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三绝650字

故乡三绝

650字 六年级 散文

第一次,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出门;第一次打篮球;第一次干家务活;第一次举手发言;第一次登台表演……太多了,第一次太多了,不夸大,这可以说三天三夜不带重样的。就在大年初一,我又有了一个第一次——回乡。

回乡,最有名的当数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不过,他是少小离家老大回,而我是少小离家长大回。“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一次回乡,印象最深的是故乡三绝。

乡道难

要问我的家乡是哪里,答,我的老家在芦溪。老早就听爷爷说,芦溪的山路特难行。今日一体会,果然,迂回曲折的陡峭的山路让我们又体验了一次坐摇篮的感觉。套用一句宋丹丹的名言,那怎叫特别颠簸呢?那是相当颠簸呀!

又来了一个180度的大弯,爷爷说这个地儿叫“摔死驴”,连驴走过去,都会摔死呢!听这名就让人毛骨悚然。

故乡的云

一路颠簸终于结束了。在到达芦溪的第二天早晨,云雾迷蒙,周围的一切就好象蒙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隐隐约约。再过了一会儿,一切都是白茫茫的,远处的山、树不见了,近处的楼房也不见了,云雾的魔术太神了,太棒了,我们就仿佛处于云的海洋中,这可比得上台湾阿里山的云雾了。

绳武楼

都说芦溪的特色就是那堪称天下第一的土楼——绳武楼。它成圆状,圆柱形,如果要论大,那就称得上是甲天下了;要是你绕着它跑上一圈,不累死你才怪。土块和大块青石合起来的围墙,既古朴又典雅,好象一下子就让我们回到古时候。大门呈拱形,由方砖构成;这一踏进门,就看见了许多有雕刻的石板:一只待飞的仙鹤,一只正低头喝水的大象,一只神气十足的狮子……各个维妙维俏,栩栩如生。

再走进去,就来到了一个小广场,中央有三个井口,其实只有一个大井。周围还有十许多人也和我一样慕名来访。

“摔死驴”、云海、绳舞楼,真让我大开眼界;芦溪,我亲爱的家乡。

故乡三题

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故乡的池塘

虽然离开故乡多年了,但故乡的景物却一直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那般清晰、那般美丽。童年的故乡,到处都是水的世界,一年四季无不显示水的娇娆,水的妩媚。尤其是老家屋后的那个池塘,给了我无尽的快乐和回忆。

记得老家屋后的池塘成狭长形,积水很深,终年不竭。春天到来的时候,池塘边的桃花、梨花、杏花、李花等竞相斗艳,开满枝头,清香扑鼻。吸引我目光的不仅是池塘岸边争先开放的鲜花,青青翠翠的绿地和天上展翅翱翔的飞鸟,更甚的是池塘以及周围刚萌发嫩芽的杨柳。一只只杨柳笛,在柔柔的春风中悠悠扬扬,飘飘荡荡,吹破了故乡的宁静平和,吹皱了一池的春水。

记得老家屋后池塘里的青蛙多,叫得也最响。雨过天晴的时候,常见池塘岸边水面上露出一大片青蛙的小脑袋,密密麻麻的,花花绿绿的,个个瞪着大大的眼睛。特别是在夏天的夜里,其它地方的青蛙都已歇息了,而老家屋后池塘的青蛙却仍在奋力地叫个不停,绵远而悠长,在故乡的上空回荡。这样的蛙群,这样的蛙鸣,曾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整个童年。

记得老家屋后的池塘最热闹的时候是在夏天。夏季炎热的中午,童年的我们背着午睡的父母,扑腾扑腾地跳进池塘的浅水里,把大人们的嘱咐溅成一片片水花。我们嘻笑着,拍打着,追逐着,把池塘变成了童年的乐园。而在早晨或傍晚,村里的婆姨们在池塘边的石块上堆满花花绿绿浆洗的衣服,手拿着棒槌一声声地把衣服连同日子捣得舒展而干净。她们说着女人间的心事和乐事,不时地从池塘边传来爽朗的笑声。

还记得在秋雨绵绵的日子里,我喜欢独自一人打着一把雨伞站在池塘边,看着连绵不断的雨珠落入屋后的池塘里,默默地发呆。那些如线的雨点在池塘的水面上溅起千万朵的水花,只一瞬间的绽放,便融入水中无迹可寻,而新的水花又会再次溅起,瞬间绽放,又瞬间消逝。

而我们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吗?那些逝去了的岁月不也曾象水花一样美丽,转眼即逝?可我们必须不断地溅起新的水花,这样生命才会始终灿烂而精彩!

故乡的柳树

故乡,总是幽灵般涌向我记忆的窗口,潜入我甜美的梦境。故乡的牛羊,故乡的花草,故乡的树木,故乡的山水都是那样真真切切、清清晰晰。特别是故乡的柳树曾是那样地丰实了我童年的生活,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摇曳生姿,令我时常忆起。

每当春季来临,故乡的柳树便是报春的天使,柔软的柳枝吐出鲜嫩的绿芽,犹如少女的发辫在微风的吹拂中摇曳,飞舞的柳絮弥漫在村子的上空,宛如雾里探花柔情地笼罩着故乡的山山水水,使人们尽早地感受到春的气息,春的温暖。

当一缕阳光从细嫩的柳枝中透出,树上的麻雀在啼鸣,枝上的喜鹊在雀跃,宛如一曲绿色田园的赞歌,奏响了美丽故乡的清晨。童年的记忆曾唤起我对故乡的眷恋,柳树的温馨曾给了我无限的灵感和智慧。

记得当柳树枝头的那点鹅黄绿绽放成新叶,柳枝也由干枯的暗灰色滋长成充满生机的莹绿,我们便冒着纷飞的柳絮大显身手,敏捷地爬上树去,折下精挑细选的柳枝,快速地编出一顶“草帽”戴在头上,躲到草丛里趴上一会儿,就象一个个小八路在做一种战斗姿态。

而最让我们心动的就是用柳条做那种最简易的笛子,轻轻扭动柳条,抽出中间的木心,再用小刀把柳技的皮裁成长短不等的小截,稍作加工就成了“笛子”,虽然粗糙但也能吹出悦耳的声音。这种小技术,故乡的大人小孩都会。有时候,大人竟然放下手头的农活与小孩子们一起做笛子,一起吹笛子,快活极了。

故乡的柳树,柳枝如丝万千垂下,拂风如弦,似乎能听到动听的音乐。故乡的柳树,无论是大枝,还是小枝,无论将它顺栽,还是倒插,也无论是长,还是短,只要将它插入泥土,都可以长成新树。

故乡的柳树,早迎朝霞,晚送暮晖,夜伴月华,曾经蕴育出多少阴凉和清爽。故乡的人们在它的绿阴下憩息,留下了多少难忘的笑声和回忆。

故乡的柳树,随地一插,便能落地生根,发芽生长。在当今改革开放的社会中,像柳树这样能够给别人和社会带来美感和用处的人不知有多少呢。

故乡的松林

故乡老家的后山坡有一大片松林,松林郁郁苍苍,密密麻麻,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覆盖着后山的整个山坡,一直延伸到山坡的另一边。

故乡松林里的每一颗松树都有着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当山坡受到暴雨的袭击时,松树便手牵手,肩并肩,不让沃土流失,不让花草被雨淋,而自己,却昂首挺胸,坚强地忍受着暴雨的袭击。当炎炎夏日骄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松树便伸出手臂,为身旁的花草带来荫凉,自己却为大自然蒸发身上的水分,去换取大雨的滋润。

闲瑕之时,迎着股股山风,披着阵阵松涛,顺山坡小道而上,钻进密密的松林,耳旁不时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不由让人产生与鸟相逢同乐之感,顿时忘却一切烦恼。山风从林中缝隙吹来,一种凉意浸透全身。脚下是厚厚的松针,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乎使人感觉到大山的呼吸,均匀而博大,宁静而厚重。

故乡的后山坡被松林涂抹得碧绿盎然。置身于松林的海洋之中,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松香,欣闻着遍地野花的清香,心旷神怡,不知归返。透过松林间隙,一束束阳光斜射在绿苔上,晶莹透亮。走在林中的小径上,人的整个身心,似乎浸透着一片绿茵的清纯,浸透着一股浓冽的芳香。这是松树的清纯,这是松树的芳香。

在松林里,从晨曦到午后,我的心灵舒展得象一只小鸟在飞翔。我观望着松林,呼吸着松香,心灵充满着爱,这是大自然中最美最纯的芳香,如此清幽,如此淳朴。

我忽然顿悟,扎根故乡泥土中的松树才充满着故乡泥土的芳香,香得幽雅,香得富有诗意。

希望故乡的松林永远碧绿浓荫,渴望心灵的芳香永远深湛浓冽。

感悟故乡后山坡上的松林,思考人生的真谛。一个人的生命是否高贵与伟大,不在于他有没有着显赫的地位,优越的环境,而在于他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完成生命的责任,用什么样的精神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从而获得生命的尊严,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我想:做人应象故乡后山坡松林里的松树,这样生命才会活得无限豪迈壮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散文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