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龙文化1200字以上

我们身边的龙文化

1200字以上 初二

中华龙文化如一条纵横千秋的丝绸,连续古今。它教会了我们感恩似缎光华的明月,如霜一般美丽;教会了我们感恩执手共话,契阔谈燕的同学;感恩那愿把爱永远洒在我们身上的亲人。那更是我们对龙图腾寄托对文化的思念和谢意,它温暖我心。

姥爷在我儿时的眼里是一个精通古今的“历史家”。小时候,老爷便开始对我讲起龙的故事,还因此特意买了一幅龙图腾,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直到现在,我的脑海里还不时浮现出那让我做出改变的图腾。

儿时,我最喜欢盯着家里的“龙”看。那日清晨,我到了姥爷家,暖阳透过窗户温柔地洒在那幅画上,映出祥和的光泽。姥爷见了我,指着这幅画惊喜地对我说:“怎么样,看出什么门道儿了?”我激动地跑到图腾下面,踮着脚、脖子够着够着地向上伸着,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那可以穿梭于千百年间的“神物”:它那粗壮的前爪、强劲有力的尾巴,让人望而却步,细细的胡须似在风中飘动。那条巨龙在阳光的映衬下骄傲地望着我,这时我再把目光投向姥爷,只见姥爷眼底流出一股暖流,说:“龙嘛,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这尊重也是老祖宗辈辈传下来的!”我永远都忘不了,忘不了这一幕,这让我终身感恩的画面。

随着学习渐渐忙碌起来,去姥爷家的闲功夫也就越来越少。但姥爷永远把它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就像把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地方一样。但那么大的画,还是条龙!放在这里怪瘆人的,可姥爷偏不把它拆下来。还总急着说,龙是育人之本,这尊重的传承,就是它最好的见证。这是姥爷坚信不疑的。

洒满阳光的那幅画,使我心中荡漾着一股暖洁的热流。这热流感恩的不仅是姥爷的那片良苦用心,更是龙文化激起了我心田间角落里的那片尊重。

时光流转,风霜了姥爷那本就不光滑的皮肤,变得更粗糙了,褪去了往日的色彩,记忆里色彩斑斓的世界渐渐离我远去了。

转眼期末考试已悄然在我身旁等候,每天的卷纸像一座座小山丘一样拔地而起,压力不言而喻。看着手中历史书上的龙历史,恰好让我想到姥爷那次教给我的龙精神,心中淌出的又是一股热流,这股热流像是重绽的花朵,让我心中的那股奋劲儿彻底地爆发出来。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同样地面临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看着满桌难啃的知识点,心情就像外面的天气一般。正窝火着,姥爷突然打来电话,邀请我去他那里散散心,正好换换脑子。我爽快地答应了。心中的兴奋难以抑制,便即刻启程。随着这心情的愉悦,似乎觉着这天都变得晴朗了。昔日的的图腾在一抹夕阳下格外耀眼地盼望着我的到来。我温暖地将头靠在墙上,再捧起书本复习难啃的龙历史。看向图腾,又一束夕阳洒来,正好射在龙眼上,金光闪闪。姥爷走了过来,看我紧皱眉头思索的样子,极认真地说:“看龙呢!这方面我行!”我向他投过一片质疑的眼神。“你怎么还不信呢,别看你学的东西这么高级,但只要是龙,我一定会!”话语中透露着坚定。说罢,我情不自禁地向左挪了挪。姥爷安静地坐在我的身旁,看着我书上的知识,长吁一口气。我得意地说:“怎么样,被难倒了吧?”可姥爷却平静地用手指向了那条龙,边指边说:“你呀,太没有定性。你现在再看那条龙。”姥爷看看我,撸了撸袖子又说:“你应该看到的是古人的智慧和坚持,那就是龙的精神。等你的心静下来,再看,如果看到了,说明你的心中已有了定性。那时候的你会比现在更不懈的。”姥爷继续用手反复地描着龙的形状。最后,手定格在了龙头和龙尾,说:“感恩——现在的坚持。”

霎时,我豁然开朗。夕阳的红霞,透过雨渍斑斑的窗户,洒下斑驳的树影。随着这彩霞,我和姥爷的想法恰好撞到了一起:尊重随着岁月的变迁;坚持随着历代的更迭似一条矫健的游龙在一片祥云中穿梭,虽已成为了回忆,但那永远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应该感恩和坚持的。那才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自己宝贵的的龙精神。

顿时,我感觉一身轻松。本是疲惫的脸上渐渐绽开一丝欢笑。龙精神经过姥爷的传教和我自己的领悟,似乎真的在我的身上起了效果。又一次大考之前,坚持就似我最后的王牌,我一路披荆斩棘,在我自己的战场上,夺回了属于自己的荣誉。姥爷看了之后,摸了摸我的头,欣慰地笑了。其实中华民族也应该继续传承龙的精神,在振兴的道路上,夺回属于自己的荣耀。

静守时光,点滴温暖,流年似水,画意诗歌。那龙图腾下的感恩,温暖我心。

龙文化

1200字以上 初二

寻找龙魂

他走在乱世的炮火中,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他在寻找龙魂。

这里是龙的故乡,中国。

他走在故宫里,这里是盛京,盛世之京都。清王朝的“龙脉”之所在。他希望这里有龙魂的影子,他开始寻找。他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看到了盘龙柱上的龙、殿门口戏珠的双龙、龙椅上的龙、壁画上的龙……到处都是龙矫健的身影,但没有龙魂,没有。

他来到了洛阳。这里有千古一帝的皇陵,这里是“十三朝古都”,这里是龙的起源。这里会不会有龙魂呢?他与兵马俑擦肩而过,登上丽景城楼,眼神掠过龙门石窟,却没有一丝丝停留。这里也没有龙魂,没有。

他终于来到了燕京。这里是幽州,是中国龙的龙角。如果这里也没有,那么这条龙一定已经死了。他在万里长城上穿梭,在天坛上眺望。但是没有。他来到了圆明园,他惊讶的发现曾经盛极一时的皇家园林,竟然早已被外国的侵略者付之一炬!或许这条龙已经死了。他想。

他放弃了,他认为这条龙的龙魂已经死了,迂腐的统治者已经成了侵略者的殖民工具;龙的疆域已经成了他人的领土;祖先瑰丽的传承已经成了苍白的灰烬;龙的子孙已经成了他人的奴隶。他漫无目的的走在辽阔的华夏大地上,却无处可去。他走到雪山脚下,突然,他看到山腰上有一条红色的纽带,那竟然是人?他好奇的追上去,究竟是什么人要攀登如此高耸的雪山?那果然是一群人,老老小小,老的已经鬓生白发,小的却还不到及冠之年。他们都穿着破旧的衣衫,顶着凛冽刺骨的寒风向前,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和他们军帽上的红星相映生辉。这时,他听到了隆隆的巨响,他惊喜的发现:这是龙的心跳!这条龙还活着,龙魂还没有死!龙魂或许就藏匿在这支队伍的某一处!他偷偷的跟着这只队伍前进。这只队伍走过了雪山,穿过了草地,从渺无人烟的荒野走进灯火阑珊的村庄,他们为村庄里的百姓带来了物资和笑脸。他从村民那得知,他们叫做红军。他们就像一只红笔,走到一处,就染红一处。

不止一次,他们遇到白色的敌人。敌人们都穿戴着精良的装备,但他们从不会畏惧死亡,这个倒下了,下一个还会补上来。他在这些人的身上,看到了他想找到的:龙魂。

红军来到了一条长河前,桥上不过寥寥几条铁链,对面是白军的碉堡。他知道,红军只有越过这条河才有生的机会,他也知道,如果他们越不过去,仅存的龙魂将会消散。

他担心红军会在这里折戟沉沙,那么龙魂就会在这里消散,如果龙魂消散了,那么中国这条巨龙,也会名存实亡。他闭上眼睛,为他们祈福。

红军发起了冲锋,冲锋号迎着白军的子弹发起了顽强的抵抗,红军战士们一个又一个攀上铁索桥,又一个接一个坠落。血红的河水带着战士们的遗体流去,有些苍老,有些稚嫩。他不知道,为了所谓的龙魂,或者他们认为的什么东西,付出这么多,值得吗?近了,近了,终于,第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对岸,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这时,远处传来了枪响:是援军到了!

他仰望天空,天还是那么黑,连炮火都照不亮。但最遥远的天边,升起了一颗启明星。

天终究是要亮的。

公元2018,他站在上海中心的最高层,俯视下面的车水马龙。事实证明,龙魂没有死,或者说,又出现了新的龙魂。

他寻找了很多年,走过盛京的清皇宫,走过洛阳的皇陵,走过燕京的夏宫。以为龙魂在故宫里、在皇陵中、在龙袍上,但都不是。

龙魂,在人心里,名为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