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离别650字

那次离别

650字 初二

春风乍起,江面波光粼粼,水面上飞着一对对新燕在空中打着旋儿,冲下江面,翅尖划开一道波痕。矗立的黄鹤楼檐角高翘,轻巧飞扬,气势恢宏,金碧辉煌。就在这“天下绝景”之下竟有一个不忍的离别。

当时才二十多岁的李白在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但在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急着找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相会。二人在黄鹤楼上饮酒长谈。李白看着三月灿烂山花,心中满是怅然,明知不可挽留,却依然脱口出:“你要走了。”

是啊,人总有离别,这是无法挽回的。不如让这一次的离别圆满吧!于是,几天后,李白亲自给孟浩然送行。

固执的脚步一直走到江边才肯停下,依依不舍他看望孟浩然,心有一肚子的心底话,却只道了一句沉重的“珍重”。

望着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李白心中不禁又泛起了对扬州的渴望。这时的船帆已经渐行渐远。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如此之长的时间对于不舍的李白还在翘首凝望,不知相聚几何,无奈怅然缓缓又道出:“珍重”。这时,李白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在此时此景中,他写下了这首名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这一场极富有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李白用传神的笔墨表现出来。他心里一定对孟浩然有无限仰慕之情,羡慕友人像古人跨鹤飞天一样青云直上!他心里一定有无限的不舍之情,就像那滚滚江水,连绵不断,没有尽头。

你是我的一本书

800字 初一

你是一本书,当你认真翻阅时,便觉豁然开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的源泉。

一个阳光明媚,天空明朗,万里无云的下午,秋风习习,落叶纷飞,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看行人谈笑风生,过来过往,却无人发现那蹲在街角的小猫。一身黄白花纹,胫上套一个红色项圈,蜷起四肢,藏在肚子下,尾巴紧贴身体边缘,紧紧盯着下水道,专心致志,眼几乎也没眨几下。那目不转睛,聚精会神的神态,让人发笑。我突然咳了一声,却没有惊动它,依然有津有味地看着那下水道。

我又想吓它一下,可转念一想,这种专注的神情现今可真是少有,做事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般,于自己也是一种成功。有时候,人的确不是最具有智慧的生物。

我在它跟前伫足良久,它却忽然发现了我,一脸惊愕,飞也似的逃走了,令我懊恼不已。

生活确是一本意味久远的书。

大家都知道,蚂蚁之间互助共生,团结友爱,从不独食,蜜蜂协作筑巢,共同酿蜜;拔河时齐心协力,友爱互助方能成功;运动会“十人十一足”团结一心,才可获胜,不负期望……诸如此类,仅须“团结友爱”一词,就能做到。如此简单之事,对人来讲,却堪比登天――

还记得前段时间的公交车事故吗?只因“过站”,只因一场小争吵,全车人丧命。如果当时有人肯来阻止,如果当时车上乘客团结一心,如果那们妇女懂得友爱、宽容,那么这一场悲剧只会是一幕海市蜃楼。

生活给我们呈现出的一页页警示,排演出的一个个剧本,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一页一页地仔细翻阅、品味。

如此简单的事,连动物都可以轻易做到的事,人类却做不到,我们又有什么资格称自己为“最具智慧的生物”呢?只能片面地理解罢了,生活也因此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耳光”。

生活是一本朴素的书,它记录着点点滴滴;生活是一本讽刺性的书,让我们正视自己;生活有时又是一本充满华丽词藻,精美图案的“皇帝新装设计图”,当我们回顾过去,翻阅从前,才发现自己的愚蠢,空虚,无价值。

面对生活这本书,要好好品读。“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