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王星1200字以上

感叹王星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我因整理父亲遗作,得知三原县王星先生收藏戏剧资料甚丰,遂有前往拜访之心,于是,我联系了三原县城隍庙的文物工作者张应征同志。

12月19日上午,我驱车到达三原城隍庙门前。看来我找应征同志作向导是找对了。他不但和先生很熟悉,连先生的生活规律也很了解。他看了一下时间说:“这个时间正是先生在老干活动室活动快要结束的时间,如果还没有来得及走,在这里我们就可以见面。活动室距离城隍庙很近,先生的家距离城隍庙很远。”几句话商定,我们先去活动室。

应征年轻腿脚快,他找到活动室管理人员一询问,方知先生这几天因上午天气太冷,都是午饭后趁天气暖和才来一来。这时正好快到午饭时候,我们便直接赶往先生家中。

经过好一阵曲里拐弯的穿梭,车子钻出了三原县狭窄的南关,才在郊外找到先生的家。这里虽然还算是县城,已经处在城郊边缘的僻壤,远离了喧嚣,多了份寂寥。

接待我们的是先生的两个儿子刘卫、刘宁。说明来意后,他们引我见到先生,施礼寒暄坐定,我端详着面前的这位耄耋老人,清瘦、干练、精神矍铄,体老而不衰,目光炯炯,好向从我身上一下已经扑捉到我的来意。可惜有点耳背,和别人交流只能以笔代言,让儿女们不放心。

我用笔在便笺纸上写到:“我的父亲是孙迟,1963年曾经写过一本《秦川儿女》的郿鄠剧,由礼泉剧团排演,1964年参加陕西省第二届戏剧观摩演出。当时的导演赵治中告诉我,他把有关资料和王保京看后写的一篇文章交给先生收藏,我是想来看看王保京写的那篇文章,打扰先生的休息。”为了照顾先生的视力,我努力把字写得工整一些。先生看完后脸上露出一丝惊喜。随后慢慢说:“你父亲我们认识,,《秦川儿女》这本戏我知道,可惜我没有收藏到这个本子。”刘卫、刘宁兄弟听到这些话,也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这里还收藏着孙迟先生为我父亲写的墨宝呢。

先生短短的几句话,话语清楚,意思明白,我知道我的此行已经是失望了。先生接着说:“我现在年事已高,已经不再接受这一类的查询了,对你我今天例外。”说完便开始慢慢起身,我赶快去扶,先生摆一摆手,自己稳步走向楼梯。我和他的儿子们一起紧紧随后搀持防备。先生步履沉稳,好像一点儿都不吃力。

走上二楼,原来是一重戏剧文化的新天地。“新”是因为我没有见过;“新”是因为室内陈列的戏剧资料在别的地方无法见到;“新”是因为小小斗室容纳了秦腔这个古老戏曲品种繁衍生息和流传的历程。老人带我走到我父亲书法面前停下脚步指了指,“这是你父亲给我留下的墨宝”。我仔细看,这幅作品已有十多年了。老人说:“这是当年他和礼泉的王志学一起来时写的”。我暗暗佩服老人的记忆力怎么这么好。因为天气寒冷,我们不敢在楼上多停,劝老人家尽快地下了二楼。

待我们在沙发坐定,先生独自进入房间,不一会儿,先生拿着几本书画集出来,他在我的面前翻到我父亲的书法那一页,在页面上指给我看,让我一一过目。然后又拿出一本他编印的的戏剧资料集,翻到赵治中题字的那一页给我,我翻了翻,陕西戏剧界的名人,方圆剧团的基层演职人员,戏剧作家,戏剧爱好者芸芸大众,人物真是不少。哦,我明白了,原来先生不仅仅是收藏戏剧资料,他从青年时期起就广泛联系戏剧界热心人士,在推动戏剧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等方面已经在戏剧界发挥了广泛团结、促进激励、进步创新的社会作用。

不待我说感谢的话,先生又在纸上写道:“你要找的王保京写的那一篇文章,我后面再查查看能不能找到,你留下你的联系方式我会联系你的。”一个87岁的老人,给我写下这么负责的纸条,我怎么承受得起?我赶忙回写对答:“我已经满足了。”

这时候,刘卫和我们谈起了先生创办“秦腔戏剧资料收藏馆”的情况,谈到了戏剧中的文物保存,三原的历史文物,唐高祖献陵、唐太宗昭陵、陕西秦腔博物馆等,话题越谈越广泛,意趣越来越投机,都有相识恨晚的感觉,不觉已是下午三点,我也考虑先生身体确实需要休息,便起身告辞,刘卫硬是留我们品尝了一顿老黄家的三原小吃。

这天晚上,我睡得很晚,细细翻看着刘老先生送我的一本《大秦腔》,其中刊载着先生追忆晚清、民国时期“晋公子”、“聂大帅”、“陆顺子”、耿善民等几位名艺人表演艺术的文章,我一边看一边思量,刘老先生真是不易。先生从教一生,单调而清贫,竟然能花费那么大的气力,收藏那么多的宝贵资料,其所需财、物和时间、保管条件等自不用说,这般坚强的毅力和挚着的精神已经足够我们感叹一番: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陕西是秦腔的发源地和流传地区,几百年的戏剧文化积淀深厚。赵伯平省长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重视秦腔戏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作了很多的工作,可惜文革开始中断,再也无人提及了。先生作为有良知的文化人士,默默地作着这一无人理会的工作,寂寞之中见精神。怎不令人感叹而肃然起敬呢!

在改革开放后,文艺舞台百花盛开,陕西在群众呼吁振兴秦腔的大潮中仓促成立“秦腔博物馆”,规模不小,藏品不多,特别是对建国后陕西戏剧发展的许多事件连资料也无法找到。而刘老先生的藏品规模虽小,却对各个时期的戏剧资料,包括剧本、海报、新闻、报纸介绍、刊物上的评论、剧照、演员技艺介绍、演出团体发展等等诸多方面都有涉及。先生保存本土文化根基的意识远比现在文化部门一些领导要有远见得多,怎不令人感叹其功垂后世呢?

现在,刘老先生年事已高,那些繁杂的事务由其儿子刘卫接替。当刘卫谈到下一步发展的时候说,尽管自己家庭收入有限,藏品馆已经注册,也决心将老父亲一生用心血换来的事业继承下去。但是,真正要使这些藏品发挥社会效益,把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下来,还是举步维艰,他也正在四处寻求支持,进一步扩大规模,把能够展示的东西都展示出来。能够整理的东西都整理出来。这明明就是文化界的愚公移山精神,父子前赴后继,为了秦腔戏剧的传承与振兴,怎不令人感叹其矢志不渝、锲而不舍的追求呢?

人要有点精神,王星先生在戏剧收藏和研究方面,使他和传统的秦腔艺术密切相连,艺术生命之树常青,刘老先生乐者长寿。

感叹生活

150字 初三 散文

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

是多么的幸福,

我们拥有美丽的朝阳,

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中,

爱使我们拥有知识,

爱使我们拥有活力,

爱使我们拥有明天,

可是,

这一切也许会在一瞬间,

烟灰云散,当然无存,

那么,

我们用智慧编织的梦想,

也随之会破灭。

尽管我们拥有,

知识、活力、明天,

可是,只有一个意外,

我们将会怎样呢?

所以我们要:

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