序言“杂七杂八”中写的一样,老李没有艺术家的孤傲,反而有着父亲一般的温暖:“高三集训冬天,老李在隔壁烧热水给我们喝”,他也同样有着哲人的深沉“住校期间,每天早上起床拉开窗帘,就能看到老李安静地站在画室外楼梯上背着手发呆”……老李……老李……

没错,老李并不是留着大胡子的艺术家,更不是国字脸的班主任,老李并不老,他依然有着孩子般天真爽朗的笑容,显然他对人生沧桑的解读并没有混浊他的双眼,只是在他的一些诸如《青铜时代》的代表作品中多留下了一道道斑驳锈迹,正如周国平说过:“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也就是说,艺术家必然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我想若干年后,我将会在新的的序言中这样写道:“诗人气质的老李,一边行云流水的在画卷上洒下哲思,一边不忘添掉嘴角冰激凌融化的液体。”

写了好多还停留在序言,我只好强迫自己给您介绍画册的正文收录的是老李学生们的作品,而作者也多小有成就。在画卷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李老师的感激。其中一幅《夜景鸟巢》里是用针管笔点绘而成的,前后耗时三个半月,传达出作者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作品的下标“仅以此献给我人生的导师——老李,”更是传达出对李老师的无限爱意。

老李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绘画的技艺,更是在对生活的态度上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在日常学习之余,老李常常与我们坐而论道,讲他对生活的感悟,对艺术的领悟,对生命的体悟,思想所及之处都让我们豁然开朗,一番感叹。古人常道:“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这大隐于市之人想必说的是老李一样的人吧。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是拿走学会的知识而剩下的东西。”这剩下的就像是我们画作上的留白,那是对未来的向往,对人生的思索,对艺术的敬畏。

同样,拿走画册中的画之后,这剩下的就是老李对学生们的爱了。因为在这本画册中,并没有一幅李老师的作品,有的只是老李在背后的支持与奉献。我想艺术源自于爱,这个爱已然不仅仅局限于男女之间的爱,而是被升华为一种奉献的博爱,老李对每个学生的关爱,亦成就了他对自己艺术的爱。因为爱,艺术不空洞,因为爱,生活不单调,因为爱,执画笔的人才有了创作的灵感。就这样,在爱与被爱之间,老李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爱而创作,为创作而爱,是艺术的最佳境界。相信他把教育也诗化为了一种艺术,一种独特的艺术。而这种教育的艺术不正是当今师长们所缺乏的吗?

不敢言老李是时代艺术的先锋,更不敢说老李是教师的典范,但老李的学生们知道,老李是我们人生的灯塔,旅行后的栖息地。

若干年后,我也终将在留下自己的一笔。

高二:杨家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议论文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