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战、忆乡、忆从前800字

忆战、忆乡、忆从前

800字 六年级 散文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6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时,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长空永远定格成永恒。60年后,当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时,永垂不朽的抗战精神,又再次令我回忆起那段屈辱的受难史。

以史为鉴,毋忘国耻。

我仿佛从那威武雄壮的国歌中听见了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60年了,离那时已经60年了。60年的战火硝烟早已燃尽,但高昂的旋律依然激起我们奋斗的豪情;60年前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虽已完成,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却依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无法控制内心的汹涌,当看到那一幅福人们被杀的图片,恨意便席卷而来……

抗日的战争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连当年战死的军人的铭牌都已锈迹斑斑,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流血所遗留的仇恨却在一代代人中流传。这种仇恨令中东地区的和平不能再被称为和平,而只算是战争中的间歇。

斯大林同志曾经说过:“胜利者是不应该受到指责的。”对于中东的乱局与生命,人们无法漠视。可面对宣称自己掌握着道义高点的冲突双方,我们只能说一句:“死神面前,没有正义。”

从前的人们付出太多了,为了抗日,无论是痛苦,鲜血,甚至生命,他们都无私地给予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数不尽的死去的人们。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现在早已是和平年代,但是,我无法释怀人们从前的伤痛。那是一个怎样凄惨的故事?又印下了哪些永远抹去不掉的血迹?

心是很软的,可那些不长眼的刀,枪,却是很硬的。

我仿佛又看见那是的人们,新,正被那些冰冷锋利的刀,一下,一下刺穿,留下的,是绝望与痛苦……那些苍白的脸,干涸的唇,空洞的眼,与鲜血淋漓的伤口。他们都在声嘶力竭的吼着,可是,顷刻间,鲜血却在空中荡漾成一朵深红的花,带着绝望,痛苦,与遗憾……

抗日的那段回忆是痛苦的。

可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的确,我们遭受了很大的屈耻,但我们仍打败了日本。

我抬头,天仍是蓝的,树仍是绿的,鸟仍在飞,兔仍在跳,这美丽的图景,深深触动了我的心,不知这盎然的美丽,是否能持续到永远?历史很长,战争很长,谁又不渴望和平呢?

荷花池小学六年级:菜菜丁丁

忆故乡

1200字 高一 散文

早晨上班路过那条热闹的卖菜小巷时,看到有一大筐枣子墩在路边,本来都走过三两步了,却又像着了魔力似得退回去问:“这枣子甜吗?”,“甜!你吃个就晓得了”,这条巷大多是这样朴实的农民挑着自家种的菜或水果来卖的。“这枣子是哪里的?”,“五作河,自家的”我本以为是外地弄来的,没想到当地也会产枣子,意外中不胜欣喜。我挑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放在嘴里:清脆、清甜、清香——亦是故乡的味道!

脑海中关于故乡的记忆似乎是那么久远了,加之时间的打磨,真正呆在故乡的日子也止于上大学那年,那是十八岁,细细算来,已有八年整!

便从春天开始记叙吧。北方的春来的很晚,且让人后知后觉,等到脱去厚厚的棉衣时,却发现已是六月芳菲天,所以家乡的人爱讲“春脖子短”。即便春短,也是闹热的,先去看那绿油油的麦苗,有了冬雪的滋润,在春打头时就迫不及待的挺直腰杆往上蹿,一大片大片的,像极了穿军装的战士,威武、盎然!如果麦苗带给你的是希望,那晶莹剔透的梨花会让你欣喜若狂吧。小时候最爱在放学后和小伙伴跑到田野里去看梨园的梨花开没有,总是情不自禁的折几支含苞待放的梨花插在家里的花瓶中,慢慢欣赏她们盛开,以为这样就是拥有了整个春天。当看到她们一点点枯萎、花瓣谢落时才想起去抓住春天的尾巴,正因为春天这般短暂,才教人领悟一年之计在于春、懂得珍惜光阴。

春和夏似乎是很要好的姐妹,总是并肩而行,亲密无间。其实,北方的夏,并不是仅仅是别人眼中炎热的代名词。北方的夏天是五彩缤纷的,有火红的西番莲、酱紫的丁香花、金黄的美人蕉,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也依然骄傲绽放的小花儿。她们可只是我儿时老家小院的剪影哦,她们是父亲的宠儿,在父亲的关爱下,恣意地表演“夏之舞”;但她们也从不畏惧骄阳和暴雨,和我一样桀骜不驯。夏日里最惬意的事儿莫不过在静寂的夜晚,守着满天繁星,守着温馨的饭桌,也守着妈妈的怀抱,听塘里的蛙们声声的叫唤。

总是不喜写秋,故乡的秋也多烦恼。儿时的秋天是最劳累的,先是掰玉米,然后割谷子、打黄豆、晒芝麻、刨花生、摘棉花、挖红薯,一天要换几个地方,干几样活儿,而且秋日的阳光也是不逊色的,到了傍晚还要忍受恶蚊子的叮咬。这样一直熬到过完八月十五,近了霜降,便可松口气,待到慢悠悠的把麦种撒下去才算忙过这一季。收获了满仓的粮食,也收获了抹不去的劳苦。看着田野里的金黄变成荒芜,火热变成凄凉,总是涌动莫名不止的伤感。秋,成了望而生畏的记忆。于是暗暗决心:好好念书、考出去,不再让父母过庄稼人的苦日子。想来也是很悲壮的吧。

冬的颜色是白,因为它经常下雪,带给我们天真快乐,但故乡的冬还有一种颜色——红!对,是那种鲜艳的、甚至浓烈的大红色,很喜庆,很悦目。漫漫寒冬,光守着炉火有啥意思呢,家乡的人习惯了闲不住的忙碌,在冬日里也想找些活计来打磨时光,要么织一件红毛线衣服,要么蒸上一锅粘满大红枣的年糕,要么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剪着各种各样的窗花。穿着暖融融的毛衣,得意的瞧着窗户上贴的“年年有余”,吃年糕的嘴都笑得合不拢呢!且像那冬眠的虫儿们好好的休息这一冬,将来年的精气神养足。至于我,最是怀念儿时妈妈给做的红棉袄,再用红绸带梳个高高的小辫,谁见了谁夸像个小仙女!真美呀!

记忆真是很神奇的东西,纵然隔着岁月冷暖,隔着千山万水,也能把你带回那个熟悉、亲切的地方——故乡。所以我一直以为,和故乡的感情与你离开多久走多远无关,有一根脐带连着你,一直滋养你。这条脐带就是每次带你回家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散文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