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600字

6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门里有太多美好,我们还来不及拥抱,时间给人留下的伤,就再也痊愈不了。

--------------题记

关上门,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温馨。当中午的第一缕阳光射进窗户,我知道,时间不多了。这个时间,时如人生的漫漫长途;时如那脆弱的生命;有时又只像快要结束的中午,扑朔迷离得只像一片梦。

此时总是寂静的,风呼呼得洒脱,没有太阳的中午总是有那些惆怅。冬天,早就已经到了。但树上总还会飘下几片逝去秋日时的落叶,零丁着让人联想到孤单。丫杈上早就没了那些往日叽叽喳喳的鸟儿的踪影。过去,总会有那么多的怀念。

什么时候,中午变得如此萧瑟。记忆力,早晨是精神的,总给予人们想象不到的力量,冲刺出喉咙的声音是清脆得动人。而晚上,是黑色的,如同那些堕落的天使义无反顾的沉沦。晚上,则是无所谓的黑着,黑着。中午呢?是刚烈的,好似内心奔腾的血液,融合着富有朝气的梦想,在胸膛燃烧着。而此时非彼时,又是从何处而来的萧瑟?

谁如梦初醒?离我们毕业,已过去半年的时间,而那群昔日欢笑着的孩子,则是在那一天之中的中午,被夏风吹散。流失的是彼此的美好,遗忘的,又是什么呢?往事如烟,被风一吹便散,然而任何东西却都可以触碰这些显而易见的伤口。

“叮铃铃……”铃声又响了,婆娑着迷茫,似远似近,谁又知道它在何处。寻觅不到,我们的曾经,不知为何,梦境也变得真实。幼时的操场也变得无人的空旷,可还能聆听到四周嘈杂着喧闹。我知道,窗后是每天的夕阳,房顶会是鲜花在寂寞的飘荡,离别后,怎会变得如此空虚。我们如同陌路人般相遇,看见了彼此的忧伤却再也问不出口,生怕触动彼此不该触动的新伤。

中午真的就这样结束了,陪着我们小时候的那些梦。

我蹲在墙角,听着尚在耳旁的歌谣,晚风再次吹动我的思绪……

有句话常挂嘴边

800字 初一 议论文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说的一句就是:“您吃了吗?”看似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其实里面大有讲究。

民以食为天,填饱肚子在几千年内成了大多数国人最基本的人生追求。从尧舜禹汤开始,历经秦汉唐宋,再到明清民国,直至三十年前,能吃饱历来就是一小部分高贵之人的专利。生产力低下,靠天吃饭,赶上老天爷不高兴,或者有个兵灾匪患什么的,小小百姓就都得勒紧腰带过日子,能活下去不被饿死就是最大的幸运了。所以,见面问一声“您吃了吗”就没有丝毫的虚套在里面,而是发自内心的关照与呵护。我们可以想见,其时其地的人们在说这普普通通的四个字时语气的真诚与虔诚,里面又饱含着多少无奈与渴盼啊。“您吃了吗”,其实也是在问自己,我今天吃了吗?我今天的肚子充实了吗?明天的早餐我准备好了吗?

也有过所谓的“太平盛世”,风调雨顺,仓廪丰实,这时的大部分百姓应该是能吃饱饭的,但见面的第一句台词仍是“您吃了吗”。这时的四个字我想应该怀着一份对上天的感激,一份对皇恩浩荡的涕零。毕竟能吃饱饭了!这四个字还应有一份提醒,好好珍惜吧,千万别浪费粮食,千万别糟蹋饭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手中有馒头,莫忘饥馑时。这四个字可能还有一层憧憬,今天能吃饱了肚子,希望明天能吃得上些档次。吃饱,更要吃好。“您吃了吗”实际蕴含着国人生活的现在时与将来时。

古老的中国在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才终于在30年前的一声春雷响后,真正实现了祈望了几千年的梦。“您吃了吗”里面不再有挨饿的担忧,不再有十之八九要落空的渴盼,丰衣足食的中国人在说这四个字的时候真真的是“底气十足”。再也不用担心明天无米下锅,再也不用担心老天发怒,再也不用担心梦会破灭。人们“担心”的是怎样吃得才能更好,怎样让生活比蜜还甜。于是,“您吃了吗”也就愈来愈加大了其单纯“打招呼”的比重——但我明白,人们是满心欢喜这样的的“虚套”与“客气”的。

我相信,“您吃了吗”可能随着生活的丰富多彩与高质量而逐渐退却,不再常挂在人们的嘴边。这是进步,但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在心底给“您吃了吗”留个位置,为了不忘过去,为了珍视眼前,更为了追求无比绚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抒情散文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