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秋时800字

又到中秋时

800字 初二

表面粗糙的纸张上印着红色、橙色和黄色的花瓣,伸出四指,我轻轻地摩挲着包装纸上的油墨印迹,我能听到它因摩擦而发出的“沙沙”声。纸的侧面有褶皱的痕迹,一直延伸至两端的折叠处。我打开折合的纸,几块小小的金黄的碎片便落了出来。我伸手捏起一块渣儿,将它塞入口中。顿时,一股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

芝麻粒和花生的香气在房间里缭绕,锅底时常发出芝麻裂开的声音,似潮湿的鞭炮。花生碎粒和芝麻在锅中翻滚、旋动、混合。一把白糖从奶奶的手中倾泻下来,糖在热量中渐渐溶化,粘附在了每一粒花生粒和芝麻的表面。奶奶再次扬起手臂,可此时的碎粒却不再跃动,糖将他们粘在了一块儿。阳光从窗外斜射进厨房,照耀着眼前的铁锅照耀着每一块糖的结晶……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奶奶总是自己动手为家人做月饼,而我,总是凑到她旁边看着她。

阳光从锅边移出厨房,洒在白色的瓷砖上,染黄了木桌,在墙角投下了一个偌大的黑影。我坐在桌边的一个小凳上,望着奶奶的侧影。她的上身弓着,手臂一下下用力地向下推去,面团在她的手中扭曲、变形。他的额头上是滴滴汗珠,在夕阳的光辉里似乎在闪耀着。奶奶伸出左手,用手背拂去了汗滴。此时她侧过脸—每一条起伏的皱纹似乎都在笑。

落日的余晖在西边天空里闪耀着。从屋里望向窗外,只有一片不浅不深的蓝和一轮还不是很圆的月,周围漾着一圈光的涟漪。

一盆子的面被奶奶揪成一块块一样大小的面团,家人帮她把面团擀成扁平的形状,在两边都刷上油,再把已经做好的馅儿抹在上面,用手或捏或拢,使其变成一个个近似圆形的形状。一个个还未熟的月饼整齐地排列在桌上,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雪白。一股麦的香气便充盈了整个屋子……

我一直盯着烤箱里的橘黄色灯光熄灭,这时我便跑向奶奶大喊道:“月饼熟了!”

奶奶手戴着手套伸进烤箱,取出烤盘,把月饼排列在案板上。我会在此时用毛笔蘸上红墨水,在中央扫上一点红。月饼在加热中由雪白变为了亮黄,外皮也变得硬而脆……

事过境迁,如今我所见到的月饼大都是层层包裹着的月饼,虽显得华丽,但却缺了那一份古朴与雅致。

又到中秋时,一位远房亲戚捎来的这一包月饼,竟勾起了我对往日中秋的回忆。奶奶的月饼,在眼前,在脑海,更在心上……

几分甜蜜在心头

700字 初二

初识张岱,是冬日。

那天窗外阴云密布,人冷得要打起寒颤来,我正在暖气旁昏昏欲睡,忽听老师叫我。惊醒后便读起课文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很快便愣住了。眼前渐渐浮现出画面:远处寒山极尽朦胧,周围的一切都被白色覆盖。夜已深,冷冽刺骨的西湖上,只有哗啦哗啦的划水声。桨声和着船夫的呼喘,船来到湖上小岛。天与地与山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浑然一体,天地间就只有这一片白茫茫和一叶劈开水面的小舟。

这画面犹如一道光,照进了我的心底,暖暖的,柔柔地,在我的心头荡漾荡漾,漾起圈圈涟漪。又如相知多年而又未得见的老友,突然间就站在了我的面前,向我款款走来。

我激动地快哭出声来。回家便开始关注这叶小舟的“船主”,由此认识了张岱。

回忆故国往事,是张岱的甜。

“小僧目送至山脚,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张岱爱看戏,准确点讲,他爱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很热闹的戏。很矛盾,对吧!

一次他路过金山寺,看大殿里灯火通明,寺院里却寂静无声,于是便让随从在寺院内搭建戏台,让家里歌妓演出。寺里的僧人都起床来看。张岱注意到其中一个小僧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想笑却又怕方丈责罚而憋笑。这逗乐了张岱,随即大笑起来。

事隔多少年后,张岱以“山中野人”的身份,写下这篇散文后,不知心里作何消受?是思念还是痛苦?还是同我现在一般,让甜蜜美好的回忆攀上心头,甜到让嘴角扯出一个大大的笑呢?

张岱原来也不只是个书呆子嘛!想到这儿,我自己也感到甜蜜起来。

《陈章侯》、《木犹龙》无一不是张岱回忆往事时的真情流露,他生动诙谐富有文采的笔触,让读者与他长久的共鸣。当他感受到甘甜的回忆时,字里行间便是他心头的几分甜蜜了,我也自然而然能品味到了。

原来沦落到“骇骇为野人”的地步,这位老人心里还是有名为“回忆”的甜蜜啊!

这份甜蜜通过文字,萦绕在我心头,从笔尖泻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800字