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文章的说明900字

我对文章的说明

900字 初三 说明文

当我从光脚小丫脱变为五粒豌豆的时候,我就严正地说过:今后我绝不会发文章。可我今天又发了,因为我写了一篇异想天开的作文将要发表了。为了不再发生像我上次发《血,都是红的》一文时的误会,那次我是用“新闻小说”的文种写的,由于大家不懂那个文种的写作技巧,所以就有误会了。

而今天我要发表的《寒月暖融融》一文的文种大家就更不知道了,我相信就是老师也不知道。因为那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一个新文种,我暂时叫她“意识流散文诗”。当然,我也只是在试验中,还不知是否成功。

所以我希望大家先了解什么叫“意识流”,什么叫“散文诗”,然后才能知道,我新发明的文种其实就是把“意识流”这一文种和“散文诗”这一文种进行嫁接,让两个文种的写作技巧进行交融。能否成功,连我自己也不知道。

由于五粒豌豆还是个初级,一天只能发三篇作文,而我手上却有四篇文要发,这四篇文又必须一起发才能连贯,所以我只好代劳光脚小丫帮我发一篇的文了,在此先谢谢大家的谅解。

关于的两篇文章,我觉得不光是为了说明我发的是什么文,其实对大家也是很有用处的。

比如沐木姐姐的许多作文就写得很意识流了,而且写得很好,可她自己还不知道自己的文章是属哪类文种。

又如快乐雪花的散文诗也写得很好,或许她还以为自己在写散文呢。

再比如,许多人在评点别人的作文时,我看到最多的是:“文太短”或“再加点自己的感想就更好了”。殊不知文章的好坏是不能以文的长短来界定的,而不同的文种也不能都以“再加点自己的感想”来了结的。如果一篇文章的故事和作者的感想都写白了,让人都一目了然了,这还叫文章吗?好的作家是把自己的感想藏到纸背的,是要让读者去慢慢品味的,你品不出来却要说别人没写感想,让老师看了不笑话吗?其实这都不是大家的错,错的是我们对文学的理论学的太少了,懂得太少了。所以今后,我会更多的理论文章给大家,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把作文学好。

最后我想说点题外话,说句真心话,或许你们不相信。我从来没学过如何写作文,小时候在我会背第一篇古诗时,爸爸就教我如何去分析文章了,还给我解说许多文学理论,开始我就象在听天书,什么也听不懂,直到二年级的时候,我才慢慢地入门。至今我学的都是文学理论和文章分析知识。爸爸说你用文学理论为依据,能把文章正确地分析出来了,还怕自己不会写文章吗?我觉得爸爸的话很有道理。大家是否也可以试试?

我对曹操的简单分析

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曹操一生有不少成就,他做事谨慎,奸诈过人,骄傲自大 ,有勇有谋,惜才如命……我认为曹操在孙刘曹中是最有文采的。曹操一生的成就太多了,我捡些重要的来讲。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曹操出生于这乱世间,从小便很有志向。189年,汉灵帝死,其长子刘辩继位 。宦官看何进执掌大权,汉室动乱,于是便杀了何进,何太后知道了,惶恐不安,袁绍袁本初提议把西凉刺使董卓请来灭宦官。同年,董卓进京灭宦,又废刘辩杀何太后。曹操正在为官,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想去刺董卓,但被吕布发现,被迫献刀。曹操后又被通缉,被陈宫抓住了,陈宫也是位志士,听到孟德胸怀大志便与曹操一同上路了。路上遇到吕伯奢,家人杀猪款待,孟德以为磨刀要杀自己,便提刀把他们砍了,路上遇吕伯奢怕他告官又一刀把他砍了。之后又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里就表现出曹操的奸诈,因为一点误会,曹操就把他们一家都杀了,之后又口出狂言,让陈宫弃他而去。

曹操杀了人后,逃回家,用尽家产召集了几千人,又聚集了18路诸侯命袁绍为主帅讨董卓,联军攻进洛阳后,因孙坚抢到的玉玺,各路诸侯自相残杀。曹操看联军到达洛阳就不准备进攻,就单领一支人马攻打董卓,却惨败,这里看出了曹操的讨贼的坚定信念,没有因为攻进洛阳就乐翻了天,而是长驱直入,这也是曹操作战的一个方针。同年,联盟瓦解。之后,是王允巧使连环计让董卓被杀。

董卓虽死,李傕郭汜依然猖狂,曹操此时手下已有几万人马,招来了郭嘉,程昱,贾诩等人。杀了李傕郭汜后,把天子劫驾到了许都。之后血洗徐州报杀父之仇,杀了吕布,曹操能杀吕布主要是因为吕布内部早已安插了曹操的细作,还有吕布的狂妄自大。

建安三年(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国号)曹操讨伐张绣,战败时损了一员大将典韦,自己的儿子曹昂也中箭身亡。可曹操不哭儿子,先哭典韦,痛失了这样一员虎将,看出了曹操惜才如命

建安五年,袁绍领兵七十万讨伐曹操,兵屯官渡,曹操领7万人马拒敌。在偌大的实力悬殊背后曹操没有退缩,派一支奇兵办成敌军摸样烧了袁绍的粮仓,把袁绍杀得大败。此次曹操的胜利主要因为曹操善于听从谋士的计策,袁绍发兵时,曹操就开会商讨,从董卓进京一直分析探讨到袁绍发兵。他让谋士大胆提议,之后则其善者而从之,郭嘉的十胜十败鼓起了曹操发兵的信念,曹操善于问,不懂就问人。许攸来降时,曹操一只脚鞋也没穿就去迎接,多么礼贤下士啊。烧粮也是听信了许攸之计。许攸骄傲自大,当着文武的面叫曹操的小名,曹操都不生气,贤士是他打仗的依靠。

建安六年,袁绍病逝,其子为继位之事自相残杀,长子被杀,次子袁熙三子袁尚一同逃跑,北上至柳城,郭嘉让曹操长驱直入,追杀二袁,可北上的路非常难走,郭嘉也因水土不服而死,曹操痛哭一场,用了郭嘉的遗计最终统一了北方。

曹操回兵许都,稍适休整,因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又取了樊城,曹操举兵讨伐荆州,没费一刀一枪就收降了荆州。曹操长驱直入准备取下江东,展开了赤壁大战,最终赤壁鏖兵,败走华容。赤壁一败,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可说是损了一半。当然曹操必败无疑,古代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是三个重大因素。曹操发兵正赶上秋冬季节,南方冬天下雨,异样冰冷,因此染上风寒的士兵不计其数。加上冬至那天风向会变,有助于火烧曹营,所以曹操以不占天时。江东有长江之险,气候变化多端,也有高山土丘,地势险要,大小川流无数。曹操的兵马惯于陆战,水上作战,不少将士头晕,这为庞统献连环计创造了可乘之际,因水土不服而死的将校日益增多,还没开战曹操的人马已损伤了一部分,曹操也不占地利。曹操发家是在青州,招了7万青州兵,后收降了袁绍近50万人马,取荆州又收了水陆两军近20万,可以看出,真正为曹操卖命的其实就那10几万,加上死伤,曹操也就没几万可靠人马了,所以曹操也没占人和。最重要的还在与曹操,傲气逼人,他在赤壁之战前夕大宴文武,做了短歌行,一位算有才学的诸侯说有个地方不太吉利,可以改一改,曹操二话没说就把这位才华横溢的人杀了,曹操没有那么礼贤下士了,自大无比。战前,不少谋士都劝过他,程昱看风向转变提醒丞相,曹操便说那怕什么,他人马这么多,及时周郎用火攻,也烧不完的。结果一败涂地,最后在华容与关羽求情才得以保命。

曹操败回许昌,又平定了西凉,此时,曹操的傲气,又让荀彧程昱相继自刎,还延误了取西川的好时机。

西川使臣张松,看汉中张鲁攻打西川,想请曹操帮忙,还带了一张西川地形图,杨修与张松谈论,发现他很有才,便举荐给曹操,可曹操因张松说话不中听,赶了出去。这一赶,贻误了战机,假设曹操接见了张松,拿到了图纸,就可以取了西川,西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还可以顺手取了汉中,对曹操的霸业十分有利。主要是因为张松说曹操写的一本书是抄袭的,怒恼了曹操,还把曹操的败仗当着全文武的面说了一遍,可当年许攸在满朝文武面前称曹操为阿瞒,当时曹操怎么就不生气呢,此时的曹操与那时的曹操不同了,那时是求才若渴,实力薄弱,而现在也有几十万大军了,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但曹操还是取下了汉中,因为曹操贿赂了杨松,杨松对张鲁说了些谗言,把庞德调回,导致失败。战后,曹操封赏众臣,却杀了杨松,实际上,曹操是非常讨厌这种见风使舵见钱眼开的小人的,这种人留着始终是个祸害。他反而对那种义气深厚视死如归的英雄特别尊重,像陈宫死时,毫无畏惧,曹操便把他的家小供养了起来。关羽五关斩了六将,为的是找大哥,此等义气深重的豪杰,曹操并不是捉不住但出于对这种人的尊敬,才放过了他。

汉中收复没几日,又因为刘备的将士骁勇善战,失去了汉中。几年后,曹操旧病复发,头疼不止,请来华佗后,又听说要拿利斧劈开头颅。曹操生性多疑啊,逼死了华佗,不久便死了,死后依然保持着高的警惕,派人挖了72处假坟。最后长叹一声死去。曹操还有许多未完的心愿,统一华夏,面南背北,登基坐殿。曹操本来也可以去面南背北,但曹操没有像袁术董卓他们那么傻,他知道,一篡了位就相当于成了逆贼,反贼,所有人都会来讨贼,这个王位是坐不稳的,所以他想把华夏统一了,再去做皇帝,但他没有完成。他这一生也没有白过,出生来刺过董卓,灭过袁绍,杀了袁术,吓死了刘表,平了马超,一生征战无数。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就是对曹操总体的评价。是再形象不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说明文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