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文,理不理900字

文不文,理不理

900字 高三 记叙文

眼前有两道门,一道门上写满了“之乎者也”,另一道门上写满了只能二选一,这是规则!

文科,理科,对于我这样文强理也强的学生来说,二选一是很难的,若上天再给我一个选择,我会毫不犹豫的倾向第三个选择。当然,怎么也不能跨入不属于自己的领域。

先表明一下自己这边的立场,我,一个桀骜不驯的高一新生,要学理。理由:我妈说的!很简单明了,你不服都不行。曾有个朋友劝过我:“孩子你一定要学文啊,看你脸皮够厚,啥话都敢说(听起来不像夸),说不定哪天你家祖坟冒青烟,让你娃子开窍了,当上了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你可以说说历史,玩玩政治嘛,所以陪我学文吧!”我先是对他一阵叹息,然后告诉他:“娃儿,你不知道啊,母亲独裁害死人啊,有些事不是自己随便能决定的。”不久之后,他也对此话深信不疑,不久有多久,就在第二天,分科表交上去了,他一脸吃屎的表情,用同样吃屎的口气对我说,他报理了。我先是一愣,然后满目感激之情对他直点头:“我们仅相处几个月,却留下了如此深厚的感情,你为一个朋友竟不惜改变自己的选择!太爷们儿!太够义气了!年轻人,你感动我了!”他斜着眼睛看着我:“滚!想吧你!我妈决定的。”

很有一部分高中生出现过这种情况。如果在家里问到学文学理,家长会先告诉你,他们很尊重你的意见,一旦意见不一,大概会出现如下劝说:

“孩子学理(文)吧,学理(文)有前途。”“不,我拒绝”拒绝没关系,我有嘴,我会继续劝的。

“孩子学理吧,你看我们楼上的张三叔叔以前就学理,随便选了个专业,工作了,公司老总天天开车接他!(孩子学文吧,你看我们楼下的王麻子姐姐以前就学文,现在都出国当教授了!)”“不,我拒绝”拒绝没关系,你会服的,我会继续劝的。

“孩子学理吧,学理好找工作,工质又高!学文没几个好专业,前途很坎坷!(孩子学文吧,学文可以直接当官!学理的只能给你打下手!)”“不,我拒绝”拒绝没关系,你会相信我的,我会继续劝的。

“孩子学理吧!你看你叔叔以前学文,现在都拿不到工资!(孩子学文吧!你看你舅舅以前学理,工作后啥也做不好!)”“不,我拒绝”拒绝?你小子不要无理取闹啊!小孩子这么不听话!

“学理(文)!”“不,我拒绝”不要惹我生气!不然…

“学理(文)!”“不,我拒绝”后果很严重啊!

“滚出去!”“…别,我妥协了”你早该这样了!

当然,也很有一部分明主的家长,没有那么多废话,分科意见表直接让你自己填,他只用签个字,你自己的路由你自己去铺。但天下家长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你好,想必都知道,抱怨一两声就算了,你只要好好干活就是(说到这里,自己心里有点虚)。

文科也罢,理科也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文不文,理不理,何时是个头?毕业就到头了…

文人与秋

800字 高三 议论文

翻开厚重的中国文学史,惹眼的的是文学历史所拥有的艳丽光环,抢眼的是杰出文人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刺眼的却是文人们为世事落下的清明泪珠。

中国文人好多愁善感。他们大多都是仕途未成,进而转为以文学创作来表达心中的积愤。其中以叹老忧国者居多。“中原北望气如山”的陆游,“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杜甫,“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苏东坡等等。似乎在忧患中,文人们往往能做出经典的文句,流芳百世,为后人直至我们传诵。如此看来,面对这可口的文学美餐,我们好象应该对当时的动荡的时局心存感激。但是有谁会了解这些文学作品需要文人们倾注多少的悲愁和哀痛。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尝尽了世态炎凉的苦涩滋味,于是文人们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人生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就,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秋,隔于夏末冬初。已过去的是炎热繁华的夏天,将要来的是寒冷凄清的冬日。一阵秋风一阵凉。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在秋天生活,好象是即将行刑的死囚,明知前方是断头台,但脚下走的却是唯一的路。秋天在某种意义上作为“由盛转衰”的象征,就成了文人们抒发情怀的“黄金时间”。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到: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有很浓重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多。随便翻翻唐宋诗词文集,没发现赞春绘夏评冬的诗词有可能,但若没看见写秋的作品那就太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登临送目,正古国晚秋,天气初萧”,“红藕香残玉簟秋”……秋天的萧索,冷清和衰败注定它将成为文人倾诉的对象。

从“愁”字的构造也可看出,秋天的心情自古便于“愁”有着不解之缘。秋天,它渗透了中国一千多年的悲愁,它饱含着几乎所有国破家亡的愤恨,秋天其实也在哭泣!

你听见秋天的泣声了吗?风儿赶来劝慰,叶儿为之憔悴,就连天空也为它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黑纱。这是秋天的情感,这是秋天的伤怀。这其实是古代文人留给我们的深深忧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记叙文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