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理想_900字1000字

忠于理想_900字

1000字 高三 议论文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切·格瓦拉  他有着近乎完美的人生序幕:国际奥数金牌,北大毕业,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他做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选择:遁入空门,修习佛学。他就是柳智宇,一个极富思想力的天才。人们对于这一惊人举动展开了关于社会、教育、责任的讨论,最后却发现,在柳智宇的身上看到了我们久违的东西——忠于理想。  现今整个世界飞速发展,我们总是被高速增长的物质欲求裹挟前行:努力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学校,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然后立业成家……我是我,这是逻辑学中的绝对真理。但在这种浑浑噩噩中,我们逐渐变成了没有理想的橡皮人;在看似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中,我们心底那片无法忽视的空虚却悄然蔓延。  也许有人要抱怨,生活没有安全感,何谈理想?但事实是,心怀理想正是安全感的来源。因为理想就是生活的风向标,心灵的填充物,它能让我们不至于在忙碌得大汗淋漓之后仰望天空,却不敢正视内心那个呼之欲出的疑问: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也许有人要辩解,自己也曾为理想而年少轻狂,但理想总是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我们无法忽视肩上的责任与压力。是啊,何时开始,忠于理想竟成了一种奢侈了呢?  有次家庭聚餐时,我说自己长大想当一名战地记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能撼动人心的画面。记得当时小姨立即表示了反对,还说了几则新闻告诉我这个职业有多危险。其实当时我只是说出了一个儿时的愿望,并非探讨自己的未来发展,可我却突然意识到,在坚守理想的过程中,困难不仅来自于理想本身,而更多的来自于因为你的坚守而带来的他人的牵绊。  比起残酷的物质现实,这种有血有肉的阻力似乎更让人感到无能为力。而这也是我钦佩柳智宇的地方,他有这种追逐理想的勇气。他从未停止过关于生命与人的思考,我相信,他的举动绝不是一时冲动,亦非看破红尘,这只是他追逐毕生所求之真理的一次努力。我们的生命不应只是会做几道别人出的题目,不应只是重复他人的脚步,我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归宿。即使会被解读为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痴人,即使会被贴上不负责任的标签,但天地之大,可载我之物者几何?这种“自私”何尝不是一种对自己生命的负责呢?  写下此番话,我不能说有多少人能举起理想的旗帜奋勇前行,因为就连我自己也还没有攒够这种忠于理想的勇气,但如果我们连这颗种子都没有在心底种下的话,它又怎么能牢牢扎根于我们的心灵深处呢?  面对现实,是我们对于理想的坚守;忠于理想,是我们对于生命的敬畏。

岁月催人老_1200字

1000字 高三 议论文

为什么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这个问题困扰着我。  星期三下午,我们看了高一新生排练运动会方块队后,纷纷感慨:“老啦老啦。”我看着那些稚嫩的面孔,心中在嘲笑他们的幼稚时,心底竟没有来由地渗出些许的羡慕,羡慕他们那纯净的热情。这种无条件的热情好像已经离开我很久了。  但我不愿意承认,因为我们在球场上依旧是活力四射。我们想说,我们不屑去和高一新生抢风头,高三的学生也没时间搞什么花样。可我们说不出口,因为这话怎么听都像是借口。排方块队时,达叔提出的“五三”口号无人响应便是明证。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老了,就是因为我们悲哀地发现,我们失去了这份热情。那是什么偷走了我们对于大多数事物的热情?  从达叔的口号无人响应不难看出,我们对标新立异失去了兴趣。倒不是怕羞,人家高一新生还跳舞呢,我们来点雷人的口号算什么?可别人说:“算了咯,随便搞两下就可以了。”我想我们只是累了,不想为着这一形式劳神费力。可很多人,乃至一些男生都能对着镜子整理半天,而仅仅只是为了发型。其实发型这东西也就是个形式,是给别人看的。同样是形式,待遇却不同,这不能不叫人纳罕。  看来我们还是免不了对“形式主义”的讨论。就我而言,所谓“形式主义”就是人们不期望能从中获得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却又不可缺少的这么一个玩意儿。就好像被国人诟病的面子工程,虽然百姓痛批,但政府部门依旧乐此不疲。由此可见,“形式主义”必然有少部分的受益者。受益者是谁,则直接决定着谁对“形式”抱有最大的热情。而这方块队,对于我们来说,走好了无甚好处,走差了也无甚坏处,那自然是“得走且走”,随便搞搞,完事大吉。所以我们无所谓,自然也就没有了热情。  说到这里,我似乎得出了是我们自己扔掉了我们的热情的结论。但果真如此吗?记得小的时候,我对名校里面的学生会成员很是羡慕,觉得学生会是个很能锻炼能力的地方。可初中加入年级学生会后,我发现不过是每天拿个本子,跟个居委大妈似的东扣西加;老师,同学也不指望你能做出点什么有意义的工作。一切形式都照着学校的规矩来,学生会成了我们自娱自乐的东西。这与我的预想完全不同,但生活就是如此。我们看着很多原本美好的背影,匆匆赶上前一瞥却发现不过尔尔,久而久之,还怎么能指望我们满怀希望,充满热情呢?  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太多的东西都只徒有形式,没有一个充实的内里。而这“形式主义”之所以大行其道,正因其有广阔的市场——人们都吃这一套。我们当今社会的浮躁气息,由此可见一斑。世人皆好形式,使外表取代了内涵。但高考状元附上自己“曾任学生会主席”等辉煌经历的履历表申请美国名校,却屡被拒绝的例子警醒我们光有形式是行不通的,碰上识货的便会被打回原形。可面对这个根深蒂固的社会现状,我们只能去适应。所以我们的热情渐渐消退,一个个不得不老成起来。这就是成熟吗?我看着那些刚踏入高中的新生,心里默念:“还是保留你们的热情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