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75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

750字 读后感

三国写到这时,蜀国已是国力空虚,千疮百孔,无力回天。但蜀汉从不缺乏人才,即使诸葛亮逝世,蜀国仍然维系了近乎30年之久,我认为这应归功于蜀国降将——姜维。

话说这三回,说的是魏将诸葛诞义讨司马昭,姜维趁机出师伐魏,被邓艾击败,司马昭出兵镇压诸葛诞,诸葛诞兵败身亡,姜维只得班师回朝,后姜维再次伐魏,识破邓艾诡计,大败邓艾,邓艾派人命黄皓散布谣言,姜维被后主召回。

姜维在陇西一战中降于西蜀,后被诸葛亮赏识再加上姜维个人的一番努力,在后蜀掌握一定兵权,在北与魏军拉据。此三回讲的便是姜维北伐的部分内容。在诸葛亮死后十九年,姜维逐渐成长起来,成为蜀国的中流砥柱。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却不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几乎没有任何作为,他的所有心思基本都放在了北伐中原上。在政治斗争中为了躲避黄浩这样的小人物使自己兵败而归,就像这第一百一十三回讲的,黄皓在朝中散播姜维降魏的流言,加之后主的昏庸无能,姜维只得被迫回朝,失败而归。诸葛亮尚且因为刘禅听信谗言,李严谎报军情,六出祁山却无功而返,何况姜维。

姜维传承了诸葛亮的北伐意志,面对费祎固守江河,这样不思进取的上司,他没有自暴自弃,依旧利用手中不足万人的部队多次与魏军较量。书中这样写到:“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千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这一句话令人为之一颤。虽说他的才华不及诸葛亮等人,但他那份不畏艰难险阻,不惧牺牲,誓要兴复汉室,回归中原的决心,那份固执,比诸葛亮都有之而不过及,尤其是他作为一名降将,无论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与名声,还是为了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以弱小的蜀国对抗强大的魏国,且几乎都是主动出击,从未怯懦,知道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梦想。

可惜的是,如此人才,依旧无法实现抱负。像诸葛亮,杜甫更是评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姜维也是如此,这或许是冥冥中注定的吧。

温暖的旅程

700字 初一

旅程中有你才不孤独。

——题记

那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朦胧但又照亮了我回家的路,此刻,我竟感觉这一段回家的路程是一段温暖的旅程。

我知道那段温暖的旅程是父亲给我的。

父亲是一个严肃不苟言笑的人,但他总是默默关心着我爱着我。

在上小学时,父亲每天送我上下学,从未说过一句怨言,可我却渐渐厌烦了。终于,我向父亲提出了要自行回家的要求,没想到父亲直接答应了。

第二天,我像只雀儿似的奔向公交车,终于摆脱了父亲的束缚,终于能和同学们一同回家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公交车的移动,同学们一个个下车,只留下我孤零零一人在车上。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夜幕已经降临,只剩下一丝残阳在边缘中挣扎。道路上不再车水马龙,街道上的人群也不再熙熙攘攘,路灯忽暗忽明,只留下我孤独寂寞的身影,以及走在路上的沙沙声。忽然,身后传来阵阵沙沙声,虽然微弱但我确实听见了,我停下脚步,那脚步声也戛然而止,我继续向前走去,咦?真奇怪?那脚步声也随之而起,我猛地一回头,只见一个身影窜到巷子里,不见了踪影。莫不是被人跟踪了,我脑海里不觉浮现出谍战片里常有的场景,我不觉地加快了脚步。

我依旧走在那熟悉的街道上,回想着以往父亲带着我走在这条街道上,那是多么温馨幸福呀!想着快点回到那温暖而精致的家,回到那爱的避风湾。

忽然,我看到窗台上那小台灯散发着微弱的光,使我的心倍感温暖,我迫不及待地冲上楼去,母亲已打开门等候多时,我环顾四周不见父亲,便问:“爸爸呢?”

“他在加班呢”母亲回答道,我也就上床睡觉了,刚入睡不久,一阵开门声将我惊醒,听见父母在小声谈话:“孩子呢?”

“已经睡了,没事吧……”

我瞬间明白了,父亲怕我出事,一直偷偷地跟在后面保护我的安全。想到这里,我倍感温暖,热泪也夺眶而出。

这趟温暖的旅程还未结束,有你才不会孤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读后感
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