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观鸟700字

第一次观鸟

700字 初一 日记

2007年2月12日的午后,天气如春一般温暖,明媚的阳光撒在人身上,我的心情也如这阳光一般灿烂,这是我向往已久的第一次观鸟,跟随江苏野鸟会的张宇、辛夷等观鸟高手一同前往绿水湾。

长江三桥下的大堤上,我们欣赏着微风拂过堤旁大片的芦苇,朵朵芦花轻轻地摇曳,水塘一个连一个,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一副自然生态。天空中成群的野鸭飞过,周围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堤旁的芦苇荡和水塘里,各种鸟儿也享受着暖阳,一旁的田埂边,凤头麦鸡在悠闲地踱步。这时一只鹤鹬飞过,开启了我们今天观鸟的旅程。坐在车子里,他们注视着堤旁的飞鸟,熟练地报出鸟名,我都来不及看清鸟的模样。忽然远处发现了鹭群,我们立即停下车,正当认真地观察时,突然,听见张宇一声惊喜的喊声,原来他发现了罕见的黑脸琵鹭。它的喙乌黑,身体雪白,在鹭群中十分显眼,只可惜它一直不肯露出它娇贵的脑袋,不过,还是被我们的“火眼金睛”给辨认了出来。再往前走,成百的绿翅鸭、斑嘴鸭和琵嘴鸭嬉水正忙,不时看见黑水鸡、骨顶鸡和小PT也来凑热闹,真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呀!一只黑色的大鸟吸引了我的目光,但是距离太远,看不清,我举起望远镜,它眼下有橘色和白色,喙像个钩子,全身黑。不,翅膀下还藏着一点白色,腿脚也是黑色的,飞翔起来像身披黑衣的神秘人。大家还沉浸在欢喜之中时,张宇却“捷足先登”有了新发现,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一边的电线杆上停了八只家燕。只见它们梳理着自己的羽毛,还不时在空中盘旋几圈。燕子虽然不是第一次看见了,但通过单筒望远镜看,又有了新的发现,它们并不是背部全黑,而是红色的喉、胸,搭配背上的蓝黑、腹部的雪白在阳光照射下格外显眼,挟来一股春的气息。而且尾部还有两根细细长长“延长羽”,像剪刀一样。听张宇欣喜地说“燕子都在三月份归来,今年却提前了一个月。”看来,春天真的已经来了。

今天是我第一次走进大自然,用望远镜欣赏到了那么多种飞翔的精灵——鸟儿,把我带进了一个有趣的奇幻世界。

寻故梦

800字 高三 散文

沈从文的笔下,有一个多情的凤凰;黄永玉的画里,有一个亲切的凤凰;宋祖英的歌里,有一个迷人的凤凰;而我的心中,有一个梦一样的凤凰,就象一场故梦,亲近却又飘渺。

“嗒嗒嗒……”雨珠儿顺着房檐静静点落在记刻风霜的青石板上,这是步入凤凰的第一天。沱江岸边是凤凰给世人的第一印象,那一座座站立在江边的吊脚楼似乎在倾诉着什么,些许迷茫,些须忧郁,叫人猜不透。下着雨,打着一把油纸伞,顺着青石板上雨水浸润过的脚印儿,我走进了另一个凤凰。

这儿的巷子很小,只够两个人并排行走,整个古城都是由这样小而深邃的巷子组成,幽深的巷子里站立着一座座历经沧桑的老房子。走着走着,我仿佛进入到了一个悠长的梦里,再多的游客也冲不去它的质朴。班驳的纺车旁,蓝印布衫罩着一个佝偻的背影,花白的头发盘成髻,插着一根银质发簪,布满沟壑的面庞,透着安详的微笑。我突然走进了一个梦中的世界,那是一场故梦,梦中有我苦苦寻觅的翠翠,她摇着纺车,思念着她心上的傩送,五十年后,她依然坐在江边,依然在静静等待,那个也许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过一个又一个弯,带着虔诚的向往,我走进了一座院子,一座隐藏在小巷深处,诗画一般的院子。院子里依旧盛开的百花,院子里依旧青葱的树木,还有院子里依旧盛满水的水缸,堂屋的中间,那位老人微笑着看着院子里来来往往的游客,他仿佛在告诉所有人:“看!这就是我长大的地方!”他只能用微笑表达一切,他就是让我深深迷恋的沈从文老先生,是他指引我来到凤凰,来寻找那一段遗失在《边城》里的故梦。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雨雾迷蒙的凤凰带着一丝静默的哀愁,还就着几点笑容。“嚓嚓嚓”洗衣棒敲打着岸边光滑的石头,好似凤凰“咯咯咯”的笑了。坐在摇摇晃晃的小舟上,艄公唱着豪放的船歌,与江中画舫上的阿妹对话,我把手伸进水里,让冰凉的江水冲洗我的纤手,听着听不懂的船歌,我却入了神,眼前那位艄公幻化成山林中唱歌的傩送,画舫中的阿妹就是山下小河边害羞的翠翠,这不正是一个让人迷醉的梦吗?

清风拂过我的面庞,水雾在我周身舞蹈,我情愿倒在这样一个梦里,让水车为我催眠,让沱江梳洗我的长发,就让我带着这个故梦,唱着歌儿,一路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日记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