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爸爸600字

现在的爸爸

600字 初二 记叙文

爸爸本是一个爱开玩笑,爱和我玩,爱研究手机技术的一个人,可我今天看到的一些事——实在令我无法再认识这个生我养我的爸爸

我突然觉得爸爸现在的样子像老舍笔下的“祥子”。旁边的妈妈还在发愁着念叨“每次从我这那500还200,那400还200,我TMDP咋可能攒下钱,我还得供孩子的伙食,他光说他叫电费和水费,一年能叫多少电费和水费啊!”《妈妈本就是乡下人,说话难免有点粗》

一个小时前,门被敲响了!打开门的爸爸身上一股酒味,把捎回来的饭往桌子上一拍!坐到沙发上歇了一会,缓缓地说:“老婆,给我点钱,我没钱了!”

“我也没了,就剩了一点明天还要去买水果给别人行李”

“没事你给我吧!我保证今天晚上或明天早上就还给你!”带着酒味的爸爸说。

妈妈气愤的说“你去去去自己去我包里找吧!我就剩那几百块钱了!”

正在玩电脑的我停了一下,看看爸爸,那两个无法比喻的眼睛,以及找到钱时脸上的神情,实在无法比喻,就像一个饿扁的狼抓到了羊一样高兴!

我心头一阵!!!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爸爸么?这还是那个经常逗我玩,经常在我妈妈面前贫嘴的那个爸爸么?

爸爸!我发现我现在开始变得不认识你了,你不在是我原来的爸爸了!

爸爸本来一个月收入就不高,现在还染上了烟、酒、赌!这让这个本来就难以支撑起的小家又加了一分压力!

妈妈还在为这事发愁“他把我剩下的一点钱都拿走了,明天怎么给人家行李啊!”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妈妈安详的对我说“雷千啊,你可千万不敢学你爸爸这个样子,千万不敢把他当成你的楷模”

爸爸!我不认识你了,你不来这个,我写下的不只是作文,而是心里的**——在这写下的,你能懂么?

现在的社会风俗

1000字 初一 议论文

大学生小袁称“扶老人被讹”,老人的家属坚持小袁撞了人。目前双方的说法,其实都很难说有道理,家属的疑问是“没撞人为什么垫付医药费”,小袁的理由是当时不确定有没有撞只是想救人为主,后来则觉得不可能撞到人。没有谁有确凿证据,网络上一片“被讹”、“老人变坏”的声讨,显然缺少足够的事实支撑。

真相只能靠更多的目击者站出来还原。目前双方都在寻找目击证人。到昨天,只有一名目击者公开愿意作证,警方也表示正在进行调查取证和核实。我们希望更多的目击者能够积极配合警方,还原真相,秉持正义。

这一事件,也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对真的追求,对正义等美好价值的坚守和维护,都不是凌空虚蹈,实在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从小到大做起,从身边做起。但现实情况却是,一些公共事件,一些涉及是非善恶的判断,离得越近的人越沉默,离得越远的人,越跟自己利益不相关的人,反而越激昂。并不是说这些人多管闲事,这种关注本身也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力。但是也往往因为对事情不了解、情况不掌握,导致或者不得要领,或者立场先行。

还有的人,在网络上慷慨激昂,对公共事件的议论也卓有见识,但在生活中,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却宁愿退缩,自觉隐身,并不坚持价值和原则。

这种现象,有让人不忍责怪的原因,但也不能说是什么值得推崇的做人处世哲学。有的时候,其实对自己也并无损伤,只是不想麻烦,发几句议论,总是比切身参与进去容易得多。前几日,朋友圈流传一篇文章,对流行的一些劝世型的心灵鸡汤提出疑问,总是教人如何圆滑,如何趋利避害,却很少教人坚守价值,坚持正义。

一些戏谑的说法,比如“我是打酱油的”、“我是路人甲”,有解构的味道,其实又何尝不是犬儒主义、圆滑人生哲学的变形。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美好价值的传诵和实践,终究还是靠每个人的行动,而不是漠然和围观。

即便有老人讹人的先例,被“扶不扶”困扰也让人悲凉,对很多人来说,无非是一个抚慰自己道德良心的借口。扶不扶是我们作为路人的道德选择,讹不讹则是摔倒者的道德选择,扶的行为发生在前,扶并不必然带来讹。社会确实应当找到还原真相,防止被讹的办法。但就应当确立的道德价值观而言,哪有担心被讹就不愿伸手的道理?坚持正义可能被排挤,走上战场可能被打死,在污浊横流的时候,家国危难的时刻,我们都选择做路人吗?有多少人,就算蒙受巨大冤屈,面对莫测险境,仍坚持凛然大义,一个不确定的小小讹诈行为,竟能成喧腾不止的道德难题?      

从身边到远方,从态度到行动,无论对生活的社区、城市,还是国家,我们都不应是路人甲,而要做参与者,让坚持真善、维护美好价值、争取公平正义、推动国家社会进步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就是对人民对国家至深至沉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