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有峨眉山日记550字

游有峨眉山日记

550字 初一 应用文

今天,我们要去峨眉山。叔叔说山太高了,海拔有三千多米,要开车走一百多里盘山路把我们送到半山。

出发了,盘山的公路弯弯曲曲,路两旁山也很高,不时的还会看到大瀑布,远处的高山则被笼罩在云雾里,这让它增加了几分神秘。本来是艳阳高照的大晴天,可是车刚开了一会儿,天就阴了下来,再走一段,就下起雨来了,这可怎没玩呀?我不由得担心起来。叔叔告诉我们,这山上海拔高,天气变化无常,他们有一次晚上住到这里,准备第二天看日出,结果早上却下起了暴雨。听叔叔这么一说,我就祈祷奇迹出现,雨能停下来。果然,不一会儿,雨停了,好奇怪呀!身后是小雨蒙蒙,身边是云雾缭绕,再向上走就是阳光明媚。

下了车,我们开始爬向峨眉山的金顶,台阶好高好远呀!我们边走边歇,足足爬了两个半小时才来到金顶。这需要足够的体力和耐力,爸爸妈妈直夸我的体质好,因为有好多大人都是坐缆车上去的。“啊!十方普贤!”(普贤——佛之长子):在翻滚的云雾中我看到了金黄的一面!当我真正走到跟前时,我惊呆了!普贤像足足有二十层楼那么高,四尊普贤像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端坐在四头大象上,中间又是四个普贤头像,最上面又是二个普贤头像。这就是十方普贤!普贤像外面度了一层金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看到的都是正面,正当我们啧啧称赞时,普贤像和我们又被笼罩在云雾里,我们互相看不到对方,不大一会儿,云开雾散,又散发出耀眼的金光。就这么一会儿云雾,一会儿日出,让我感到好神奇!

坐缆车下了山,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风景秀丽的峨眉山。也离开了这美丽的天府之地!

游本溪博物馆——进化中的雄鹰

1000字 五年级 叙事

我们成群结队,来到了本溪博物馆,那里的每一寸地,都是文化的,传统的。

进入大门,只见一幅紫铜色的浮雕,意思好像是本溪的进步。

向右走的大门中是油画和国画,栩栩如生,但令我最喜欢的是梅和虎了:

梅,是纯洁,美丽的象征,图中虽然只用了黑白二色,看着却是那般圣洁。像置于风雪中,那样细致,皑皑白雪飘零飘落,从头顶,身边,抬头,理石辉映——璀璨。

这,是我今年第一次看见虎。那深邃的眸子透出了丝丝王者之悲。在纷飞飘雪中的圣洁啊!是如此美丽动人。唯美。

飘飞的雪中漾着的创造者是辛劳,努力!

左侧的房间是摄影。

摄影,是真实的描绘,一举一动,千古年来,都是那样清晰。黑白的——没有关系:毛主席、周总理的笑容,是传神的,虽不及月夜下的太子河那样华丽,但是那笑容下藏着的精神——为国为民。

天女木兰,本溪的市花,瓣瓣是清新,带着闪烁的晨露,一瞬间,悄悄绽放……

当走了一个时辰后我们才知道,进门的墙上雕着的是本溪的进化:最上面的光环上画的是满族人和汉族人的舞姿;环下刻的是领导本溪进步的三位伟人。最下面的是本溪进化的场景以及环境。作为满族人的我,看到那舞姿,似曾相识。

我们上楼。

看到的是一尊雕像:

他们身着简朴,却如此伟大——在他们手中造出了最早的石器——就是如此,今日才有进步。我不会忘记他们——进化源于他们的双手,源于一点一滴——永远永远,记忆的定格。渐渐地,他们学会了采摘,捕捞;他们在这里驻足——他们成了这个世界的主宰!

他们学会了择地居住:从洞穴到草屋,到楼房。洞穴:冬暖夏凉,是那时最舒适的居住地了。他们的大脑飞速的进化,造窗,造椅……

但他们逃离不了死亡,尸体的存放更是一大难题:如不及时处理,会引起疟疾。因此,他们出现了洞葬和石棺葬等:

洞葬,老年人、妇女和孩童葬于洞之左右,成年人葬于石洞中间。

石棺葬,棺长两米左右,成群的棺埋于土地。

那时人们就有了陪葬品。陪葬品的数量因为棺主地位有多有少。女人常会佩戴首饰下葬。表现了古人对于美的追求。

在众遗址中,威宁营和抽水洞遗址是比较完整的了。

无论是首饰,石器还是化石。

最着名的首饰是高句丽遗址的首饰——于桓仁县大甸子出土。

在战国时期内,本溪归于燕国。

在那时,兵器尤为重要:青铜戈就是秦国攻打燕国时所留的。

钱币,沟通纽带的一种,在古时分为刀币和布币等。随着秦始皇的统治,钱币被规定成了铜币。

公元10~11世纪出现了辽、金、元三个民族部落。

在这三个民族部落中,金代的陶器古色古香,多以黑、白、棕三色为主;而清朝的瓷器则多是以红蓝黄青白等色为主。

民族的进化,时代的发展,本溪,必将更加强盛。从居于洞穴的猿人到身着便装的我们,这难道不是一种进步?汇集民族的精神。博物馆,钢铁,特产……本溪,如同雄鹰,展翅,高飞!

辽宁省本溪市群力小学六年五班五年级:翁紫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应用文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