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坚守生命》有感800字

读《坚守生命》有感

800字 初一 议论文

近期闲来无事,便找了个机会在咱们村的图书馆里一下子挑了五本书,并且拿着像宝贝一样的它们很快回到了家里。

放在最顶层的那一本书的名称叫做《坚守生命》,当时觉得,除了这个名称有点庄严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吸引不了我。耐着性子读完了第一章,我彻底被里面的每一个文字都吸引了,不是说有多么华丽的语言,而是因为这本书就像是一部苦难与奋斗并存的电影。

书中讲述的作者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了诸多诸多的性命之灾。她从出生就奄奄一息,幸好有她最慈爱的外祖母将她悉心照料,喂养成人。后来参了军去了内蒙兵团,当她听说远方的母亲已是重病在身,出于那种血脉的相连,那种千里之外的隐隐的思念,便千里迢迢的坐车回老家,结果在途中,在漆黑的夜色下,这个一心想要见到母亲的女孩被一列火车头压了过去。

从这次车祸之后,人们会肯定她以后的命运如何如何,她的人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转变,也许,这会是一种必然的结局,但是有一种精神是无坚不摧的力量,是亲人,是生活,是美好的人间!其实,她可以从此堕落,从此失去信心,好像是一个非常让人值得同情的借口。

但是,她没有,她也不可能就这样甘心做一个安安稳稳被生活摈弃的弱者!

经历劫难,甚至是生死考验之后,我坚信最初她会像大多数不幸的人感到陌生、感到悲催、感到无所适存!从适应假肢到下地走路,再到寻找工作,然后组建家庭,她像正常人一样过着她渴望的生活。

再到后来,他的外祖母,有着性命之恩的这样一位老人,她的亲生母亲都将双双理她远去!孤单和悲痛再一次包围了她,没有退缩,没有绝望,在她失去一条腿的那一刻起,来自社会的人间的真情让她激动不已,直至今日。

想到这些,我仔细考量了自己一番。没错,自己也的确有过一些生命的挫折,让我变的冷漠,变得麻木,变得不通透了。那么,我这个眼前的这个人,这个巨人!我又该如何评价于她,我的郁郁寡欢,我的安定会有怎样的一种结局呢?

平凡的生活是幸福,平淡的生活是健康,拼搏的生命是精彩,不屈的生命是伟大!

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应该感谢命运,上帝将他的爱子钉上十字架,是爱与成全;命运历练我,又何尝不是它的良苦用心和刻意的的雕琢?

因此,唯有感恩,才让生命能够恪守到最后一秒钟,淡淡地芬芳着,爱着,好好活着!

读《基度山恩仇记》有感

1200字以上 初二 应用文

曾经,作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大仲马对他的作品创作风格做了这样一个自述:“在文学上,我不承认什么体系,更不树什么旗帜,娱乐和趣味,这就是唯一的原则。”大仲马的意思大概是表明他的小说只是通俗小说。的确,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的文学作品,而大多都属于通俗小说,像《三剑客》《风雨术士巴尔萨摩男爵》等等这样的通俗小说多如恒河沙数,但我认为,《基督山恩仇记》可说是数一数二的佳作。这不仅是其拥有读者数量之多,就其历久不衰的时间之长而言;而是就其艺术上的精湛的技巧上的完美才下此论断的。毋庸置疑,《基督山恩仇记》是通俗小说的典范之一。

1844年,大仲马开始创作《基督山恩仇记》,属于当时的“报刊连载小说”。十九世纪初期,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随之报刊连载小说也应运而生,这是报纸吸引读者订户的重要手段。写报刊的作者大概有大仲马、欧仁•苏、苏利埃、费瓦尔等一大批,也直接影响了巴尔扎克、雨果、乔治•桑等作家。更重要的是,报刊连载小说“在这一革命中起了重大作用:它在整个浪漫主义时代深深地改变了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极大地促进十九世纪成为小说的黄金时代。”报刊连载小说为十九世纪法国小说的空前繁荣并达到发展顶峰作出了贡献,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因此,给《基督山恩仇记》恰如其分的地位,背景考察是不可不考虑的。

把《基督山恩仇记》看做通俗小说中的典范是确当的,因为这部小说具备了优秀小说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对一般的小说也有借鉴作用。

《基督山恩仇记》的第一个艺术特点是:情节曲折,安排合理。

小说一开始便紧紧吸引住读者。十九岁的爱德蒙•唐泰斯,远航归来,准备结婚;他年轻有为,做了代理船长,前程似锦。可是,他的才干受船上作为会计的唐格拉尔的嫉妒,在唐格拉的策划下,他的情敌费尔南向当局告了密,诬陷他是拿破仑党人。于是飞来一场横祸;在他举行订婚仪式时,他被当局逮捕。恰巧他的案件牵扯到检察官维勒福的父亲,维勒福为了护其父,将唐泰斯毫不留情的打入死牢。这一开始为下面做了铺垫。唐太斯在牢里巧遇法利亚神甫,两人通过地道互相往来,在这期间,他学会了许多知识和知道了一处宝藏。法利亚不幸中风死去,唐泰斯计上心来,他钻进法利亚的裹尸布,终于逃出虎口。这只是小说的序幕。唐泰斯根据法利亚指点,找到了基督山岛,摇身一变,成为了亿万富翁,改名叫基督山伯爵。他得知船主摩雷尔曾为他真心实意的出过力,并资助过他父亲;当船主不幸破产准备开枪自尽时,他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替船主还清了债务,并送给他一条崭新的帆船。小说重点写基督山伯爵复仇的经过,将三个不同的仇人给予不同的惩罚,费尔南夺人之妻,出卖恩人,结局是妻子离他而去,他身败名裂,儿子不愿意在为他战斗,他只得以自杀告终;维勒福落井下石,又企图活埋私生子,结局是妻子儿子双双服毒死去,面对穷途末路他发了疯;唐格拉尔是陷害唐泰斯的主谋,又逼唐泰斯的父亲贫病饿死,基督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受骗,终至破产并让他忍受饥饿之苦,他被迫把骗来的钱如数退回。这样的结局使复仇情节不呆板,而是富有变化,其中又穿插了许多惊险的场面,如:卡德鲁斯在风雨之夜谋害首饰商,夺取了五万法郎;在罗马附近出没的绿林好汉,利用狂欢节进行绑架活动;维勒福企图活埋私生子,私生子暗自被基督山手下的一名仆人相救……这些情节又不游离于主要情节之外。这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写法运用的恰到好处,每个小差曲都写得很紧凑,很自然,但又没有喧宾夺主,相反是为情节服务的,一环扣一环,小说读起来繁复而不散漫,只觉得精彩纷呈,而无冗杂拖沓之感。

《基督山恩仇记》第二个艺术特点是:结构完整,一气呵成。

多卷本的长篇小说有各种各样的写法。有的头绪繁多,像一颗大树一样,枝繁叶茂,犹如一座花园一样,四通八达,在那些力图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如《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就是这样。但这种手法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结构上的失败。还有一种是先写人物,随着他的经历引出其他人物,其他人物的活动与此人的活动密切相关,构成了一个整体,像《克里斯丁》就属于这一类,很显然,《基督山恩仇记》的结构就属于第二种,前1/4的篇幅写主人公被害的经过,后3/4写主人公如何复仇。这种结构十分清晰。前面部分只能算个楔子。这是由这个楔子引出了后面的复仇情节,步步紧扣,引人入胜。

《基督山恩仇记》的第三个艺术特点是: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首先作者能从时代的变迁去刻画人物思想的变化和性格的形成。唐泰斯一开始是个正直单纯的水手,对生活的复杂性一无所知。他获得财富以后,开始变得老谋深算。虽然他嫉恶如仇,保持着正直的品质,但他已失去单纯的一面,变得铁面无情,手段凶狠。他的性格是在环境之中变换的,那个时代,唐格拉尔和费尔南在小说开头是个无赖小人,后来,唐格拉尔经营有方,成了银行家,他的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本质得到充分地显露,而费尔南的背信弃义又有新的发展。他们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七月王朝的“精华”人物的发家过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其实,《基督山恩仇记》在一些角度能给我们不同的启示,拿最简单的来说,像小说末尾基督山给摩雷尔的信中所说:“世上没有幸福与不幸,有的只是境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唯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感受无上的幸福。必须曾经想过死去,才知道生是多么欢乐。活下去,并且生活美满,我心灵珍视的孩子们,永远不要忘记,直至上帝揭示出未来之日,人类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巴尔扎克说:“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而关于希望,希望是一剂良药,有希望,有未来,怀揣着希望,带着等待之心去努力,未来就在你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