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风流枉少年450字

人不风流枉少年

450字 初三 议论文

谈到风流,不由得想到苏轼,不仅想他的豪情万丈在那“乌台诗案”的不公众没有抹去,后来到那把这份豪情发挥到极致的地方——赤壁。

他写了周瑜,从“千古风流人物”中选择了周瑜,“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雄伟壮观的景象再现,浮在眼前,不由感叹。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呼出自己的壮志。是啊!如画的大好的河山,那么多英雄豪杰因他的风采而拼尽全力;因它的辉煌而顶礼膜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诸葛孔明般,留下不灭的痕迹,那羽扇慢挥,笑看世间,手指轻点,刹那改变江山。心怀治国理想,负有远大抱负,满腹诗书,不正是在说自己吗?但却被困被贬。面对那滚滚江水,他没有悲观,他觉醒了,即使已两鬓斑白,但少年之时的张狂仍不忘“老夫聊发少年狂”,意气风发。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回忆当年,满腔热血被布满报国之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贬谪中不以忧患为怀,寄情在山清水秀的风景之间,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轻松恬适。“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无不流露出悠闲自在。

余秋雨老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写道“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看着那东去的江水只听他道:“哀无声之须叟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

苏轼已远去,风流依旧在。人不风流枉少年!

不朽的选择

550字 初一 议论文

寒冬之夜,月升中天,梗声在街尾时隐时现。文天祥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南方的星辰,无言。此刻,些许的风夹杂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文天祥那件褴褛的衣杉。

文天祥左右徘徊,沉重的脚步声在无声的鼾声中渐渐逝去。床头,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摇曳着他的身影,徒增了一份黑暗。桌上,那一纸招降书,清晰可见。

这便是文天祥的命运。拂晓之前,他必须作出一个选择,宁死不屈,用满腔热血证明自己的忠心,或是降――苟且的活着,遭后人唾弃。

他望着降书想。将万里河山拱手让人,寄人篱下,让正气在世俗中消融;让灵魂在世俗中坠落;让一幅皮囊在世俗中受人唾弃。降后,在元人已眼中他是伪君子,在汉人眼里他是叛徒,在自己的心中是千古罪人,但此以后,便无了牢狱之灾,也无杀身之祸,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享受不尽。这不免是个好的结局。

侧身凝望跳动的烛焰。他想到了头江自尽的屈原,乌江自刎的霸王,想到自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突然间,他想到了死。于其苟且的活着,不如为国家壮烈的死去。他想用高昂的头颅证明自己的忠心,让一身凛然的正气长存。绝不能屈辱地活着,便是死,他也是个大丈夫。

烛焰熬干了最后一滴灯油,黑暗无边。文天祥在床边坐下,闭上双眼沉默了许久

天明了,牢外传来一声吆喝:“文天祥,想好了吗降还是不降!”

文天祥闻后,猛然起身,抄起降书撕成两半,扔向牢外,长哮一声:“臣心,一片磁石针,不指南方誓不休。”说罢转身而立。

“不拾抬举的家伙!”元兵咒骂一身,转身而去,留下无限的寂静。

文天祥立在那儿,闭上双眼,静静的等待着,等待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议论文
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