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亮起的七盏灯1000字

深夜亮起的七盏灯

1000字 初三 记叙文

那一夜,我们无眠。 

七盏充电小台灯在黑暗中发出明晃晃的白光,安怡在我怀里止不住地啜泣,然后用颤抖的声音说了句:“有你们在……真好。”

刚开学的时候,一看到宿舍竟然是八人间,我们都互相抱怨,拖着自己的行李箱,在这个狭小闭塞的宿舍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开始了一起生活的日子。

人多地少,自然少不了矛盾,你的洗脸盆占了我暖壶的位置,你洗的衣服水滴到了我的拖鞋上,你的箱子挤了我的箱子,八人间似乎永远也不能安宁。安怡总是向电话里的老同学抱怨自己的宿舍条件有多差,楼有多破,早知道当初就不来这里上大学了等等。

安怡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八人间有什么好的。她是我的对铺,高高瘦瘦,留一头似瀑布一般的黑色直发,从小娇生惯养的她,没有住过宿,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过惯了一百多平米大房子的宽敞豪华,突然让她挤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屋子里面,任谁也会发发牢骚。

周末的晚上没有课,我们在宿舍各干各的,我抱着一本小说津津有味地看着,正看到激动的部分,突然一声尖叫打破了整个宿舍的宁静。我向安怡看去,她把手机往床上一扔,抱着头大声哭喊,腿像抽搐般乱蹬,我们赶紧问她怎么了,她用手指指手机,含混不清地说,鬼,有鬼。我赶紧跑过去,爬到她的床上,然后一把拿过来她的手机,上面是一段播放到一半的视频,发件人是一个男同学,我立马明白了。

那个男生无聊得很,给好几个女生发恐怖视频,起初是很平静的画面,然后突然来个女鬼的脸,无非是些小儿科的吓唬人的东西,但是安怡害怕了,她是我们宿舍最小的女生,胆子也是最小的,她平时最怕黑,怕一切与恐怖沾边的东西,所以这次的玩笑开大了。

我抱着她颤抖的身躯,她的泪水还大颗大颗地往下掉,我轻轻拍着她的背,告诉她不要害怕,我们都陪着你呢。渐渐地,她平静了下来,虽然我们已经把那段无聊的视频删除了,可是她依然不敢再动她的手机,仿佛那个女鬼真的会从里面爬出来一样。

就在我们以为没事了的时候,突然到了熄灯的时间,宿舍变得一片漆黑,我听到她大声尖叫了一下,用手捂住脸使劲摇头,声音沙哑地说着她来了她来了。那个时候,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把自己的灯都打开,于是,一盏又一盏充电小台灯亮了起来,在宿舍的各个方向,散发着明亮的光芒。

七盏灯,在窗外一片漆黑的时候,屋子里面却是亮如白昼,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喷涌而出,七个人,在黑暗中为她唱着欢快的歌曲,给她安慰,给她温暖,给她爱。

谁说八人间只有拥挤,谁说八人间都是矛盾,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七盏灯光就可以照亮整个屋子,八颗心也因为距离越拉越近,我们在黑暗中聊着各自的趣事,一夜无眠。

七盏灯的光,比不上明亮的太阳,但在她的心中,却是那么的耀眼。那一刻,团结起来的友谊,足以驱赶所有的黑暗与恐慌。我才真正发现,深夜亮起的七盏灯,散发出来的爱的力量。

咀嚼传统文化——记一次意义非凡的读书讲座

1000字 初二 日记

今年的4月23日,将迎来第19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迎接读书日的到来,柳州晚报组织小记者们开办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读书讲座”,廖绪良老师让在座的小记者及家长们咀嚼到了传统文化的真味。

9点半,活动开始了。首先,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廖绪良老师。廖绪良老师从事国学教育11年。他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与家庭、学校德行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多次进行公益讲学,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接着,廖绪良老师走上讲台,活动一开始,他便向我们揭示了读书的意义。“付出的多,收获越多。”“读书是支撑着一个人强大的精神动力。可是从柳州到北京你可以搭‘11路’,你可以骑自行车,也可以坐动车、坐飞机,如果为了快速,你肯定会坐飞机对不对。这就是了,优秀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卓越。”廖老师用风趣的语言逗笑了大家。“我们说白话文是朗诵,古诗文呢则是吟诵。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说到此,他用他独特的调子吟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语气时而连续,时而停顿;语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渐渐地,我的脑海里好似浮现苏轼在皓月当空下赏月饮酒,思念亲人的场景。我也发现,通过吟诵的方式,能更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

“学习吟诵《论语》那会,我常常晚上睡觉都会吟诵醒。感到很奇怪,是谁在吟诵啊,后来发觉,原来是自己啊!”廖老师用他那一腔桂柳话讲述了自己学习吟诵的经历。他告诉我们,吟诵是记忆、理解古诗文最快的方式。我想,老师也正是到了“睡觉都在吟诵”的境界,才获得了今日的成功。然后,他便又吟诵起了杜甫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看,是不是像今天的雨一样呢?”他一语又把我们逗笑。接下来,他带领大家用平调吟诵了《游子吟》。大人们轻轻跟着廖老师吟起来,现场的某些小同学也十分认真,摇头晃脑吟诗的样子,还有几番古圣先贤的模样哦。

廖老师还把身边中例子和《弟子规》里的“七个态度”结合阐释。“七个态度”分别是孝、责任的承担、悌、诚实、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学习收获知识。最令我影响深刻的是老师举的一个12岁女孩的事例。女孩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将她养大,有一天妈妈生病了,让女孩帮她倒杯水。女孩却给了她一个白眼,说:“自己倒不行么?”真是令人寒心,在座的许多家长都无奈地摇了摇头。都说百善孝为先,可女孩这样的做法,孝心何在呢?“长者先,幼者后”这是廖老师一直强调的,我觉得我们作后辈的,也应该那样做。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很快就结束了。最后,廖老师说,吟诵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我们能把这份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下去。然后用一曲《在水一方》结束了今天的讲座。大家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想一定都学到了许多东西。

在中华民族五多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传统文化源源不断地流入,体现出别样的风采,吟诵也是其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传承下去,别让它浓烈的真味散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