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靠自己750字

我可以靠自己

750字 初三

雪山上的风,真冷!

我也不知道我现在怀着怎样的心情。看着成群结队,相互扶持的人群,我长吁了一口气。

和他们不一样,我只有一个人。

一个人,一瓶氧,一部手机,一个包。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将独自走向雪峰山巅。

妈妈身体不好,有严重的高原反应。小孩子可能对雪山有着天生的憧憬,执意要去。当提出要独自上山时,我并没有想太多。妈妈沉默了很久,还是答应了,只是托了人照看一下我。年少气盛,我还是一个人独自上山。

我没有理会在观景台拍照的人群,一步一步踏稳了脚下的台阶。现已是三千五百多米,没走几步,我发现我显然是高估了自己的身体素质:手已被冻得泛出了红斑,腿脚有些僵,竟不住的发颤。我深吸了一口氧,努力调整呼吸。望向结伴而行的人群,一行清泪不住地涌出……可能,太冷了吧……

信誓旦旦地来,不可能就这么走了。我扶着栏杆,一步,一步。或是皑皑白雪过于晃眼,眼泪止不住地淌着。

如果爸爸陪我来,将会怎么样?

你要靠自己!这是他给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父母老师只能给你帮助,关键要靠你自己!”

“现在爸爸妈妈还能保护你,等走入社会,还是要靠你自己!”

“你自己的路要靠你自己去选!”

……

回想起来,从小到大,我都是在“靠自己”的声音下长大,但虽是这么说,父母难免也会插手进来。大大小小的“靠自己”都没能实现,但我知道,这次,我可以。

这次,我真得可以靠自己。

在蜿蜒的雪峰山道中,会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一个冻得满脸发白、嘴唇发紫的女孩子,没入人群,又出现在雪峰之巅,“4680”的石碑旁。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她做到了。一个人,一部手机,一个包和一个空荡荡的氧气瓶。

山顶的空气很好,没有了那种让人窒息的压迫感。回望那些打着霜的木阶,心里一阵泛酸。我跟爸妈视频,跟他们说,我做到了。

我做到了,肯定自己,靠自己,我可以。

山顶真冷,我的心却很热。

以焦点为话题的作文

1000字 初三

正襟直立于升旗台,手中话筒如烫手山芋。台下,近千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所经之处,空气都是四散逃逸。于我而言,观众的面孔清一色化为肉色针眼,模糊了其上的表情。相反,我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观众眼里。

这景像一如数月前在班上做的那场即兴演讲。彼时,准备不足的我在台上支支吾吾,五指死死攥住裤缝,冷汗从额头流到嘴角,全班的目光也是这样,齐刷刷地聚焦。整个过程唯一的亮点就是我无措的滑稽相。

这两个时刻,我感觉整个宇宙都被极致地压缩,折叠成一个点的大小压迫在我身上。但不同于那黑暗往事的是,这次我有备登台。

可能觉得升旗仪式不得随便敷衍,可能有着让人自信不起来的前科,老师把任务交给我的时候,我的神态,就像是……火山脚下那种蛆状的死灰色的熔岩,同时词汇量立刻缩为一字:不。

经过两人之间多次“你循循诱导我一口否决”的对话后,老师终于提出让我自己去找替代人的方案。回到教室,我却不觉多么轻松,思考的首个问题并非找谁代替,而是自己是否该放弃这个咸鱼翻身的机会。一方面对重蹈覆辙惧怕万分,一方面又不甘那个窘迫的形象留存心里。这颗棋下在哪儿,心里始终没个定数。

看似是迫不得已,却又合了我部分心意地,班上所有大神的推辞都以一种微妙的共性,成功让我放弃了老师的方案。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礼拜,前所未有的压力降临头顶。演讲初稿就有洋洋洒洒近千字,加上批注,让我提前体会到了高中生活。每天放学跑老师办公室成了日常;每节课间玩闹声中埋头苦干的身影成了固定的风景;紧张地写背稿子成了全部生活的焦点。

时针和分针在深夜十二点的空气中交汇,疲乏而颓唐。书桌前的我,眼皮上挂着千斤的铅。撕落的草稿纸满地都是。课本封面上、桌上、甚至手背上我留下的足迹赫然如催命的符咒,几近将人逼疯。

把头埋进臂弯,教科书式的后悔第N次浮上心头。给我的只有一个星期,要给出足够推翻以前那个窘迫形象的完美演讲,难如登天。

拖沓步子来到镜子前,想着最后练一遍就滚去睡觉。看着镜面那头一个消瘦枯槁的自己,背词时像干瘪的柠檬一般机械张合的嘴唇,头一次觉得自己要被天大的压力击垮。

唉,反正都没有退路了,倒不如一鸣惊人试试看。夜以继日的努力下,一套总算称得上完整的演讲出炉了。形同儿戏,但的确是掏心挖肝儿的出来的作品。

那一天终究还是到来了。等待上台的时间里,只感觉四肢是被生锈的铁棒支撑起来的。等到自己的名字在脑中留下一个模糊的听觉印象,我迷迷糊糊地走上台,面对大庭广众犀利的目光,那种逼人窒息的压力感卷土重来,把我拽入不堪回首的往事之中……

几秒钟的沉默后,在凝固的空气中,我微微张开了嘴唇。不管接下来我要说什么,是何等的干涩僵硬,先前那个窘迫的形象已然不复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