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友书1200字以上

于友书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亲爱的丫之,你好吗?

我们一起同班过现在却只能同校了。不知你是否还是那个三班的你,不知你现在在一班还好吗,不知你是否还是那么“没心没肺”呢,是否还留着我送给你的“天使”呢?(“天使”指我的真心)但愿如我所想。

亲爱的丫之,我发现现在的自己变成了一个爱怀旧的姑娘了。我怀念以前那坐在我座位前的背影;怀念一起挤公交车回家;怀念你优雅地身对我笑;怀念被你拉着东看西瞧陪你发花痴;怀念你让我当你的天使,让我帮你做着做那。而我从不拒绝,因为那是你。有时我也会拒绝你,哦不,瞧瞧我做了什么……看着那样的你,我有些自责,每当听着你的说教,我竟然也会在心里偷偷地笑。丫之,我怀念你一切的一切,这巨大的暗涌翻滚在你与我之间的每个擦肩而过。

亲爱的丫之,你快乐吗?

傍晚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当在我看完《课堂内外》中一位初三学生郑一写的《于友书》后,我想到了你。从2013年一月一日那天起,便开始下雪了。你说过你是极喜欢雪的,觉得那很浪漫,曾经,连你放资料的文件夹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一样的美丽图样,只是不知,你是否还是在用着那个文件夹。我记得你看雪时会笑,有时我也会觉得你的笑像翩翩的白雪那样美丽呢!可是怎么了?为什么你不笑了?是太累了吗?被这个所谓的“班长”压的太累了吗?真希望你不要再当班长,因为那样的你总是皱着眉,心事重重的,我曾这样想。

在那段时间里,我能遇见你最多的次数是在老师办公室门口的那个走廊上,就在你的老师找你谈话时,或是你办完事从办公室走出来时。与你擦肩而过,余光一瞥,我看见了那小巧文静的红色眼镜框下那微皱的眉。忽然,我觉得我好自私,为什么我可以那么快乐,好想把快乐分给你,好想再看到你的笑容。每当这时,我总会想到一句话:我们一直那么寂寞没有各自的精神寄托……

亲爱的丫之,对不起!

其实我从未想过我心里所想的有一天会成真。当那天你在公交车站对我说:你的语文老师想让你当语文课代表,可你却因为“当班长已经很忙了,不想再多一个职务了”这个理由,反而被罢免了班长做了语文课代表,你苦笑。其实这里面有任何人都不能理解的缘由,里面承载了太多的对自己的坚持,信任和责任感。我也觉得那对你很重要,是有一定打击的。那结果呢,当然是当了语文课代表了。丫之,对不起,我不该的……有些话对你说了也只是徒增你的伤感。

亲爱的丫之,你我都长大了吗?

丫之,你最喜欢来四班了对吗?我多希望你是来找我的,可是我知道不是,而是让我去帮你叫玫霜。尽管这样,我心里还是会小小高兴一下,因为毕竟你还是通过我来传话的,并没有完完全全丢掉我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仅此而已,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我想和你说话,于是站在了你的旁边。当你问我何时回家时,我笑着说:“末班。”你说我太文邹邹。可是语气跟从前差了好多。我忽然明白,我和你之间已有了一道无形的墙。丫之,你知道吗?其实我并不是过于文邹邹,只是因为喜欢语文,所以言语上成了一种习惯。哎,丫之,教我穿墙术好不好,让我穿过那堵无形的墙再次走进你的内心。可是不大可能呢,看着你和玫霜……算了,我装作没看到,我的心里小小的郁闷啊。当课间活动时,大家都出去玩了,可我却要假装在做作业,因为你也在外面,我怕跟嫌我文邹邹的你没有话题聊,他们说我太用功。可是,丫之你知道吗?我只是害怕出去。丫之,你长大了哦,我看到了呢!其实我也不是小孩子了,我也拥有了我自己的执念:追上你。其实我们也完全有时间烧掉曾经的胆怯与退缩。初一,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是我们人生中另一个崭新的起点。

丫之啊,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在失去后才会懂得去珍惜?

或许怀旧真的不是一件好事,从一个点、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甚至小小的擦肩就会浮想起记忆中的一切。亲爱的丫之,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我为了去寻找那些年的美好回忆倾尽全力。丫之,用心交的朋友是身体里的第二个灵魂。丫之,你就是我第二个灵魂,只不过我又是不是你的第二个灵魂呢?

愿你我,愿你们,珍惜与自己同行的第二个灵魂。

丫之。

《天使》,再赠丫之。(时光若静止,一切安好)

总是能看到

淡淡的

乳白色的光

她的身后

天使

总会有一双翅膀

天使

为什么会有如此伟大的力量

天使

are you ?

终于

有一天

我看到你的身上

散发出了

淡淡的

乳白色的光

你的善良与可爱就是那无形的翅膀

蓝天的力量

我终于找到

丫之,这是我赠于你的。不管你是否看到我都希望你能快乐,再次可爱的、优雅的身微笑!

——致胡赢之

于娟

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写人

抗癌女教师于娟辞世“生命日记”6月出版日期:2011-04-20作者:沈琦华;钱芸莱来源:i时代报从去年2月15日开始,“复旦教师抗癌记录”的微博打动了无数网友,它记述了复旦大学女教师于娟与乳腺癌抗争的片段。她渴望活下去,她渴望看到儿子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她渴望用爱去战胜命运的挑战。昨日凌晨3时,噩耗传来——无情的病魔最终还是夺走了于娟的生命。32岁的于娟给世人留下了一阙充满遗憾但却无法更改的“生命日记”。

生命的灯烛燃尽亲朋师长陪伴最后一程。“她走得很安详。”于娟的姐夫罗俊说,全家人都陪着于娟,送她走完最后一程。据于娟的导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说,最近一周时间,于娟的身体都不太好,一直在医院抢救。前天转到中山医院时,5个护士用了40多分钟时间,才从于娟身上找到一条合适的血管进行注射,打点滴接近6秒流一滴,因为几乎所有的血管都因为化疗而阻塞了。“她一直对着所有人笑,病痛的折磨下,她还如此坚强。”导师在于娟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也一直陪着自己的学生,心如刀割。

前天晚上9时,于娟失去了意识。家人和朋友都在病床前陪着她。昨天凌晨3时,于娟被宣告不治,告别人世。生命的残酷难测网上日记记录抗争和不舍。

于娟是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青年教师。2009年10月,她在骑车时闪了一下腰,感觉浑身痛楚。随后竟被诊断出患晚期乳腺癌。数月后,她开始在网上写抗癌日记。从最早患病开始写起,不仅有她对自己患病这两年的回顾,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悟。于娟写道:“名利权情钱,没有一样能够带得走。到了这样的境地,什么都不重要。不希望所有人到了生命尽头,才意识到这辈子白活了。”正是她的这份乐观和豁达,感动了诸多网友,也鼓励更多人坚强面对生活。

于娟的微博中,还记录着她对人世的无限眷恋,尤其是对儿子土豆的不舍。她在3月16日的一则记录中写道:“我怕等不到土豆长大,最近一直在教给他男人要干什么干什么……唉,没有人能超越时间,拔苗助长终究不会把2。5岁变成25岁。我努力陪着他,慢慢等他长大。”

4月6日,于娟最后更新了自己的微博:“天气不是很好,心情不是很糟,身体不是很妙,精神不是很差。就这样一个时而阴霾时而有些微阳的日子里,我爬上来写:祝我生日快乐。”“再远的飞行也要着陆,再长的旅行总会回家。2011年4月19日凌晨3时许,于娟辞世。几番生死,顽强抗争到底;下笔万言,生命日记传世。生命如斯,应无所憾……”于娟的博客就这样由他人代言划上了句号。

生命的意义延续70余篇日记将结集出书昨天于娟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无数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发起了悼念。于娟在复旦BBS上的网名叫做“bluemm”,而复旦BBS也是最早发起网上悼念的地方,老师和同学纷纷留言讲述与于老师相关的点点滴滴。于娟的博客和微博上,也是祈福声一片。网友“子末”在于娟的博客中留言说:“看到这个消息,真是万分悲痛。一直在关注娟,只希望娟能挺过去,笑看今后的人生。没想到,今天竟然是永别!娟,虽然你走了,但是我们对你,是无尽的钦佩和爱戴。你留给我们的,是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和珍视。你虽然走了,但是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同在复旦大学教书育人的新闻系教师朱春阳在微博上留言称,“眼睛潮湿了。一直说去看看她,一直相信她能走得更远。前天听说病情恶化,不料今早斯人已仙游。祝愿于老师在天国无痛苦,只快乐!”

于娟所在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昨天下午召开了追思会。同学们说,于老师留下的“生命日记”,其病痛的苦楚、人性的感悟,读来令人泪下,其实是一本最好的人生教材,教会我们如何去热爱生命,如何去抵挡困难。“一直以来,娟就像波利安娜一样活着,开朗、乐观,传递着生命的真善美。”于娟的好友郑培源告诉记者,按照于娟的遗愿,她的骨灰下周将送回老家山东安葬于公益能源林,追悼会定于4月23日上午10时在宝山殡仪馆举行。

于娟的家人表示,于娟留下的“日记”将于今年6月出版成书。“至少,会有更多的人看到我拿命写的东西,防微杜渐,不再像我这样,健康任意挥霍,幸福任意挥霍,到时候只能敲着键盘望着屏幕追悔莫及。”这是于娟曾经说过的话。

五年级:魏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