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树——菩提树800字

佛教圣树——菩提树

800字 高三 叙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这么一首关于菩提树的诗,流传甚广,所以后世许多人都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菩提树,其实是人们误解了他的本意,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又名思维树,是一种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慧能所写的“菩提本无树”这一诗句,大概是从佛家理论“四大皆空”里作了引伸而来的吧!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岁月如水,两千多年过去了,佛祖当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树经受了无数风风雨雨,有着神话般的经历,在佛教界被公认为“大彻大悟”的象征。我国浙江普陀山文物展览馆内至今陈列着四片菩提树叶,据说就是从这棵树上采摘下来的,所以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倍加珍惜。1954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带来一株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枝条培育成的小树苗,赠送给我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以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周总理将这棵代表友谊的菩提树苗转交给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养护,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都十分重视,精心养护,使之生长茁状,枝叶茂盛。每当国内外高僧前来时,植物园的这棵菩提树就会被请出来,接受高僧们的顶礼朝拜。“文革”动乱期间,植物园被冠以“封资修”、“花花草草”等罪名,建制撤销,人员流散,这棵菩提树也被迫离开植物园,流离失所。值得庆幸的是,有心人悄悄地把它藏起来,并用心管理,使之大难不死。十年浩劫之后,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四处寻找这棵菩提树,先后访问了几十个园林单位,几经周折,才最终把它找回来。目前,经过植物园职工的精心养护,这棵菩提树长势良好,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似乎象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永放光芒,中印两国人民友谊永存。

据考证与考察,我国原来并没有菩提树,它最初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被引进的。据史籍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僧人智药三藏大师从西竺国(印度)带回菩提树,并亲手种植于广州王园寺(后来该寺改名为光孝寺)。从那以后,我国才开始有了菩提树,并在南方各省区寺庙中广为传播。今天,广州海幛寺仍然还有3株300多年树龄的古菩提树呢!

佛法无边,普度众生

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愿做菩萨那朵莲,修炼心法永无杂念。花开花落在你身边,做前世今生的水莲。善因结善缘,慈悲大无边,宽阔的胸怀,动感天地间。斩断尘世缘,烦恼丢一边,跪拜在佛前,常常把经念。愿做菩萨那朵莲,修炼心法开的娇艳,那河水声荡在心间,有如歌声般迷恋。”

南无阿弥陀佛

——题记

“愿做菩萨那朵莲”,这首歌是妈妈在不经意间通过微信传给我的。当音乐的旋律犹如一股清泉流淌在心间的那一刻,我便在顷刻间感觉到心中涌动着莫名的感动,有一种想要落泪的柔软。

就在那一刻,我仿佛强烈的感受到了佛陀的召唤,一种空灵的境界感在心底翻涌。

其实,不知从何时起,我的内心就已经有了皈依佛门的情结。只是因为没有诸多时间去了解相关事宜,仅限于在内心虔诚的信仰。我也曾在心中问自己,是不是此生,我与佛陀之间,有一种冥冥中的渊源?  

这些年,每每看到菩萨,看到佛像,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和强烈的敬仰。也曾去寺庙礼拜,虔诚的跪拜了寺庙中每一座佛像,抬头仰望,我仿佛可以感受到佛陀的神韵,透过塑像冰冷,直入心底。仿佛在相对的那一刻,佛尊有很多禅语相告,却又不知道是什么。那种感觉让我一直觉得很奇怪。离开寺庙的时候,我把头都磕晕了!可是内心依旧深刻的虔诚,热情的信仰。总是想要找时间,能够再一次虔诚的跪拜在佛前。

佛法无边,普度众生。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二十多年的人生历程,让我感知人间疾苦。走过的路,历过的苦,让我的心,时常犹如一叶飘零的扁舟,找不到停泊的彼岸。或许,只有皈依,才是我的最终归宿。很多时候,我总是能够在冥冥之中,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召唤。只要回头看过去,便是亲切,便是暖,便是一种无以名状的归属感。这也就是我今天萌生皈依的根本所在。我相信,前生,我定是佛前那一盏未能燃尽的青灯,曾与古佛日夜相伴,也曾倾听禅音,虔诚礼佛。而今生,注定要再续佛缘,所以,才会在心底时常感受到佛陀的召唤。

今生,我愿意皈依佛门,虔诚信仰,不求财力,无冀名誉,但求无上正法来耳,仰惟我佛,修得圆满。我渴望佛法无边,护我周全。我想要借助佛门清净,修功累德,放下贪嗔痴念,尘缘杂念。免我惊,免我扰,免我痛,免我苦,免我身无所依,免我心似飘零。

所谓皈依,就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也含有救济、救护之义。皈依,不同于出家。出家是遁入空门,剃度修行,了却一切尘缘,晨钟暮鼓,青灯古佛。而皈依,是俗家弟子带发修行。皈依是成为居士,也就是在家里修行的信众,正式皈依了佛教,但并不是僧人。皈依是指归投三宝、依靠佛、法、僧三宝,藉着三宝功德威力的加持、摄护,能止息无边的生死苦轮,以及能远离一切怖畏,而得呵护、解脱一切忧悲苦恼。

皈依佛门,需要有一颗向佛的心。佛是觉悟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向佛的心就是有向佛一样觉悟宇宙人生的心念。这颗心是人人本具的,因为释迦牟尼在证悟成佛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皈是回头的意思,就是要从妄想执着中转回来,回归清净本来的极乐自性。依是依靠的意思,就是要依靠佛陀给予的教导,学习如佛一样的智慧人生。有这样的心就具备了皈依佛门的条件。

也许,我在具备皈依佛门条件的同时,我更是首先有着皈依佛门的必要。就我此刻的心情来讲,如果没有结婚生子,我必是会考虑彻底放下尘缘牵挂,遁入空门。纵是常伴青灯古佛,孤独终老,也是心甘情愿。奈何红尘似浪,已将我侵袭。我爱我的老公,爱我们的女儿,也深深的爱着我们的家庭。只是,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生活本就是一汪苦海。当我的精神世界无法承受一些生活考验之时,我便犹如一叶飘零的孤舟,急切的渴望彼岸的停靠。我愿做菩萨的那朵莲,博大胸怀,清我心神,宁我愤恨,赐我力量,予我智慧。我想要修得一颗慈悲为怀的心胸,来容纳世间万恶,来宽恕人心污浊。

或许,我没有足够的条件远离喧嚣,寄居寺院,但是,皈依佛门,首先主要是“心”的皈依,如果心没有皈依,即使天天待在寺院,也不是真正的佛门弟子。如果心已皈依,那么任何地方,都可以是菩提道场,虔诚修行。

由来相信前世今生,因果轮回。如今,我更是相信前世有因,今生有果。我要遵循着内心的感应,做自己心之所向的事情。我相信,佛之所意,定是召我皈依。

佛法无边,普度众生。慈悲为怀,大爱无疆。下面是关于“皈依佛门”的基础知识,在自我学习的同时,也分享大家!

南无阿弥陀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叙事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