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母的多味人生1200字以上

外祖母的多味人生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年,外祖母出生于中山县的农村的一个大家庭中,上有五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但整个家仅靠着他们父母俩的劳动工作来支撑。外祖母望着早出晚归的父母,深知他们的不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幼小的外祖母十分懂事,常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

在外祖母的人生中,酸甜苦辣齐上阵,让外祖母尝到了人生百味,真是三生“有幸”呀!

一。

外祖母从小热爱学习,常缠着她奶奶讲各种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时还会津津有味地看着从姐姐们那偷来的连环画。

在外祖母家附近,有一间简陋的小学。每当路过时,外祖母双眼都会流露出向往与憧憬。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祖母终于到了该上小学的阶段了。虽然家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但外祖母的母亲是个注重孩子教育的好家长,因此,在1960年,外祖母便圆了她的小学梦。

每天早晨,做完家务后,外祖母便迎着和煦的阳光,踏着轻盈的脚步,向校园走去,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每日晚上,洗完餐具后,外祖母便在皎洁的月亮下,煤油灯的陪同下,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做着作业,一天的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在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涯中,外祖母尽情地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学会、懂得了许多人生道理。外祖母对我说:“这段美好的回忆,就如蜜桃一样,甜得几乎没有酸味,没有杂质。”

二。苦+酸

年,文革的浪潮也涌向了广东中山县。那时的外祖母正准备小升初,但因文革运动的关系,被迫停学两年。虽后来可重返校园,但外祖母却选择了回家务农。

每天清晨,晨光熹微,外祖母便要到田里劳作。外祖母回忆道:“皮肤黝黑,手粗糙,指甲里塞满了黑黑的泥巴,上身穿一件打满补丁、布满泥斑的衣服,下身着的那条灰色长裤的裤管卷到膝盖——这,就是我那时的农民形象!”

冬天,在冷冽的寒风下,外祖母弯着腰楸泥、翻地,刺骨的北风吹向外祖母那瘦小僵硬的身躯,使得她冷得颤抖着身体;夏天,在似火的骄阳下,外祖母驼着背收割、插秧,那炙热的阳光无情地舔舐着她那黑黝的皮肤,使她热得汗流浃背,汗如雨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每遇暴风雨时,外祖母都要冒着风雨到田里收割作物,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雨珠打在外祖母的身上,脸上;地里的蚂蚁爬上了她的手臂上,大腿上。但外祖母全然不顾,咬紧牙关,继续埋头抢收成熟的作物。

外祖母边回忆边感叹道:“那段辛苦的农民生涯,就如雨水般酸涩,令人刻骨铭心!”

三。辣

年,广东的中山县也改革开放了,一片片居住小区拔地而起。没多久,农村的田地也分田到户。虽说“分田到户,不再挨饿”,但已有三个孩子的外祖母仍想再找份工作来帮补家计。就在这时,邻居介绍了一份不会影响外祖母到田里劳作的工作——当环卫工人。于是,外祖母便开始打扫城市的尊容……

每天天刚蒙蒙亮,勤劳的外祖母早已拿着扫帚,奔波于大街小巷。外祖母向我描述那时的情景:“东方欲晓,大街上空无一人,只有我这个环卫工人——在卖力地扫着街道。”外祖母十分敬业,扫地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从不落下一丝灰尘。

外祖母——城市的美容师——用一把扫帚,扫出了城市文明;用一个簸箕,端出了城市的整洁;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奏响了劳动乐章的第一个音符。

外祖母告诉我:“工作的时候,倘若遇着熟人,会倍感尴尬。这份工作,就如辣椒一样,带有一定的刺激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祖母也到了退休年龄了。如今,国家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大保险体系建设,使得老人家的生活有了保障。现在,外祖母正安享晚年……

历史感悟:

外祖母一生都朴素平凡,但在外祖母讲述其一生经历中,我感受到了那时人民生活的艰辛。现在我们的国家正飞速发展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据调查,我国绝大部分家庭都进入小康社会。我们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的相比,真是天差地别呀!

“历史是国家与人类的传记”,同时,“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对比以前的艰苦生活,我们现在是身处舒适的生活中。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并继承我们中华人民的美德传统——勤俭节约。同时,我们还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做一个能吃苦耐劳,具有坚强意志的人。

当然,祖国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更繁荣富强的中国、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一份力量!

外祖父小传

1200字以上 高一 写人

在老家,我见到了十年未见的外祖父。

这是一个矮小但很壮实的老人,一件普通农民平日里常穿的白色汗衫,一条已经褪了色的青黑色长裤,裤脚上还附着田里的新泥;土褐色的皮肤犹如田里的土壤,微弓的背仍倔强地撑着生活的压力,岁月早已将他乌黑的须发抹成斑白。布满皱纹的脸上让人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就是我的外祖父。

艰辛的童年

1938年农历8月8日,外祖父出生了。

外祖父1周岁时,我的曾外祖父即他的父亲,在一次去山里放羊时就再也没有回来。从此只剩下外祖父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

9岁时,因为家境贫穷,曾外祖母已经交不起外祖父上学了。于是,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外祖父便失学了。为了维持生计,养活母亲,9岁的外祖父稚嫩的肩头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外祖父和村里的一群少年决定,一起到潮阳市海门县去担鱼来卖,以维持生计。

每天中午早早地喝了几碗稀饭,就挑着两个竹筐赶去海门了。那时连自行车都还没有,外祖父只能靠一双脚踏着一路泥泞走到海门。若赶上天下暴雨,本来就崎岖不平的红泥路上全是积水,有时积水甚至漫过年幼的外祖父的腰。到了海门,还要将渔民们打剩的“漏网之鱼”一条条地挑,若是太小,赚不到钱,若是太大,又没有人要。整整两箩筐,连鱼带水差不多有80斤重,外祖父就那么用肩膀挑回去。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外祖父才满身汗水的赶到家。回到家还要把鱼一笼一笼的蒸熟,待干完活上床休息时已是凌晨两三点了。

后来我的曾外祖母回忆说:“那时候他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我还记得有那么一次,天下暴雨,路上的积水漫上大腿,又是夜里,到处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那天晚上,我提心吊胆的等你外公回来,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有时候突然有了一点声音,我就马上高兴的从床上爬起来,结果发现只有雨声。就那么等了一夜,雨停了,你外公就刚好回到家,我就问他是怎么回来的,你外公就告诉我,他和那群朋友肩搭着肩,手抓着手,跌跌撞撞的冲回来的。”这不禁让人的脑海出现一幅画面,一个漆黑的晚上,在一条狭长的崎岖小道上,一群十一二岁的少年,肩并肩,踏着一路泥泞,朝家的方向冲去……

艰难的求学

外祖父卖了几年的鱼,在16岁那年,继父的到来接过了外祖父肩上的重担,使外祖父有了上学的机会。

外祖父的继父在镇上的卫生院工作,是一名医术高明的中医,在全市的中医比赛中拿了第一,而且这全是他自学的成果。

肩头的重担放下了,16岁的外祖父继续读完小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镇上的初中,接着又考上了市里最好的二中。

在高中三年,外公和爷爷是同班同学,他们成绩优异,名列前茅。高考时,外公和爷爷成绩很好,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那时,正是盛行阶级斗争的年代,本来外祖父和爷爷都是穷苦的农民,按说属于贫农,但是由于他们的亲戚,而且是家族上的远亲,开了一家榨油厂,便被划为富农,那时候,只有贫农和中农才能考大学,而富农是不可以的。就这样,外祖父和大学失之交臂,大学梦,破碎了。

艰苦的创业

高中毕业后,无法上大学的外祖父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24岁的外祖父有着一腔年轻的热血,去闯,去拼,去搏。

白天,外祖父出去帮别人打些短工,有时在家里种几亩田(因为土改分到的田地)。晚上,外祖父便走上了继父曾经走过的路——自学中医。有时外祖父干活的时候,口里还念叨着汤头歌和中药药性歌诀。

有继父的指导,外祖父中医的基础很扎实。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外祖父26岁那年,继父去世了,生活的担子又回到外祖父的肩上。为了养活母亲和爷爷奶奶,外祖父干的活比以前多了,到了晚上,外祖父便把继父留下的一堆中医书籍拿来自学。渐渐地,外祖父把所有的书籍都看完了。

29岁,外祖父在家里摆上一只陈旧的书桌,一把掉了色的椅子,桌上摆上一沓厚厚的处方本,一只廉价的钢笔和几瓶墨水,在门口竖上一块木板,上面写着“陈氏诊所”,外祖父的医者生涯便开始了。

刚刚开张,生意不景气,外祖父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里耕作。有一次,一位得了重病的老农民来找外祖父医治,外祖父只是把了一下脉门,观察了他一下,便说出了病原和病根,那位老农惊诧不已。后来,外祖父治好了他,并说:“我知道你比较穷,你看一下能给多少是多少,实在给不起就算了。”那位老农感激不已,好人有好报,后来在一段艰难的岁月里,外祖父受到了来自那位老农儿女的诸多帮助,这令外祖父感慨不已。

外祖父的诊所声誉越来越好,村里凡是有个腰疼腿疼,发烧头痛,都会找外祖父开张方。

31岁,外祖父经人介绍,和外祖母结婚了。33岁,生下了我母亲,37岁,我舅舅出生了,40岁生了我小姨。46岁,外公建了第一所新房子,开了一家诊所。生活变得安定了,将3个子女养大,忙碌了一生的外祖父终于可以闲下了。

在外公的屋里,放着许多陈旧的东西,有一面依旧红得鲜艳的锦旗,上面写着“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八个大字;在一个书柜里,摆着各种中医书籍,有《医宗金鉴》,《汤头歌白话解》……

晚上,村里的老人和我谈天,告诉我:“你外公是全村最孝敬母亲的人,你要好好孝敬你外公啊,他这辈子过的很苦啊……”我听见屋里母亲在跟外祖父说:“爸,现在要照顾好自己,要注意身体,您就不要再去种田了。”“呵呵,没事,种田可以锻炼身体,孙子孙女们也有新鲜瓜果可以吃……”

高一:小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