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穿黑暗1200字以上

凿穿黑暗

1200字以上 初三 记叙文

幸福的人生被清空

杨佳曾是上天的宠儿。出生于1963年的杨佳,父亲是中南大学的教授。杨佳自小天资聪慧,抱负远大。15岁就考上了郑州大学;19岁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22岁就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24岁晋升为讲师,成为该院最年轻的讲师。幸运的杨佳还有一份美满的婚姻,丈夫刘华毅是她的大学同学,高大英俊,女儿小小乖巧漂亮。可正当杨佳沐浴着命运的恩泽向着教授的目标努力时,命运之手狠狠地将她从巅峰推入谷底。

1992年3月,新学期刚开学,杨佳发现自己患上了罕见的黄斑变性导致的视神经萎缩。此病无法治愈。失明将不可逆转。

同年8月的一天早晨,闹钟将杨佳闹醒,杨佳打开床头柜的灯,可是开关反复按了几下,灯也不亮。她大声地喊:“妈妈,是不是停电了?”母亲跑进女儿卧室,说:“有电的,你房间里的灯是亮的!”从那天开始,阳光再也没照进杨佳美丽的眼睛,年仅29岁的杨佳失明了。此后。杨佳整日以泪洗面。在外地工作的丈夫刘华毅回到北京,百般劝慰也没能把杨佳的心从绝望中拉出来。最终,他失去了耐心,责备杨佳:“你这个样子,不配当小小的妈妈,只会给她带来阴影。”继而丈夫提出离婚,并坚决要带走小小。杨佳近乎麻木地同意了离婚。她整日躺在床上,谁也不见。

父亲心如刀绞,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到北京照顾女儿。一天,杨佳起身上洗手间,结果走偏了方向,撞到客厅里的一把椅子,脚下一滑。身体随之往下倒去。“佳佳!”杨佳先听到了父亲惊慌的叫喊,然后,她感到身体将要摔到地上,结果却是重重地摔在另一个人——父亲的身体。后来,母亲告诉她:父亲每天都坐在她的房门外,她起身到哪里,他就在后面悄悄跟着,眼见她要摔倒。父亲连忙扑到地上准备接她,结果因为太急,头撞到了墙角。鲜血直流……

那晚杨佳敞开心扉,与父亲进行了失明之后的第一次长谈。仿佛走过了黑暗的甬道,终于找到方向一样,她告诉父亲:“爸,我想重返讲台!”

奔向另一个梦想殿堂

重返讲台、不在黑暗里沉沦的梦想,成为杨佳心中的明灯。实现生活自理是杨佳的第一要务。杨佳像个孩子学穿衣、学吃饭、学走路,一切从头学起。

杨佳开始学习盲文。她从ABC开始,用手指摸来代替过去的眼睛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太难,“cabbage(大白菜)”这个简单的英文单词。她过去写起来不过一秒钟,用手摸,却足足摸了一个小时。在这样日夜不停的摸索中,杨佳居然三个月就学会了盲文板书。

杨佳无比振奋。她越来越相信父亲的话:只要不放弃。希望就永远在眼前。

经过一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后,1994年9月,又一个学年开始之时,离开讲台近两年的杨佳再次走上了讲台——她知道,自己翻开了人生新的篇章。

讲台上的杨佳内心仿佛有一团燃烧着的火焰,她希望把这火焰的温度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她每一课都讲得用心而且生动。课堂上,杨佳喜欢多提问,她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先自报姓名。她用心记住他们的声音和方位,几堂课下来,她居然听声音就知道学生是谁,很多学生居然没发现她是盲人。

重新执教的快乐和充实让杨佳愈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放弃希望,向着梦想飞奔。除了教学,杨佳开始尝试用新的电脑语音软件进行写作。不到两年,她先后出版了《研究生英语写作》、《研究生英语阅读》两本专著。1996年底,杨佳因为教学成绩突出,晋升为中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

1999年,杨佳萌生了一个念头。她想到美国哈佛大学读书。

对身体健全的人来说,考哈佛大学也是一种挑战,而对失明的杨佳来说,这无疑是对生命的极度挑战。她不能用眼睛看书,只能用耳朵听书,这给备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她购买了扫描仪,让父亲将复习资料一页一页扫描进电脑,之后再通过语音软件把内容读出来,自己听着复习。

下班回来,杨佳就打开电脑,坐在电脑前“听”书,每天都“听”得很晚。父亲叫她早点休息,杨佳却说:“我和别人身体条件不同。必须付出别人十倍的努力,才能赶上和超过别人!”

苍天不负有心人。2000年7月,失明8年,已37岁的杨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追政府学院,攻读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师从全球化理论权威、《软实力》一书的作者约瑟夫·奈。

杨佳的美国之行异常艰难。因为老师上课时都在黑板上写板书,杨佳看不见,只好全靠耳朵听课。为了记住课上的内容,老师讲课时,她还像速记员一样飞快地敲击键盘,将授课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课后,她通过计算机软件听书、复习巩固。老师每天布置的阅读书目多达500页,同学们都叫苦不迭,杨佳就更难了,她必须把资料一页一页地扫描到电脑。再通过语音软件把内容读出来。这样一折腾,浪费了大量时间,为了跟上进度,她将软件读书的速度从每分钟听200多个英文单词提速到每分钟400个词,几乎就是录音机快进时变了调的语速。尽管这样,她每天都要学习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完成任务。

杨佳凭着惊人的毅力征服了哈佛。她不仅完成了规定的学科,而且多学了三门课,哈佛同学把对杨佳的专访“变黑暗为光明”挂到哈佛校园网上,称杨佳是他们的骄傲、他们的榜样!她的毕业论文《论邓小平的领导艺术》被定为肯尼迪学院的范文。

毕业时,30岁便进入白宫,曾效力于尼克松、里根、克林顿等数位美国总统的哈佛顶尖教授大卫·戈根,为杨佳破例打了哈佛最高分“A+”。她成为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唯一一位获全院课程最高分A+的学生,也成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多年来第一位获得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院长约瑟夫·奈将毕业证书颁发给杨佳,说:“祝贺你!佳,你是中国的软实力!”

站在高高的庆典台上,杨佳不禁喜极而泣。如果说29岁之前,她的辉煌是上天的眷顾;那么,她现在的成绩则是与不可一世的命运顽强抗争的产物。

那片明媚的春光永藏心底

回国后,杨佳变得更加自信、乐观了。再度走上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讲台,她利用自己在哈佛学到的知识,结合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的国情,开设了《经济全球化》、《沟通艺术》课程,将哈佛MPA课程本土化,深受同事和学生的欢迎。

2008年10月中旬,杨佳代表中国政府赴纽约竞选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委员。这是联合国历史上最为激烈的一次官员竞选,41个缔约国参加投票,从23名候选人中选出12名委员。作为曾经的健康人,杨佳更能理解残疾人内心那份得到认同的渴盼和脆弱。杨佳的真诚与执著感动了各国代表。11月3日,联合国总部正式开始投票,杨佳在第一轮就高票胜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委员。

十多年来穿越茫茫黑夜,杨佳的内心渐渐地强大起来,身上凝聚了一股不服输的劲。2009年2月。杨佳参加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首次会议,她发现委员会领导层中,唯独没有亚洲人。杨佳站出来据理力争:“委员会口口声声谈人权,世界哪个国家残疾人最多?中国!哪个洲残疾人最多?亚洲!可是在委员会领导层中为什么没有亚洲人?”她的勇气、她的演讲赢得了满堂喝彩,她终于得到委员会提名。最终当选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在2010年年度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领导人选举中,杨佳又以突出的表现,再次被选举连任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成为4位官员中唯一的连任者。

眼看着杨佳差点倾覆的人生航船越走越远,父亲非常欣慰。他想方设法与已经再婚的刘华毅取得了联系,希望他能将杨佳的情况告诉女儿小小。刘华毅得知杨佳的情况后非常震惊。他一直记得杨佳当年的绝望。刘华毅既感动又愧疚,给杨佳发去短信。为当年的言语表示了歉意,杨佳收到短信后也是百感交集。小小自幼与母亲分开,也对母亲毫无记忆,刘华毅希望等小小长大时再与杨佳相认。到时,他一定会告诉女儿,她有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妈妈。

刀口下的青春

900字 初二 散文

几寸长的缺口,有药棉在里面以含蓄的姿态真实的侵占着空间。每天都有新的姿态,因为每天都有新的药棉被用力的从头到尾的填到那缺口里面去,使之不再成为缺口,以疼痛取而代之。

那一种痛是很苍老的,但却有力,贯穿着每一个需要抚慰与观探的神经,温柔而造次的痛。

就像一个悲伤的隐喻,我们带着隐忍而明亮的青春,灰溜溜的在它的眼下逃走。穿梭在被不信任与太依赖的眼光俯视下的苍生。当走到了落寞与沉寂的尽头,是否还有一份别样的新鲜的期待,在放逐的追赶着年轻。

其实到那个时候我们就都老了,苍白的头发,弯曲的脊背,单薄的声音,细密的皱纹,全部是我们灵魂的颜色。

到那时我想我会一无所有,和那最后一点的想念。很痛。无人能懂。

所有期待,想念,向往,欢笑,青春,语言,表情,面容,思维,和做过的事,编制出的故事。早都不属于我了。只属于回忆,我想丢弃的回忆。

到那时我要对着死掉的回忆说,看到了吧,你死了,我还是可以活的下去。

走过许多路,去过许多地方,见过许多人,了解他们的性格,他们所想要的。然而定然没有一种性格是我的性格。我知道了,可以挥洒的性格才是好的性格。那一种挥洒恰恰是我所不会的。我只能带着心中的身边的过往的难言的一切,隐忍下去,隐忍下去。

延续中的空阔,寂灭,是岁月传过的最好的见证。它们会带走很多,,譬如,带走了最初的匿藏在我们骨子里的那一份与生俱来的红色的热情,带走了我们生命中的那一种珍贵的天然的极其清爽与欢喜的绿色的健康,带走了很多时候很多人想有且很多人都希望有的抑或成功抑或重生的喜悦,带走了每个人都在年轻时不断渴望的必须要到达完美境界的浪漫,带走了新鲜的生命到这个乌云密布的世界来时携来的最干净最唯美的白色的纯洁,带走了在我们失落失意失望时那些或深或浅或真诚或虚伪的使心镇静下来的橙色的安慰。

那么,当这些都被岁月带走的时候,我们还剩下些什么。冷漠,疲惫,伤感,沉重,恶毒,讽刺。这些在所有原成分都丢失的之后又出现的东西,我是否可以说它们是岁月带来的,像夏季傍晚黑压压的天空中很快就要下起的雨。凌乱着洒下来。

大片大片的空白与内心的流离失所就这样宽容与慈悲的让它们寄住下来了,知道一个人的意志与思想被撕裂,破灭的时候,它们才会离开。依然张扬,疼痛的张扬。

然后我们每个人都失眠,吃好多粒安定,喝大杯大杯的白开水,学习自我催眠,寻找梦中的另一种寄托。

那种黑色的寄托,或在无人鲜活的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