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宁250字

回南宁

250字 三年级 日记

四月六日星期六啨

清明节我回到了老家扫墓,今天我要告别老家回南宁了。我依依不舍的跟朋友们从公园回到院子的时候,眼泪不争气的涌了出来,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到了我的脸颊,最后终于滴到了地上。我飞快地跑上楼坐在椅子上伤心的哭着。妈妈轻声地安慰我说:“彤彤,和伙伴们玩以后还有机会。”我任性地说:“我不,我不,我要和他们玩。”这句话我一直反复地说。可妈妈还是硬拉起我,对我说:“彤彤,你已经长大了。”我不想听到“长大”这个词,因为它对我的压力太大了。我连忙跑出去,朋友们问我怎么了,我摆了摆手没回答依然在哭。到了车旁妈妈把我推上了车,在车上我小声的哭着,可心里还是隐隐作痛!

我明白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总是要有离别的,要接受现实。

一声梧叶一声秋

800字 初二 记叙文

一进了秋天,雨总是悄悄而至的。不经意间,从窗外袭来一阵凉意,也许就是秋雨绵绵地来了。接着,就会听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有节奏的声响了。

秋天的雨,似乎是蒙在天地间的一层纱,所有的树木、花草、果实和动物,都在雨中萧瑟不宁。漫天的乌云,遍地的苍黄,传来的是不尽的沉闷和忧伤。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每逢秋雨,自然就会想到历史画卷中那一个个豪气干云的侠士。他们头带着尖顶的斗笠,身后斜背着木壳的长剑,目光如炬,或在旷野中独行,或在江河边凭栏,或仰天长啸,让人不觉间顿生出苍凉古朴的千古遐思。

在乡间长大的孩子,都会珍藏着秋雨的记忆。秋雨绵绵长长的落着,下个不停,下的也不大,淅淅沥沥。几个小伙伴,或在小河边,或在场院里,或在大树下,或在街巷胡同里,任凭雨水淋湿了衣服,雨水顺着头发不停地流,也没有回家的意思。直到母亲从家里出来,满街喊着你的乳名,唤你回家,才发觉天已经黑了。

曾经有一年,大约是七八岁的样子,在一个秋天的下午,也许是一个周末吧,下着雨,我背着书包去了村后的寺庙。寺庙里每天的早晚都会想起悠远的钟声。寺庙里有一个和尚。我一间一间地看庙里的塑像,问和尚那些塑像的名字。我似乎在领悟着什么,以致和尚催了我几次都没有离开。我不知道在这样一个秋天的雨天里,寺院里的一切向我传递了什么信息,但是,我似乎在那里得到了灵魂的升华。那个须发皆白的和尚,那布满青苔的灰瓦,似乎带我进入了远古的世界。

也就是从那一个雨天,我后来每一次走到那里,都会感觉到有一阵阵的凉气袭来。即使后来我离开了故乡,那个在秋雨中苍郁古朴的寺院,也总是在不经意间浮现在我的眼前,似乎总是给我着一种引领,一种暗示。

对于南方来说,秋天的雨与其它季节的雨,区别并不明显,都是那种呼啦啦地来了,又戛然而止的结束。所以,只有在北方,秋天的雨才是富有诗意的。《红楼梦》里有“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自然是才子佳人对秋雨的感伤。而那“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滴滴答答的雨落在芭蕉上,哪个诗人能不顿生诗情?

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诗人在一条悠长的雨巷中,希望逢着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像丁香一样的,结着幽怨的姑娘。我想,那雨巷,一定是秋天的雨巷。

秋天的雨,总是让诗人沉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三年级
日记
2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