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我成长的精神食粮1200字

经典我成长的精神食粮

1200字 初二

泱泱中华,生生不息的子民,经典是共有的传家之宝,无论中国的体制怎样变幻,中国人民历经了多少磨难,经典,都是中华民族的结晶。当然,在经典的影响下,我也成为了一颗没有长歪的小树苗。

手捧三字经——卑和睦,百善孝先行。

当我们呱呱落地来到人间后,注定我们都要承担尽人生的责任。我们必须面对人生的各种阶段,从青丝到白雪,从滋润的皮肤到渐渐粗糙的脸庞,岁月将这份见证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脸上之后,我们就会真切的感受三字经的魅力孝道,对于人生,对于社会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融四岁,能让梨”

七岁,我便爱捧着那带画的三字经读的朗朗上口,简单易懂的语句竟能沁人心脾,深深地影响着我,一遍又一遍的读着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的故事。

“融四岁能让梨”的佳话传遍大街小巷,当我第一次听到时,是震惊的。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王子。父母佣人一般的伺候着,像供佛一样供奉着,捧在手心怕掉,含在嘴中怕化,但孩子们仍然没能学会谦让,反倒觉着爸妈是应该的。再听听孔融的话;‘’长幼尊卑有序,我是家中最小的一个,自然不能与爹娘兄长争抢。‘’多么令人惊愕的话语,四岁的孩子竟然能做出如此动人的行为。我在想,四岁的孩子都能知道谦让之道,我为什么不能在吃饭时不与弟弟妹妹争抢,不与比我小或比我年长的人前谦让一点呢。这是经典,是教会我学会谦卑的经典。

“香九龄,能温席。”

黄香九岁时便十分懂事,能够帮辛苦养家的父母做家务。夏天,黄香怕父母睡觉被蚊虫叮咬,便用扇子为父母扇风纳凉;冬天,黄香怕被窝太冷父母睡不着,就自己先钻进被窝,等暖和之后,父母就可以睡觉了。黄香九岁便可温席的故事让我明白;我们注定都要承担孝的责任,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孝,是我们本应该做的事。从此,我便尽我所能为我的父母做出我力所能及的事,把它称为孝。这是经典,让我懂得孝的经典。

诗词之美——忧国忧民,心系祖国。

十一岁,我渐渐开始接触诗词。诗仙太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抑郁之情何处发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大志向又如何走上仕途,我似听见千年前的太白在叹怀才不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愁情。有怀才不遇之人自有忧国忧民之士。陆游,这位一生都在担忧国家与君主的人。他所发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忧国之大情怀,让我不得不心生敬仰,也提醒着我,要做一个爱国之人。这是经典,教会我爱国的经典。

十三岁,我拿起了那本弟子规,便一直放不下了。它让我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起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想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充实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这是经典,是教会我做人学习的经典。

经典,似汩汩细流,不直击人心,却缓慢,让人舒适;经典,陪伴我走过十四个春秋,是我精神上的粮食,是我进步的阶梯。

奋斗,永远在路上

700字 初三

屈原说过:“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是一场旅途,没有所谓的终点。生命因奋斗而精彩,永远保持在路上的心态,人生就不虚此行。

在路上,每一步都是起点。著名球王贝利在射进第1000个球时,记者问他对射进的哪个球最满意,贝利回答:“下一个。”这“下一个”的回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永不满足的目标,是一个永远的新的起点。美国人伯森·汉姆也是这样,他徒手攀岩上了“世界第一高楼”,然而他自己却有恐高症,他把自己的每一步都看着起点,一步一步向前走,恐高的感觉就会消失。终点也就是下一个目标的新起点,永远带着新起点,迈向下一步。

在路上,就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哈佛大学曾有一位学生,记忆力强得惊人,仅在几分钟之内就背完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两万多位。听到这个故事后,美国许多人都改变了“结果与努力成正比”这一观点。但哈佛大学教授后来调查出的结果表明,像这样的人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才能出现一个。爱因斯坦是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但他在少年时却被别人认为有痴呆症。他的事例告诉我们,过程终究决定结果。我们只是普通人,要在平凡的生活中获得不平凡的收获,必须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在路上,要注重过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无论是哪一科中考、高考试卷,参考答案上都标明了每一题第几步得几分。如果只有结果没有过程,即使结果对了,也是做零分处理。必要的过程是个人能力、思维方法的具体体现,所以价值体现的过程中。这就不难奇怪为什么有的学生每一题结果都做对了,成绩仍不理想。很多时候,过程往往最重要,所以我们要注重过程,不能只一味追求结果。

奋斗的人生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永远保持一颗谦逊努力的心,走好人生的路,才能在人生的路上留下最美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