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的反射点800字

一件事的反射点

800字 初二 议论文

一件事的反射点

在今年暑假放假时,看到网上一张很火的帖子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点开了帖子,可当看完帖子时,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看吧!

在一个路口前,集中了很多围观的人,在人墙中是一个穿灰衣服的中年妇女,正推搡着一名衣着破烂的老人,嘴里还嚷着:“赶紧赔钱!”而中年妇女旁边站着一名20岁左右的女子,牛仔裤被划了两三厘米长的口子,被推搡的老人含着泪水不停地恳求着,手里捏着一叠1毛钱的人民币,而妇女却毫无反应。这时老人突然下跪,并给这对母女磕了10个头。看着下跪的老人,路人纷纷指责:“不就是破了一个小口吗?!至于这样吗?”而妇女却不依不饶。最终女人打了电话报了警,警察来了一问,原来是这对母女在过马路时,刚好老人骑三轮车而来,车上的铁丝剐坏了年轻女孩的裤子,中年妇女要老人赔50元,这才发刚才的一幕。中年妇女再次要求老人赔钱,而这一举动却引起了围观群众的愤怒,围观群众开始一块、二块拿给老人,就这样老人手里开始有了一块、二块、五块……就这样凑够了50元,而母女拿到钱后就走了,老人再次向群众下跪,还不断说:“谢谢,谢谢。”

当我看到这后我就在思考。为什么同样是人,为什么要践踏他人的尊严呢?为什么不得饶人处且饶人?为什么要这样不讲情理?在这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会发生这样的事,这难道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吗?也许这对母女是怕被别人欺负而强势,也许是这对母女富贵高傲而不把别人的尊严当尊严,我们是不是要反思一下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现象?是社会的贫富之差?还是因为人的精神道德怎么啦?难道我们不应反思一下吗?我们的人生只有痛苦的回忆吗?我们的人生不应该是彩色的吗?我们应该更重视一个人的品德,在学校应该先学品德再学知识,而现在的社会上只重视成绩,忽略了一个人的品质,我们不应深思吗?难道老话不是话人才人才先学人后成才的吗?让我们通过这些小事深思一下自己吧!看看自己的缺点、他人的优点,注重自己的品质吧!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人才!

《百年孤独》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在拉美文学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诗人聂鲁达对人性的思考,委内瑞拉文学家卡斯帕斯对自然和谐美德赞叹,都曾深深地感染过人们。而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则以其对现实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诉说,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而作者也因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刚刚开始阅读《百年孤独》时,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两处奇怪的地方,其一是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联系到作者的创作年代和生活环境,我们不难发现这象征了什么。

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的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作者凭借其深刻的政治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拉丁美洲百余年的历史,并不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怪圈。这也就是为什么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总是在不断重复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老布恩迪亚,即家族的创始人,和他的妻子乌苏拉,带领他们的亲眷和朋友历尽艰辛来到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那个时候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尚未命名,而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从未想过要确立统治者来管理这里,他们过的是一种类似于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体验到了收获的欢乐,他们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文明并为他取了名字:马贡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布恩迪亚渐渐的丧失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不只是由于自己预感到了什么还是只是单纯的无意义行为,老布恩迪亚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他们重做。这象征着他所开创的马贡多,乃至整个拉美的近代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的怪圈中。

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这两个人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奥幼年时即与马戏团出海,十余年不归;而奥雷良诺则走上了军人的道路,并掀起了几乎影响全国的内战。而内战的起因则是由于政府将强行管理马贡多这个“世外桃源”。这象征着在文明的初创后,即开始了对压迫的反抗。奥雷良诺,即书中的布恩迪亚上校,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他带领部下经过无数次战斗,终于使政府坐在了谈判桌的对面。可是他所争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当他发现这一切时已经锤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战斗来捍卫人们的自由却发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终于他也陷入了循环烧制金鱼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传着。美一代的成员都经历了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的时刻,又渐渐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奥曾见证了垄断资本的兴起和剥削的凶残。而之后的奥雷良诺则见证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在这片处女地上最后而短暂的繁荣。原始的繁荣很快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侵入和自给自足的消亡。当家族的男子死去时,这个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在羊皮书卷中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才恍然大悟。而这个百年世家也终于在这个世界中完全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

家族中的另一个贯穿始终的人即是乌苏拉,她从未看过羊皮书卷,却远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觉。早在羊皮书破译之前,她就曾经在内心中对自己说“这些事情在他们发生之前我就曾经见过,也早就知道”。这个智慧的人象征了什么?是普通的人有着永恒的智慧,抑或是历史循环的真谛?只有作者知道。

《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是令人费解。担当你读完他,掩卷长思,你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重复。对拉美的孤独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这也是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胜的原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