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秋1200字以上

漫谈中秋

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今年9月8日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共赏明月,互祝团圆与幸福。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其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中秋节和月亮紧密相关,按照农历八月是秋季中间,而十五日又在八月中间,所以八月十五就被称为“中秋”。而农历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圈为一个月,每月十五日,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最圆。由于秋季天高气爽,人们在中秋这天看到的月亮也就最亮。民间过中秋节的活动也围绕着月进行,有祭月、拜月、赏月等。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很多古老的传说,其中“嫦娥奔月”流传最广。传说,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位为民除害的英雄,两人希望能够长生不老,永远恩爱。于是后羿历经千辛万苦,向天后求得长生不老的仙药。后羿的徒弟知道后,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要挟嫦娥交出仙药。嫦娥被逼无奈,将仙药一口吞下,结果立刻身轻如烟,飞上了天,从此成了长住月宫的仙女,与后羿天各一方。后羿回家知道了此事,他万分悲痛,便在院中供上瓜果食品,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乡亲们敬重后羿与嫦娥的感情,也纷纷效仿拜月。

其实,中秋节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祭月典礼。根据古籍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帝王已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典礼,以祈愿五谷丰登。古人认为,如果没有月亮赐予露水,没有月亮圆缺以计农时,就不可能丰收。北京有名的建筑月坛就是明朝(1368-1644)皇家祭月的场所。

中秋节演变为赏月活动是从七世纪唐朝时候开始的。传说,多才多艺、风流倜傥的皇帝唐明皇很喜欢赏月,有一年八月十五日,唐明皇望着明月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到月亮上游历一番,便凭借仙术来到月亮上,在一座写着“广寒宫”的宫殿前,有一群仙女随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唐明皇看得如痴如醉。回到人间后,他把在月宫听到的音乐谱成优美动听的《霓裳羽衣曲》,成为传世之作。如此风雅的故事一经传播,民间也纷纷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共赏人间美景。久而久之,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赏月节日。

由于秋季是农民收获的季节,所以对于农民来说,中秋节实际是“秋收节”,农民们在这天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王公贵族、文人书生则将中秋节视为浪漫的节日,他们宴请歌舞,吟诗作对,以明月抒情寄怀。不论显贵豪门,还是民间百姓,都以赏月为快事。各地至今遗存了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漫谈压岁

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又是一年春节至,好多同学怕也是荷包鼓鼓了,新年的压岁钱,是我们一年的期盼。

许多同学的家长出手都十分阔绰,有时出去串上几次门,便已是积累了几千几万了。

我询问我祖父母的压岁钱数,不过五分几毛的给。到我父母时,大概可收个十块十五块的。而现今我同伴的压岁钱数,却是远远超过这些的,一年下来,少说也可存个一千八百。比较过后,发觉数量是递增的。对照局势来看,压岁钱的数量也是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在几十年前,我们可以拥有的,不是整整齐齐的一叠100元人民币,而是一堆毛糙的角票。对照之下,我们为何不感恩,我们生于富裕和平的年代,而非五胡乱华,桓灵之世的社会。

对于源源而来的压岁钱,我从前也是十分欣喜,但尔后思虑一番,却也是兴致缺缺了。

原本的压岁钱,是长辈对晚辈希望的寄托与宠爱的具体表现,但现在,却似乎并非如此。调查亲戚家的孩子之后,发觉两家付出是相同的。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另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这就像一个加法等式,等式左边有两个加数,右边是一个和,,对两个孩子所付的总和,正是另一个家庭孩子可得的。

这不禁使我感到悲哀,最初的目的,难道就是这个?家长如还债一般的举动,忍痛将自己不想的“大度”地交割,再提心吊胆地等待财务被归还,除了麻烦与焦虑,我想不出还有什么。而这些让孩子们欣喜不已的压岁钱,在前几年,都还要被尽数交还给父母。

我的父母曾经也是如此,或许是为了填补给了别家孩子压岁钱的空缺,程序地将散发的钱回收。而被交给了自家的孩子,不过是一道手续,但事实上,大人给孩子发压岁钱属于赠与性质,与孩子之间形成的是赠与合同关系,压岁钱一经孩子接受,赠与合同就依法成立,父母是无权予以没收的。

不过这也只是曾经,在今年,我所调查的大部分对象中,只有少数家长还会有这样的举动。52%同学的压岁钱用于存储,21%的同学用于买书与复习资料。我的姑父则是让表妹用于买爆竹烟火。明显的,家长们变得开明,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更加重视起来。物质与交易最终被瓦解。一年一度发放的压岁钱,因为家长懂得了享受与放手,让孩子们学会了理财和责任。

但在这放手后,浪费的现象也是有的,买零食或是用于打游戏,对于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学,是压岁钱的“最佳去处”,对于这中现象,家长也不能仅仅报以“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态度,或是直接将钱又回收,掌控在自己的手下。理财刚刚起步,绝不可扼杀在摇篮之中,在我看来,家长此时应该协助孩子理财,适当地加以纠正。

当然,也有因为压岁钱而助长了攀比之风的,得到了压岁钱,还有同学满脸喜容,扬言“请客”的。我在调查中不难发觉出,得到压岁钱较多的同学,在提起时一脸自豪,理直气壮。而压岁钱得到较少的,却羞于启口,仿佛受了莫大的委屈一般。而我们可以明确的将其定位于虚荣,对此,家长也需要好好处理。

在得到压岁钱后,我依稀还记得,在我儿时,压岁钱是要放在枕头下的,据说是因为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而到了现在,我在询问下,竟然发觉无一人有如此做。或许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这些迷信之说已经被渐渐淘汰了,但回忆起从前“年味”十足的过大年,只觉冷冷清清的。不仅是压岁钱,刚刚过完年,或许许多人也是意识到了。年味越来越少。

就说在我家附近,往年总是爆竹声不断,亲戚朋友也总是买许多的爆竹,“飞天老鼠”“流星雨”、“火树银花”,噼噼啪啪,好不热闹,烟花映着人们的笑靥,一闪而过的繁华绽放,带来无限欢乐。

而今年的爆竹声却明显少了,询问之下,才知道邻居们许多都去了国外,也有在家而没买爆竹的。中国人最大的春节,就这么惨惨淡淡地度过了。这不得不说,是我们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漠视与摧残。而对这种变化,我察觉到了,或许许多人都察觉到了,但无能为力,人心,是在渐渐变化的,而对这种变化,仅凭几个人的觉悟是没有用的。我们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消逝着,在细小的环节间,在从孩童的压岁钱中,这是对下一代的影响,又或许,在未来,我们残存的文明都将在冲击后消逝。

在关于压岁钱的调查中,先后涉及社会的经济发展,家长的教育问题,文化的缺失消逝,小小一叠纸,隐藏至大学问。压岁钱,轻如鸿毛;压岁,重若泰山。

马鞍镇中学初二:谢莹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