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650字

季节

650字 高一 散文

一年四季春夏与秋冬,吾独爱秋,一个让人产生无限感慨却也显得那么悲凉的季节。

它虽然没有春天花儿般的绚丽多彩,也没有夏日里草木茂盛的盛况,更没有冬天里漫天飞舞的雪花,却有许许多多装满黄金大道的落叶景观。

秋季来临时,我不喜欢观看枫叶的红火、青松的苍翠、菊花的绽放,却喜欢一株株让人无法抹去记忆的梧桐树——叶大、空心。

秋,这个季节,南方还是多雨的,绵绵细雨,一个害羞的女子。听到“疏雨滴梧桐”,这一“滴”字,不仅滴到了梧桐叶上,更是滴进每个有心人的心田。因为凄凉,所以李清照写出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因为离愁别绪,让这位“女中豪杰”产生了愁心、愁意。

也因为离情,温庭筠吟唱出了:“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几句深情却也简短的话,让词人的心中有处话凄凉。那就是秋季里的梧桐。

因为什么使白居易也吟出这样一句“秋雨梧桐叶落时”呢?因为愁苦,因为秋季。秋雨,梧桐,二者兼得,营造出秋季悲凉的气氛和凄清的意境,让有心人滴入梧桐雨。

秋,这个季节,也必须与月同在。月是有心人寄托情感的心灵场所。月亮,月暗,月圆,月缺,真正的是月凉。

苏轼的“缺月挂疏桐”,会不让人产生遐思吗?

朱淑真的“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不知又有多少人体会到呢?

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那月如钩,何人能不感到秋的冷清呢?

多么凄凉的秋季!多么让人有情感——伤感的秋季啊!秋季,与梧桐,与绵雨,与缺月合照出一张照片,那张照片存在我们的心中方能永存。那张照片是对秋季的真实写照。那梧桐,也许寒鸦也不肯栖;那绵雨,也许大雁也羡慕;那缺月,也许文人墨客在寄托情感。

没有秋季是不完整的四季!

但总觉得,梧桐、绵雨、缺月这张照片需要一颗文人墨客的心,那情感才能真正得到体会。

一年四季,吾独爱秋——凄清的季节,情感的季节。

束缚

900字 六年级 散文

每人总会有些缺陷,而在这些缺陷里,最致命的,无疑是虚荣。这个缺陷仿佛束缚在人们的内心深处,让人几乎无法挣脱,而真正挣脱了这束缚在心里的,便是成功者。

在任何人一生中,批评难免没有,而重要的,是如何看待批评。可能大部分人认为少批评他人是一种礼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看法流传了下来,居然还有一部分父母如此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些父母在无意间给孩子灌输了这样一个理念:接受别人的批评就相当于容许他人对自身的侮辱。这估计就是为什么那些被所谓“不宽容”的历史铭记的人如此稀少的原因。在我看来,被批评是一种荣幸,没有人有责任指出你的缺陷,那完全是出自个人意愿。就算是你的敌人想对你施加报复,这也算很幸运,因为你的敌人居然傻到为你指出不足而为你提供可趁机改正不足的机会!你的敌人以为,这样是一种攻击他人的方式。而这种想法绝对是莫大的愚蠢!你若被这些批评攻击得遍体鳞伤,那只能看出,你和你的敌人是一个层次。但你若把这些批评吸收了,那最终成功的,必定是你而非你敌人。可为什么又有人认为被批评是耻辱呢?这些可悲的人,干脆把一生都浪费在天天徘徊于究竟接受不接受批评吧!这些年,我必须承认我所做过的最失败的事莫过于把所有批评都当成浮云,直到现在我才醒悟,我无视越多批评,就丢失了越多改正缺陷的机会。难道批评是所谓的无礼,讽刺?不,批评是镜子,世上最珍贵的镜子,它使人醒悟,使人忏悔,更重要的是,使人发觉自身缺陷,并有机可改。

世上并不乏天才,但是又有几个“天才”真正成功了?伟人,为什么伟大?为什么可以被历史铭记?靠的又是何物?总有些人,他们膜拜伟人,却从未学习过伟人谦虚的精神;也有些人,他们想成为伟人,却从未以严肃与心怀感激的态度去接受批评。而使人们陷在对批评的憎恨以及对赞美的欲望的泥潭里的,便是虚荣。虚荣像是一团在心灵里燃烧的火,这火若不及时扑灭将会越燃越烈!尽管每人都有虚荣心,但是强者清楚何对自身有利或无利,他们吸取了批评,甚至还向批评者致谢。世上又有几人能如此谦虚?

成功者的一生大致是这么个过程:不停地犯错,又不停地改正。所有人都能做到前者,但后者却仅极少人能做到。那为何后者仅有极少人能做到?原因只有一个:那些大部分做不到的,是自己去寻找自己的缺陷,而对自己又是无比宽容;那些极少做到的,是自己和他人一起去寻找自己的缺陷,并对自己无比严格。

多照照镜子吧!

六年级:王业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一
散文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