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会550字

灯会

550字 六年级 叙事

“二月二灯会”是宁溪独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相传在南宋时就已开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宁溪的定在二月日,据说因为正月十五元宵节,到处都在举办灯会活动,所以宁溪特意将灯会推迟到二月初二“春龙节”,这样既可以先学习别处的经验,取长补短,又能够让别人也有机会到宁溪来看灯,于是就有了“中华元宵皆三五,宁溪灯会独二二”的独特习俗。编辑本段“六街花灯光铺地,八宅鼓乐音盖天”,这是描写传统宁溪灯会盛况的一副对联。古宁溪街共分为八宅,每年办灯会由八宅轮流主持。一般都在二月初二日上灯,初八日落灯,到了上灯日,各宅都要高高地竖起一根灯柱,在“T”形的灯架上煞为壮观地挂上九盏大红灯笼,这就是“九连灯”。另外,每宅还在街口搭建一座“虚空亭”,安放本宅的“保界爷”或“财神爷”。又在旁边筑一间鼓手亭,一群吹鼓手在亭子里从早上一直吹奏到晚上。灯会期间,家家户户门口都要贴春联,挂彩灯。传统的彩灯式样也是名目繁多,有纱灯、提灯、玻璃宫灯、荷花灯、稻矮灯、走马灯和各式各样的动物灯等等。灯会的第一夜叫闹街,八宅各自组织锣鼓队进行沿街演奏,或在自己宅的“虚空亭”内敲锣打鼓,宣告今年“二月二灯会”活动开场,接下来的各夜都要“迎老爷(神像)”。通常在初四夜进行大迎,掀起灯会活动的高潮,因为初四是宁溪集市,永(嘉)、乐(清)、仙(居)、临(海)、黄(岩)边境趁到宁溪赶集之便前来观灯,或走亲访友的外来群众特别多。这一夜每宅都要组织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参加迎灯,每支队伍由两面敲十三响大锣。

700字 六年级 状物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阳光明媚。在春夏秋之中,可能大家都更喜欢阳光,而我,则最喜欢雨。

春,百花盛开,百鸟争鸣。而春雨,则像一位母亲,每当“滴滴”的声音在我家的雨棚上响起时,我便趴在窗上看窗外的春雨。“母亲”们开始演奏春之歌了。它们坐在棵棵绿草上,拉起自己的手风琴,“啷、啷、啷”地响;它们坐在地上,敲着自己的大鼓,“咚、咚、咚”地响;它们坐在云朵上,织起自己的春布,“嗞、嗞、嗞”地响;它们的春之歌在我小小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春的种子,它正在慢慢发芽。在一场春雨过后,这个世界的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春天的清新。

夏,万木葱茏,鸟语蝉鸣。而夏雨,则像一位小画家,画过来,画过去。每当天空上乌云压顶,“轰隆隆”的声音响起时,我便趴在窗上看窗外的夏雨。“小画家”们的画工可厉害啦!它们在地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圆圈,仔细听起来“当、当、当”地响;它们在小草上画了一颗又一颗的露珠,仔细听起来“嗒、嗒、嗒”地响;它们在雨棚上画了一帘又一帘的瀑布,仔细听起来“哗、哗、哗”地响;它们在我小小的心里,为那颗种子浇灌上了满满的水。在一场夏雨过后,这个世界的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夏天的阳光。

秋,天高云淡,金桂飘香。而秋雨,则像一位“魔术师”,变过来,变过去。每当一阵剧烈的秋风拂过我的脸庞时,我便趴在窗上看窗外的秋雨。“魔术师”们可调皮啦!它们在地上变了一个又一个的泥坑,使得人们不得不绕道走;它们在树上变了一片又一片的大红色的枫叶,风婆婆吹来一阵风,红枫叶稀稀拉拉地落在地上,使得人们不得不把它扫开;它们在农民伯伯的稻田里把未成熟的稻穗变成了一颗又一颗、高大、金黄的稻谷,使得农民伯伯们不得不赶紧收起了稻谷;它们把我小小的心里的那颗苗子,变成了果实,我将它们收获了一空。在一场秋雨过后,这个世界的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秋天的丰收汗水。

不管是春雨,夏雨,还是秋雨。我爱每一场雨,因为他们给大家带来了美好生活,给大家带来了幸福彩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叙事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