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化650字

家乡的变化

6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区的吃、穿、住、行都发生了变化,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听爷爷奶奶说,他们那时的生活条件非常困苦。居住条件不但拥挤,而且简陋。那时人们居住的房子都是用不规范的石砖建筑成的。那时没有水泥,所以人们就用石灰,经过加工才抹上墙壁。这样不但不光滑、不好看,而且不坚固。二、三年后,石灰就会风化,泥土就会掉落,房子也就不坚固了。这样的房子就没有安全感。

过去,家乡的路也只是土路,而且坎坷不平,没有汽车,想要运送各种物品也只能依靠牛、马,速度很慢。假如你要从福建坐马车到郑州,那就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到达,时间是宝贵的,你们说说看,这样要浪费多少时间呀!

过去的生活很苦,饮食只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每人每月所需的粮食和食用油都要定量供用,还必须凭票才能购买到,吃什么都不能随便,又没有什么油水,人们的体质普遍都比较差。

而现在就完全不同了。妈妈说,这些年来家乡的变化很大。妈妈说的对,现在我们的居住条件可好了。我们居住的房子都是用规范的石砖、合格的水泥与钢筋混合建筑成的。楼房不但外观美丽,而且十分坚固。水泥不容易风化,房子也不会倒塌了。这种既漂亮又坚固的房子也就具有了安全感。现在,我们的家乡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装修起来十分华丽。

商业越来越发达,农村越来越繁华了。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还有那银鹰,在阳光的照射下,从我们头顶呼啸而过,满载着客人,送到他们温馨的家。

随着经济的繁荣、海西的建设,人们逐渐过上了小康生活。食物越来越充足,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了。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家乡的传统食物,而且每当有亲戚、朋友聚会时,一起到宾馆去品尝不同风味的特色饮食已经不稀罕了。

我希望今后我们的家乡能够更加的美丽、富饶,生活处处充满阳光!

家乡的变化

1000字 六年级 写景

我的家乡贵州凯里,是黔东南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凯里位于自治州西部,雷公山北麓,距贵阳一百九十五公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清水江畔的一个四面环山、绿水萦绕的台地上。凯里是一个风景优美,极具有民族风情的地方。这几年来,祖国的面貌在不断变化,我们凯里市也日新月异。现在,凯里已经成为全国文明旅游城市了。

过去的凯里是个破烂不堪的地方。人们把垃圾乱丢一气,垃圾堆到了公路边。那时的房屋十分矮小,占地面积却非常大,使许多本可建现代商场的地方纷纷变成了矮旧凌乱的住房。人们行走更是随心所欲,由于公路狭窄,人们干脆不走人行横道,想从哪儿横穿马路就从哪儿横穿马路,加上许多十字路口没有设红绿灯,因而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一到下雨天,街道就成了泥巴路,一不小心就会“扑通”一下滑倒,小路还不时流出污水,臭烘烘的,不知从哪儿走才好。每天街上灰气蒙蒙,各种臭味、噪音惹得大家心烦气燥,爱发脾气,一个个没有精神。再加上一上公共汽车,售票员就满口脏话,一个个带有色彩的字从售票员嘴里吐出来,使人心惊胆战,忍不住打个哆嗦。

现在凯里的面貌可谓是今非昔比,原先的那一栋栋矮旧的楼房终于“下岗”了,“上岗”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一栋栋欧式住房。公路被修宽了,两旁再也见不到垃圾了,取而代之的是沁人心脾的鲜花。泥地铺上了地板砖,建起了高大的大理石柱。一到晚上,凯里便成了“不夜城”,霓红灯、路灯、彩灯等把城市照得光彩夺目。人和车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许多十字路口建起了红绿灯,人让人,车让车,使得凯里几乎不发生交通事故了。这一幕,在过去的凯里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两条干道交叉处就是直径达九十米的大十字了。这里是闹市区和民族娱乐活动的中心。街道上车水马龙,车行如梭,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一进商店,琳琅满目而又物美价廉的物品使你眼花t乱。每逢节日,苗族人民汇集于此,吹奏芦笙,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凯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饮食文化独特,最具有民俗风味的要属酸汤鱼了。酸汤鱼是用酸菜汁和鲜鱼或草鱼煮制而成。苗族人民喜欢将酸菜汁用来煮鱼,故称酸菜鱼。当我们正在品尝这种食品时,那些姿态动人的苗族姑娘们便会穿着节日的盛装,用牛角亲自为你唱歌、敬酒。苗族小伙子们也会在一旁边跳边吹奏着芦笙,使你的心情更加的欢快。这一幕幕的场景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品质。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这里是一个多姿多彩而依山傍水的好地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把我的家乡装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如果你要来我美丽的家乡--凯里,我们会热情地欢迎你的到来。我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美丽的家乡凯里会更加美丽而动人,更加富饶而令人神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记叙文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