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惆怅600字

清明节的惆怅

600字 六年级

“清明时节雨纷纷,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春。”这首《清明》的作者是唐朝的杜牧,全诗表达了作者怀念逝去亲人的思想感情。

要说清明的故事,那可真不少,话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重耳没有力气,站不起来。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给重耳做了一碗肉汤,重耳喝了以后,体力好了。19年以后,重耳当上了国君,重赏了他流亡的功臣,他就忘了介子推。有人劝介子推面君讨赏,他最鄙视这种人,介子推打好行装,悄悄跑到山上去了。重耳听说后,就想把介子推请下来。可山上树木太多,不好走,重耳就想把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死了,还留下了一封血书是:“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之后,重耳为了祭拜介子推,便有了清明节。

话说了上面的清明故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明的风俗——扫墓。

每当我们到烈士纪念碑前扫墓时,我的心情都无比的沉重,回顾以前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无不使我们感动,回想起那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呐喊,无不使我们震撼。当一朵朵白色的花敬献在你们墓碑前,我们的心情格外沉重。为了我们祖国付出了多少血和汗,我们怀念你们,我们也爱戴你们。是你们用自己的身躯筑成我们血的长城,是你们用那铿锵有力的呐喊教会了我们如何反抗,也是你们,我们才有了现在幸福的生活。我决定,从今天起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量。

同学们,让我们紧握时代的接力棒,让革命先烈们的呐喊响彻云霄。

农家乐

700字 六年级

星期天上午,我们一家三口向奶奶家出发。沿途的风光别有一番味道,花草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天特别高、特别蓝,云朵非常柔和,风也格外清香。朴实的农家小房,像高低不平的白色积木块,给人一种快乐的感觉。

车在在奶奶的院子刚停下,我迫不及待的来到了田野。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小蜜蜂在金色的油菜花上飞舞,忙碌不停,农民伯伯一边劳作,一边歌唱,我不由得陶醉期间。

不知不觉中午到了,爷爷奶奶端出了丰盛的午餐。有鲜美的红烧鱼,清蒸的土鸡,有香脆的花生,营养丰富的土鸡蛋,色鲜味美,让我这个厌食鬼食欲大开,可把爸妈高兴得。爷爷说,这些食物都是自己一手做出来的,绿色营养,放心吃。听爷爷这么一说,我连忙请求爷爷带我去干农活。

下午,来到田间,外公一马当先,果然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瞧,他十分熟练地挥舞着出头,轻松地翻着土。外婆紧随其后,播撒种子,配合默契。我也手痒痒,高高举起锄头,重重砸了下去,如此往复。没几个来回,浑身发热,力气没了。再看手心,红红的,还起了大水泡。爷爷见了,语重心长的说:“各行各业都有学问。做个农民也不容易啊。只有认真做才能做好每一件事。今天就到此为止吧!你去和爸爸去钓鱼吧。”听了爷爷的话,我点点头。

我和爸爸来到河边,两人一组。我跟着爸爸装饵,上线,最后甩出诱饵,等待着鱼儿上钩。一开始,我没有耐心,老爱提起鱼线看一看。突然,我和爸爸的浮漂同时下沉,我一抬鱼竿,只是条几厘米长的小鱼儿,爸爸那边却碰上了大家伙,不停地往河中游。爸爸果然有经验,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把大鱼牵到了岸边,我看准时机,一网下去,一条大鲤鱼就被抓住了。河边溢满了我爷俩欢快的笑声。

夕阳西下,我们和爷爷告别了。奶奶又是鸡鸭,又是新鲜的蔬菜往车里装。爷爷又是鼓励我。带着丰收的喜悦我们一家三口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