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自己550字

说说我自己

550字 初三 记叙文

我——诗词研究者,拥有穿越时空的本领。中国的诗词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历久弥新。我翻开书本,想再次到古代一探究竟。

时空之门渐渐敞开,我融入了隧道。我让时空先把我带到了唐诗的产地。诗在唐朝已经达到顶峰。初唐时有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站在分别的路口,告诉朋友切勿“儿女共沾巾”;“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身陷牢狱,只能望“蝉”兴叹;盛唐时有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将他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志气娓娓道来;晚唐时又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身处乱世的杜甫,只能空叹国破家亡之恨。这优美的诗句都在诉说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时空变换,再次睁开双眼,已来到宋朝,在那里,诗以词的形式继续发展。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开启了豪放派的大门。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又为婉约派作出了诠释。这两派交映生辉,造就了宋词的不灭地位。辛弃疾的“像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让我沉浸在宋朝这段半荣半辱的历史。

时光隧道再次开启,我选择进入元朝,因为在那里,诗又以曲的形式流传。“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将游子的思念描绘得淋漓尽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又道出了百姓的苦难。元朝以后,诗似乎逐渐没落,但却并未被人们遗忘,这些琅琅上口的诗句正表达着诗人的心声。

回到现代的我合上了书本,细细品味着中国诗的辉煌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将永盛不衰!

说说磕头

650字 初一 议论文

如今已是阳春三月,窗外却是小雪零零落落的飘下来,我站在窗前看着雪花在大地上绽开了笑脸,却使我想到了那一幕……

那是大年初一的早上,按照我们本地的习俗,晚辈要给长辈拜年,可我却迟迟不愿起床,我不愿面传承几百年了恶俗——磕头,只要是比自己辈分大的人都要在这一天去拜年,我家的辈分差不多全村最小的,所以每年膝盖都要疼上好几天。

这次说什么我也不去了,所以我爸叫我起床,我不起,争持了一会,没想到,我爸一巴掌打在我脸上,他竟为了拜年打我?我伤心透了,钻进被窝哭了起来,我告诉自己不要哭,这不能怪爸爸,这个习俗已经几百了,爸爸只是不理解我罢了,我暗暗发誓,这个习俗我一定要从我做起改过来。

磕头我不知道有什么好,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它见着辈分大的人就磕,既不能表达出对不同辈分的尊敬的程度,也不能维护作为男子汉的尊严,再说有些长辈对我们并没有太大的恩情,只是辈分大了一点罢了,另有一句俗语“跪天跪地跪父母”这么看来似乎有点“下贱”了。

拜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如果只是单独的磕头,那么拜年则变得毫无意义了。

我认为还不如鞠躬,鞠躬既可以表达出对不同人的尊敬,同样也能维护我们的尊严,这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鞠躬的度数可以有所不同,对于感情深的长辈和对我们有恩情的人可以度数大一点,对于那些只是辈分大的人并没有太大恩情的人可以度数小一点。另外在朋友之间也可以用鞠躬表达对朋友真挚的祝福和问候,在平常的节日或日子里也可以鞠躬表达问候。

我国自建国以来改掉了多少封建主义的恶习,这是数不清的,为什么单磕头没改,如果需要出来指着、牺牲的话,我愿做那第一人,愿我国早日去除恶习,成为文明大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