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有学习700字

生活不只有学习

700字 初三

每当有人问我:“初三了学习压力这么大,不会很抑郁烦躁吗?”

我总是微笑着回答:“谁说生活只有学习?还有诗和远方!”不过,这‘诗和远方’象征着什么呢?我想,是一朵花,一朵文化之花。

语文课上,我们总是马不停蹄地抄着笔记,一刻也不敢放松。不过,我却总在抄写问隙悄悄望向讲台。老师仍是一袭淡雅的旗袍,底色清新,针线密密织成一朵兰花,欲展欲舒含苞待放。领口、袖边都镶嵌上白色,配上一头蓬蓬的短发,既温婉又灵动,更衬出老师素雅如兰的气质。

每当这时,我仿佛真能闻到兰花的淡淡幽香,一下子,困倦和烦闷都被驱散了。谁说学校生活就只有学习的?这不,我总能从那一针一线的刺绣中,那精巧绝伦的图腾中获得慰藉和放松。

放学路上,人来人往,全是急着回家的学生。有的左手抓一本单词本,右手捧一本《五三》,真是恨不得将这些书页全塞进脑子里。我嘛,就没有那么‘勤奋好学’。我总是慢慢踱到那个盛开着三角梅的巷口,静静地看一位老爷爷练字。

不知何时起,我注意到了他:鹤发童颜,身着一件长衫,手持一支羊毛大毫,足有一米多高。笔尖蘸饱了水,提笔、下笔、顿、连、转、钩,一气呵成。古朴的青石板路沾了水后极具神韵。他提笔而下,仿佛有了神仙般的纵逸。我低头看字,那遒劲有力的笔画中,蕴含了儒家的坚毅,果敢、进取,也有老庄的虚淡、闲适、沉静。一朵三角梅落地,溅在字上,也滴落于我的心里。

我不禁沉醉了!生活何止学习,更有如此闲淡致远的境界。我静静品着,那汉字的横竖撇捺早已沁入我魂。

无论是针线簇成的兰花,还是绽落字上的三角梅,它们都是文化之种凝成的花。让我的生活除了学习,多了一份乐趣,多了一份心灵的宁静和美的享受。

生活不只有学习!让我们在一个静静的午后,相对而坐,呷一口清茶,闻一袖芬香,共品那文化之花。

沉淀在心底的粽香

900字 初三

“粽子香,香厨房;箬叶香,香满堂”幼时的儿歌仍代代传唱,而幼时沉淀在我心底的粽香又去哪了?

日历往后翻一页,又到五月初五,妈妈的朋友送来一箱粽子:“周围实在找不到手工粽子,只能买包装好的了。”

锅里的水在火上沸着,隔着水蒸着久违的粽子。妈妈打开锅盖,水汽蒸腾起来,却没有带起一丝粽香。这个场景似乎熟悉又陌生——

那时我才几岁,最令我欢呼雀跃的便是端午节了。外婆打开锅盖的一刹那,水汽氤氲间,袅袅清香扑鼻而来,刺激着跳动的味蕾。粽香像是活了一样,不一会儿便跑到了屋子的各个角落。缕缕粽香也给湿热的空气增添了几分清新,大口呼吸着沁满粽香的空气,人都有些飘飘然了。

记忆里的粽香挠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眼前的粽子静静地躺着。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咬上一大口,粽香像是玩起了捉迷藏,嘴里翻滚着白色的蜡。妈妈也皱着眉头:“这粽子恐怕是机器包的,和你外婆包的相形见绌。”

外婆包的粽子又浮现在我的脑海。解开细细的腰带,剥开青绿的裙袍,粽子白色的脸庞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像是刚刚梳妆的女子,身上散发着脂粉的幽香。一口咬下去,粽叶的清香,糯米和豆沙的甜糯溢满嘴巴,刺激着跳动的味蕾,含在嘴里舍不得下咽。一口又一口粽香沉淀到了心里,那是最纯粹最质朴的香甜。

嚼着没有粽香的粽子,沉淀在心底的粽香一次次勾起我的回忆……

记得外婆也曾拿着几颗粽子送给邻居阿姨,邻居阿姨总会回赠外婆几颗自己包的花生粽。而如今,“实在找不到手工粽子”,手工的粽子已经渐渐被真空包装的“礼品粽”替代,我总是为之感叹,心中有万般的不舍。难道,外婆的粽子只有留在记忆里了吗?那粽香会不会以后粽香也只有沉淀在人们的心中了吗?那珍贵的传统更只能在照片中供人独自怀想了呢吗?

人人都们说传统工艺是一朵奇葩。奇葩者,美丽的花也。“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余一朵在,他日定随风”。我们的传统文化见证了记录着我们的历史的传统文化,也曾有过“满树红”,。而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许多随着外国习俗的不断涌入,会不会他日随风而去呢?

粽香,沉淀在我的心底;亲情,慰藉我独行的心灵;传统文化,充盈着我的灵魂!我愿用我全部的热情,去守护它们!消失或许只是传统工艺依然慢慢消失的一个缩影,若现在不珍惜“唯余一朵在”传统工艺,我们的文明之花会不会他日随风而去呢?

愿有朝一日粽香不只是沉淀在我们心中,更是浮动在空气里永不消失的甜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