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永恒的绿色700字

迈向永恒的绿色

7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迈向永恒的绿色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家门前那片片田野,格外明亮动人。绿的草,红的花,还有刚刚吐穗的小麦,都像刚睡醒了似的,欣欣然睁开了朦胧的睡眼。那片片田野,伴着零零落落的小楼房,沿着小路蜿蜒隐去。虽没有原野般辽阔,但和幢幢高楼大厦相比,却多了几分洒脱。感受着迎面而来的习习凉风,令人心旷神怡。指尖轻轻滑过麦穗,一股来自大自然的惬意涌上心头。

一年,两年,三年,转眼间,四年已悄然逝去。不知何时,家门前那片片田野,已渐渐暗淡,渐渐无光,直至,直至消失……

我偶然把头探出窗外,想再次感受那股田野的气息,再次感受和煦的清风,再次跟麦穗招手,再次和小草说说悄悄话儿……但,田野已高楼替代。一座又一座高楼,挑衅似的瞪着我,使我不敢正视。

我不甘心,跑出门外,跑出小镇。跑着,跑着,我绝望了。小小的我,已被楼房淹没。这座城市,像个迷宫,小小的田野,无影无踪。我哭了,依然倔强地跑着。高楼大厦,压得我喘不过来气。小草弟弟,花儿妹妹,大树伯伯,麦子哥哥,你们在哪儿呀!我发出来自心底的呼唤。终于,我明白了。我的小草弟弟,花儿妹妹,大树伯伯,麦子哥哥,我在也不可能见到他们了。

他们成了人类欲望的牺牲品。

人,费尽心思,甚至不择手段,无限地开发土地。使土地变成了高楼、工厂、商业用地……但人没有注意到,在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

不管怎样,城市还是在一点一点膨胀,土地还是在一点一点缩小。于是,城越来越繁华,土地越来越贫瘠。我听得到,日益缩小的土地在哭泣,尽管土地的哭声是那样小,那样容易被人忽略。的确,农民没有土地可种,是一种悲哀,但人拥有城市,更是一种悲哀。我不知道人是否因为城市高楼得到了快乐,但我想应该没有,因为人的欲望是无休无止的吧。

人是喜欢绿色的,但可悲的是,人不懂得珍惜。所以才让田野成了稍纵即逝的美,所以田野永远不可能成为永恒的绿色。但我相信,人心灵深处,一定想迈向永恒的绿色的吧。

天使的泪痕

于洋

指导老师:邵迪青

《青山不老》读后感

6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青山不老》读后感

文章开头便让人感到了浓浓的绿意:“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然而,文章所说的这个地方,竟是中国的晋西北,竟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竟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恶兽盘踞之地!读到这里,我不禁心中好生疑问:“这样的地方,怎会有文章开头的那一片绿色?”没有错,这绿洲的出现,是因为那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65岁的他居然组织了7位老汉共同治理山沟。老伴过世,他顾不得悲伤,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绿化环境到死”的信念;他的女儿要接他去城里享清福,这不是81岁高龄的老人应得的回报吗?人老了,过平静的生活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但是,他,不肯。他坚定不移的相信种树便是命运的选择,他执着地坚持着在旁人看来有些可笑、不现实的宿命,把屋后的青山认定为他最后的归宿!老人已跨过了八十岁的门槛,却还有宏伟设想:继续栽树......他这样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原本,他(她)(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他(她)要通过追求,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他放弃了人生中一个常人最舍不得放弃的部分:逸。他从没有萎靡不振过,他把毕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命运的选择”,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放眼老人的一生:他的人生是充实的,还有快乐——因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快乐。老人对青山深深地爱着:他创造了它,它也帮助了他——它给了他信仰:坚持自己的抉择。老人与青山亲密无间,老人是青山的一部分;青山也是老人的一部分。青山不会老;老人也不会老——因为他有着对生命抉择的热情追求和执着坚定的精神,还有,他实现了他的价值,实现了他作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记叙文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