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清明_750字750字

细说清明_750字

750字 初三 说明文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可以算得上是很重要的了。可是我们又对清明节了解了多少呢?

相传春秋时期,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又累又饿,粮食匮乏,大臣介子推便悄悄从身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汤给重耳喝。当重耳发现这件事时感动地流泪。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却没有赏赐介子推。有人为介子推抱不平,劝他向国君讨赏,介子推不慕名利,收好行李与老母亲隐居深山。重耳听说后羞愧莫及,想去找介子推。有人献计把林子点燃,从而逼介子推出山,可是仍没找到介子推。火灭后,人们在一棵老树下找到了介子推的尸体。重耳见状痛哭。人们在树洞中发现一片衣襟,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将这天定为寒食节。后来,又将寒食节的最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一开始,清明只被当成是一个气节。清明节习俗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时间和天气物候的特点。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有关。到了清明,气候变暖,降雨增多,是耕种的大好时节,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有自身独特的习俗,清明节也不例外。

各地关于清明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以祭奠祖先,缅怀先烈为主题。古时候,在寒食到清明这几天要禁火,食物只能吃冷的,人们会带上亲朋好友一起去踏青、扫墓。清明节的一些习俗仍流传至今。清明节最重要的是祭祖扫墓。在外奔波的子女会回到家乡为先祖扫墓、添香、烧钱,并祈祷先祖保佑。

随着国际间频繁的文化交流,大批外国节日在国内悄然兴起,许多年轻人却冷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魂魄,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华,标志着一个民族丰富和谐的文化内涵,丰富着人们的思想,是我们民族前进航行中的灯塔,因此,我们要把它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我喜欢的一则名言

450字 六年级

“失败乃成功之母。”是我最喜欢的一则名言,因为它在我失败和绝望时鼓励我向前,获得成功。

记得有一次,天气十分炎热,我和我的朋友在外面打篮球,他们的个子比我高,所以他们比较占优势,投篮时一下就投进去了。一次次失败使我对打篮球失去了信心,坐在路沿石上哭了起来。朋友们看到了,对我说:“怎么了?你咋哭了?”我唉声叹气地说:“我看着你们一个个地都投了进去,我却一个都投不进去,真是十分惭愧!”他们安慰着我说:“别伤心,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啊!”“真的吗?”我疑问地问。明明对我说:“真的,只要你要不停地练习,一定能成功的!”明明的话使我充满了信心。我抱起篮球,瞄准篮筐,用手臂使劲一投,哇!进了。当时我开心地说不出话来,随着我球技的进步,三步跨篮,二分球,三分球……对我来说越来越容易。现在我还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这都是因为我明白了“失败乃成功之母”。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失败是肥料,成功是果实;失败是阶梯,成功是顶峰;没有失败激励你的意志,就没有成功光临你理想的世界。

这就是我喜欢的一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我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鼓励着我,百折不挠,奋勇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说明文
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