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1200字以上

匆匆那年

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清晨,晨曦中,窗外雾气与玻璃纠缠,繁衍出一层白蒙蒙,附着在偌大的落地玻璃上。廊灯的暖黄映衬着壁灯清光,我坐在阳光长廊的藤椅上,静静地等待这一壶茶汤的盛开。

室内,水汽开始蒸腾,弥漫了空间,似乎温暖了这个冬天的清晨。随着水汽曲曲折折的蔓延,我的思绪回到了昨天晚上。

昨天难得的在公司待了一天,上午确认一些合同与场前样板的事宜;下午接待了胜和彬,胜问我:“是不是在公司的?”

我说:“是的,今天在。”

他说:“一会儿过来。”

不多一会儿,他和彬就过来了,带了一套实木的茶台过来。我都全然不知道的,只是后来他让我看的时候,我才知道。直想说不要,但貌似我们原本就是关系不错的哥们,要是我如此见外那也就没啥意思了。

说句实在话,可能是我的不是那么好的习惯,但是事实上,一般的人请客我不会去,不是认可的人,连他请我喝饮料我也会用各种理由推脱,比如:“我不喝碳酸饮料,我不喝酒,我不喝咖啡,我有水,我不喝茶等等。”事实上,我都喝,但是很多时候我会拒绝别人的恩惠。常言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我不想被人拿短。

所以,不认可的人,吃的,我动;送的,不收;玩的,不会一起。比如送的,就算送来了,我也会变着法儿给送回去的。认可的人,只要是自愿的,金山银山送来我都敢要。

我觉得这可能是我所不好的习惯吧。

后来,装好了LED显示屏,我们就在屏幕上写下了我们想要表述的内容,朋友问我用那个屏幕做什么?

我说:“做节日祝福语,做业绩展示,做文化宣导。”

晚上,回到家,我做的晚饭;吃晚饭之后,学了一会儿英语,媳妇帮我烧了一壶热水,我就边看书边泡脚,然后Sami跑来咪咪的围着我转,我看他是一天没有见着我,想要和我撒娇了的,泡完脚就抓住Sami,放了小半桶热水就就开始给它洗澡。

正在给Sami洗澡的时候,严中武打电话给我了。媳妇接的,我说:“你跟他说一会儿我打给他。”

然后就迅速的给小猫洗澡,用热吹风给它吹干,然后给严中武回电话:“在干嘛?”

“在宿舍,准备睡觉了。”

“这么早,才22:00呢。”

“一天从早到晚,安排了很多事情,能不累啊?”

“都怎么回事呢?”

“早上7:00左右起床,洗漱,早餐,步行20多分钟去上课,8:00上课,提前15分钟签到,上午上课,下午上课,晚上上课到21:00.”

“是不是有点回到上学时候的感觉?”

“上学时候都没有这么累的。”

“哈哈,说吧,啥时候,能来我这儿?”

“26号,下午。然后27号早上就要回去。”

“好,到时候我来接送你。”

严中武,我一个哥们。高中时候我们是同班同学,后来他在贵阳上的大学,我在从大学出来那边还专门去找他玩过。

再后来大家都各种工作了,他在老家混政体,我在外面混商圈。这次也是一次全国的什么村官培训,然后被指派来的。足见得还是用心做事情的,不然怎么也轮不到小吉姆同学的。

和他通完电话,我回忆着那些年的事情,想着想着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冬天,温兜,竹篓编制的,里面有一个陶制的碗,碗里燃烧的是炭火,炭火的温度正好用来取暖活着在冬天里烘干衣帽鞋袜。

油漆罐,打孔,穿铁线,然后放入燃烧的炭火,如果炭火然的不够旺,那就摆动手臂呜呜旋转,让炭火在更多的接触氧气情况下燃烧得更好。

小棉袄,常常是外婆和妈妈亲手缝制的,买棉花和布料,量体裁衣,一针一线的缝制,那时候的衣服总是要比我们的身体大一号,为了防备我们日渐长大的身体,来年,来来年还能继续适应衣服的号数。

保温鞋,就是现在的棉鞋。爷爷常常有,我就偷偷穿。有一年,二姐夫给我买了一双,心里那个乐啊,爬波上坎的奔走相告,生怕小伙伴们不知道。

小西装,三姐买给我的小西装,陪伴了我童年,爱好美好外在的心二三个冬天。

匆匆那年,我们在冬天的寒风中,和严中武、花猫等把别人的铁质水管花费了不少时间折弯折断,换取了好几百块的零花钱。

匆匆那边,罗太其,张乾涛等等,有人背背篓,有人望风,有人行动,扫荡了不少的青菜,白菜、萝卜,卷心菜。

匆匆那年,在云南的那边,张应,唐跃辉、赵兴朴、朱启贵、李宏举,我买你一起步行5公里吃火锅,步行10公里爬山看庙。

匆匆那年,在厦门,大街小巷,鼓浪屿、厦大、集美、翔安、同安、海沧留下我们挥洒的青春和一腔献身业务的热情。

匆匆那年,在重庆,有雨的午后,我送走了丁洪双,送他去了万州,因为在重庆,我们实在是混不去了,吃饭都成了难题。

匆匆那年,我、阿珍、嫂子、双哥、李春伟、唐龙、周凯、宋大哥、鲜伶丽、叶笑秋、阿君、黄俊文、程晚霞,在道滘的靓骨汤,喝汤,吃菜,侃大山。

再有一些年,我们想告诉大家,匆匆那年,我在野狼魂道滘南城的公司等你,可是不曾看见你的踪迹,可是我不曾忘记那些曾经。

匆匆那年,我们为自己的梦想努力,为我们更好的相遇奋斗,为我们即将到来的春天,继续、积蓄。

匆匆那年,你告诉我,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明日过节,不过不是我们过节,是基督们的节。不过还是祝福匆匆那年的你们节日快乐。春天不远了,继续、积蓄。

匆匆那年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提笔难成句,思无妄,愿如常,暮暮朝朝,树翠人却老。容颜已非昨,发如雪,鬓微霜,问问雪雪,尘扬心无恙。

                                                                                                                       ——题记

伴一场雨,江南终于走向了晚秋。

那时年华正好、青涩如初、就这样走过了三年的时光;风雨兼程、恍然一梦、似乎杯中的茶还温着。那些一起同行的人,却或东或西走的匆忙,天气不算冷,心却冷的有些落寞。

又是一场雨,记得中考前的最后一天课也是下着雨的,每个老师走进来上最后一堂课时每个人都给予了掌声,老师应该也是强忍着泪的吧。尽力的讲着课,而我们也望着老师尽力的回想。

班主任还是一副黑框眼镜,长衫也有些皱了。像刚进班时一样,方方正正国字脸,看起来似乎人有些严肃,真正上过他课的人才会知道,即使正儿八经的上课,那带着浓重的乡音的数字符号总是让我们不自觉的笑、模仿。每当底下笑声一片,他总是扶一扶那眼镜,用那不知拿了多少年粉笔的手在胸前不间断的摇,嘴里还轻声念着:“看到这,看到这,肯定要考的,你们再不认真还考什么考!自己趴到火上去烤。”想到这里,嘴角仍微微上扬,一股淡淡的思念渐渐萦绕。

语文老师,一位个子不算高的长者,从“二月春风似剪刀”到“西北望,射天狼”有幸以还算不错的成绩成了语文课代表,经常去办公室时,老师每每见到好作文,喜欢把眼镜往头顶一挑,身体微微向前倾,仔细的看着。尽兴时,竟直接写起评语来,行云流水。老师的字时平生来见的最漂亮的,道劲有力,认真时如星罗棋布、排列齐整;狂放时似惊涛骇浪、澎湃汹涌。而我也不去打扰,只默默的侧立在身旁,直至写完。老师才缓缓抬头,像是看见了我,又不太确切,眼神微眯,连忙扶下眼镜。“李敏,不上课吗?你怎么来了?”老师甚为惊异,“老师,这,这节语文课。”老师似乎明白过来,拍了拍脑袋,便与我一起整理起教案,到了班上,老师首先给我们每个人深深鞠了一躬,“对不起,老师迟到了。”这句话到如今我都不能忘记,师者,父也。一位已经在讲台上站了三十多年的师者,能向学生道歉,还是那么恭谦,未等我回过神。老师已经径自讲起诗词来。三年曲终,最后一次走出教学楼,只见到老师一个人在楼梯口抽烟。一根接一根,听着一声声老师再见,微笑着点着头。我不知道老师是什么心情,倘若是我,一定做不到风轻云淡,现在回想起,老师用自己的言行,给我们上着要懂得承受的最后一课。

历史老师对我的帮助应该是最大的,对于历史,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与兴趣。自恃甚高,总以一种张扬的姿态听着课,时不时肆无忌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老师却毫不在意,与我辩驳。每每我都面红耳赤,虽然往往激烈,但输的人总是我。有时下课还在争执,三年来亦师亦友。有一次不经意问老师为什么这么纵容我,老师脸上挂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她捋了捋长发,说着“文科的问题,从来没有对与错之分,个人理解不同而已。”说完老师又换了种神情,叹了口气“现在的学生压力太大了,中考、高考这些方式能造出合格的机器,却造不出人才。人才,人才,有自己思想的才能称为人才。”老师又拍了拍我的肩:“坚持你自己的想法吧,做你自己认为对的事”从老师眼中,我仿佛看到了一种叫希望的情绪。

上个月,又见了老师,她搂着我,站在当年教学楼那棵老榆树下,树依旧青翠,老师却愈发苍老了,柔和的阳光,顺树影而下,老师的鬓角也渐白了,与阳光交映在一起,秋风拂面,却让人呛得有些揪心。老师还是微笑着,问问我近期的状况,听见我说很好,老师笑了,像个孩子一样,我们聊了很多,人生,理想,只记得老师最后说的一句话:“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唯一公平的,就是每个人都会老去,世界属于你们年轻人。”老师替我拉了拉我的衣角,又宠溺的摸了摸我的头,至今忘不了她的手,有些糙,或是执了很多年粉笔的缘故连手上都有一层白色了。老师走了,走向了那些青涩如当年的学弟们,突然有些羡慕,羡慕那些纯真的他们,起码,还有老师陪着。

老师走时脸上挂着笑,可总觉得有几分萧索况味。的确,老师把所有的青春与热血献给了三尺讲台,老师不再年轻了,老师能做的,也仅仅是把希望的火种交予我们年轻人吧。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家与学校是有一段不远的路的,路上万千繁华、行人匆匆。突然有些迷茫了,脑海里总浮现着对未来的憧憬,对比现在的学海无涯、怅然若失。记得有人说若有来生就做一朵夕颜,暮开朝落、活得精彩。夕颜,也称牵牛。月光,江南的春总有它们装点,见得也多,只是未曾想过要做一朵夕颜,转念一想,倒有些人像这些花,许多走过三年的同学由于学业困顿,转而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她们正耗着为数不多的青春年少,挥霍着父母的辛劳血汗。醉生梦死的活着,着似潇洒、畅快,实则凄凉、悲哀。秋意渐浓了,一片落叶径直飞到了脸上,火辣辣的像一个巴掌,不自觉的缩了缩,用尽可能温暖的方式行走着,“应是晚秋了,”每个人都从心中轻声念着,突然又像想到什么,猛得怔住。放缓了步子,默然的看着纷纷扬扬的落叶或匆或缓,不尽相同,旋转,一抹释然的微笑浮现。

不如安然的做一片落叶,从青至枯,安安稳稳,青时为旅人遮阳避暑,枯时即使纷扬也做真实的自己。“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使平凡也能预告整个世界。又有些明白老师们的用心良苦,都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对于老师,每一位学生都如花如叶,老师改变不了他们是夕颜还是梧桐叶,老师能做的,只是从自身的阅历和感悟,教会我们。与天地相比,每个人都渺若微尘,做最好的自己,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敢于承担,敢于直面挑战。老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薪火相传的精神。

学海无涯,师者如舟。

                                                                                    ——致我敬爱的老师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