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读后感_1200字1000字

《狼图腾》读后感_1200字

1000字 初一 读后感

《狼图腾》,从题目中就透露出狼的优秀、庄严与神圣。作家姜戎以史诗般的叙述手法和深邃的人文胸怀吟唱了一曲游牧文明和草原生态的挽歌。

整本书都在以事件来描述狼的精神、特质,还有蒙古人既受狼害又与狼不可分离,既恨狼又敬畏、崇拜狼,所谓“学狼,护狼,拜狼,杀狼”的图腾崇拜和精神悖论。

在阅读《狼图腾》时,看到那些让人血脉喷张的狼群捕食猎物的故事,更是能使我鲜明的看到狼群的威力。狼群由狼王指挥,进则同进,退则同退,协同作战。比如围捕黄羊的时候,有狼去寻找大雪坑,有狼去伏击,在总攻的时候也是井井有条,狂而不乱。更让人称绝的是,狼群即使在撤退的时候也井然有序,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混乱。

身处草原,就会置身于这个巨大的食物链中,任何生物都有被吃的命运,要想占据食物链上端的位置,就必须在残酷的现实中磨练自己,造就卓越的品质。草原残酷的生存状态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生存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狼拥有血性,它们十分勇猛,有尊严。草原狼决不屈服于人类,即使小狼从小就被人类饲养,但在它骨子里还保留着草原狼的尊严与气概。

在战略上,狼十分精湛,草原狼围捕黄羊的战役,纵横捭阖,一气呵成。真正的作战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但是作战前狼群耐心的伏击、细致的观察,营造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氛围;而作战时迅雷不及掩耳,颇有些卑鄙却极其实用的狼抓黄羊的绝招,又让我们拍案叫绝,赞叹不已。这动静之间,却又将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组织性和纪律性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狼在自卫时的机智与狡诈也是惊人的,它摸清了人类的动机,知道对自己不利,指引错路,诱导人类。

自古以来,在汉人眼里狼是奸诈的动物。什么狼狈为奸,狼心狗肺都是关于狼的贬义词。但其实狼在这个蒙古草原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也是毕利格老人年对汉人不尊重狼而不满的原因。在蒙古人眼中,狼的一切都是优秀的,虽然有时会捕杀自己的马、羊,但他们只是阻止,并不会无缘无故的杀掉大群狼群,如果没有了草原狼,黄羊就会大量繁殖而不削减,草原上的草也会被黄羊大量啃食,牛羊马没有了食物会被饿死,牧民没有了经济来源与食物来源对蒙古民族来说正是最大的毁灭。不仅是狼重要,在这个庞大的生物链中,每一样都不可缺失。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应当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因为一己私利去扰乱生态系统,不然会有毁灭性的后果。还有,做人要拥有一些狼性,不能像羔羊一样任人宰割。现在,我们中华民族就像是一个羊羔民族,没有狼的机智、勇猛,更没有狼的骨气与尊严。但愿我们能够做到书中所表达的一切。

初一:蔡郁婕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生活需要寂寞

500字 初一

生活是七色板,有劳动的疲乏,有休闲的安逸,有挫折的苦痛,有成功的喜悦。我觉得,生活还需要孤独时才能感受到的寂寞。

我记得小学时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才华横溢,但毕竟年轻,心高气傲,浮躁不安,他因此丢失了无数机遇。他不服,去向一个人请教。那个人好像是写《围城》的学者钱钟书,钱钟书听完他的讲述,只说了一句话:耐得住寂寞,一时寂寞。耐不住寂寞,一生寂寞。我对故事情节的记忆早已模糊,却记住了这句话。

21世纪了,像我这样的00后,基本都是成天呼朋唤友,玩得不亦乐乎,我从未在哪个人的神态上看见寂寞的影子。

唐朝有一个很有名的宰相,叫李适之,他门客很多,因他有钱有权有势,后来他被李林浦害了,被罢相,成了一介平民。昔日的辉煌不再,同时,他的门客都走了,他看着这凄凉的场景,写出了“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的千古佳句。如果不是因为寂寞,他怎能看清门客的嘴脸,又怎能写出如此佳句呢?

秦始皇从小就在软禁中长大,在各地做人质,受够了无尽的寂寞,却在这段时期发奋学习。有一天他回秦,当了皇帝,他以在软禁中学习的各种资料和长期磨炼出的铁血手腕才统一了六国。

我们的生活需要动力,寂寞能给人动力;我们的生活需要成功,耐得住寂寞方能获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读后感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