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改写500字

《揠苗助长》改写

500字 六年级 写人

宋国有个农夫,靠庄稼为生,每天必须去田里劳作。

有一天,农夫照常上地里去劳作,勤勤恳恳,火红的太阳高高悬挂在上空,得意地炙烤着大地,又没东西遮阳。农夫又热又累,调皮的汗珠一个个地向下滚,全身都湿透了,农夫就坐在田埂上休息:我的禾苗怎么就不往高长?他急得抓耳挠骚,左思右想,可是怎么也想不明白。突然,他想到了:如果我把禾苗拔高……嘻嘻嘻,我真是太聪明了!于是,他高兴地弯下腰,将禾苗全都拔高了,还边拔边说:“庄稼苗呀庄稼苗,你知道我有多辛苦吗?为了你的成长,我浇水,我施肥,你总是不长,我要把你拔高,叫你不长!哼!”拔完后,他气喘嘘嘘地跑回了家,对着家人说:“好消息,今天虽然累坏了我,但是我却帮庄稼苗长高了。”妻子听后问:“那你是怎么帮他长高的啊?”他回答:“拔苗。”“啊?”他儿子说:“爸,看你做了什么傻事!”然后急急忙忙跑到地里,禾苗全都枯死了,儿子伤心的回到家,说:“死了,完了!”农夫一想才知道自己做了傻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客观事物都有他自己的发展规律,光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的道理。

拔苗助长是贬义词,指把苗拔起来帮他长高的意思。它是用来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失败。它同欲速不达相近,与因势利导相反。因此,我们在学习上,可千万不能学那位农夫哟,万万不可急于求成,要实事求是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青铜葵花

9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青铜,葵花”。每当我听到这两个名字,他们的故事就会不停的在我耳边回响。葵花的爸爸很早便去世了。干校的人便带葵花来到大麦地,想有好心人能收留葵花。大麦地是个很穷的地方,家家都不富裕,再多养一个人更是不可能的了。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青铜是个哑巴,青铜家也非常穷,可青铜却十分喜欢葵花。最后,青铜家和嘎鱼家都表示愿意收养葵花,而葵花竟走进了比嘎鱼家穷很多的青铜家,从此,他们两的故事便拉开了序幕。

我喜欢葵花,因为她聪明又美丽。但相比之下,我反而更喜欢哑巴青铜。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葵花要什么,他都会尽量满足她的愿望,不让她失望。有一瞬间到现在我也无法忘记。“马戏团来大麦地表演啦”!好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青铜葵花的耳朵里。晚上吃完饭,青铜便带着葵花去看表演。由于人多,青铜和葵花又都是小孩,便只能被挤在后面看人头。青铜可不甘心,这马戏团表演很少有,难得的机会怎么可以放弃?于是他就让葵花骑在自己的肩上,葵花变高了,就能看得一清二楚。慢慢地,青铜感到非常累,肩膀也很酸痛。但它仍然费力地在人群中来回穿梭,好让葵花看得清楚些。表演结束了,葵花问青铜好玩吗?青铜只是笑着用手势告诉葵花很好玩。然而葵花却不知道,青铜什么也没看到…

就这样,青铜和葵花一直过着快乐的生活,然而当葵花上三年级的时候,一场突发事件,打破了大麦地的宁静。一天清晨,当青铜和葵花还在睡梦中时,就听有人喊:“蝗虫来啦!蝗虫来啦!”这一阵阵尖叫声把青铜和葵花吵醒了。蝗虫遮住了太阳,天黑乎乎的一片,蝗虫正大口大口地吃着大麦地的庄家。大麦地的人都对着天默默地祈祷。不久,蝗虫就飞走了,但接着来的是几天几夜的暴雨,青铜家的房子没了,地也没了,就剩下米缸里的几粒米维持一家的生活,日子过得很清苦。就在这危难关头,奶奶去世了。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就连米缸里的米也快没了。紧接着,有一个消息打破了青铜家的宁静。

干校的人说要接葵花回城里去读书。一开始,青铜家的人不肯。但在干校人的一再劝说下,他们还是勉强答应了。走的那天,葵花哭哭嚷嚷着说要回家,而此时,青铜正在婆婆家拿鞋。因为妈妈说,青铜在他是不会让葵花走的。大船开了,葵花和爸爸妈妈挥手告别,这时传来一个声音:“葵花!”青铜会讲话了!他那从内心发出的呼唤将永远铭记在我心里,他和葵花的故事,也会永远在我的耳边回响。

曹文轩这本催人泪下的小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乡下孩子的淳朴生活和那善良的心,它才是21世纪的,真正的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写人
5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